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刘彦忠的喜事
记者 雷荣 通讯员 刘莹
    ●刘彦忠(左)和父亲刘志明采摘苹果
  11月1日,对于志丹县金丁镇谢湾村果农刘彦忠来说,是个特别值得高兴的日子。这一天,他家的33亩苹果以每公斤6.3元的价格被广东果商全部运走。
  “爸,今年的果子全卖出去啦。套了17万个袋子,收入近20万元。”送走果商,刘彦忠便给父亲刘志明算了算收益,报上了喜讯。
  “呵呵,那太好了,今年的果子丰收了,今后苹果管理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咱都不能马虎。”刘志明说。
  “那是必须的。管理不好,价格就提不上去,以后果商也不会优先和咱们签合同了。”刘彦忠回应。
  此前,刘彦忠是一名砖瓦工,哪里有活儿哪里干,人追着活儿跑,家里也照顾不上,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最多收入五六万元。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彦忠结识了在志丹县吴堡便民服务中心杨圪崂村承包果园的宜川县果农祁社平。攀谈中,当刘彦忠说出自己在老家有33亩老果园时,祁社平非常诧异。
  “你家里有那么大的园子,还干什么砖瓦工了?”祁社平诧异地问。
  “我想着当匠人能挣点现钱……”刘彦忠低声地回答。
  “回家好好把园子管理上,技术上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我。”祁社平拍拍刘彦忠的肩膀说道。
  回到家的刘彦忠还在犹豫:“自己没技术、没经验,管理不好果园,挣不来钱不说,还白白搭上了时间。”
  “你怕什么?祁社平一个外地人,都可以在咱们这里承包果园了,咱有自己的地,只要好好管理上,肯定没问题。”父亲刘志明的一席话像是一颗“定心丸”,彻底坚定了他返乡发展苹果的决心。
  2018年初,刘彦忠回到了村上,一头扎进了果园,开始一门心思发展苹果产业。然而,当年仅仅套了1.3万个袋子。
  刘彦忠心里明白,虽然果园是2011年建起的,但是因为打工疏于管理,跟别人家的果园有了差距。只要这几年用心管理,一定会赶超他们。
  从此,刘彦忠心里只有果园。每个环节他都亲自上手,遇到技术上的问题,就虚心向镇上的技术员、村上的老果农以及祁社平请教。
  2019年,刘彦忠家的撂荒园摇身一变成了全镇的苹果示范园。秋季销售完果子后,刘彦忠仔细一算账,收入了12万元。
  “你想想,这么多硬展展的票子,我得砌多少块砖才能挣下啊。”刘彦忠乐得合不拢嘴。
  同村的刘志航是刘彦忠的五爸,靠在井场干活维持生计。2011年建起的21亩果园因为无暇管理而常年任其生长。2019年,看到侄子刘彦忠返乡发展苹果产业干得有声有色、收入可观,刘志航犯了“眼红病”,也回到村上专心管理果园。
  “他的果园能挣钱,我的肯定也能。”刘志航笑着说。
  2019年,刘志航的果园尽管只套了1万个袋子,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虚心向侄子刘彦忠请教技术,刘彦忠也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今年,刘志航的果园套了9.7万个袋子,预计收入在10万元以上。
  “五爸,咱们这园子好好管理上就是不一样,果子的品质好了,卖得价格高,买的人也多。”虽然自家的苹果提早被订购了,但刘彦忠也不忘给刘志航鼓劲。
  “虽然我的苹果还没和果商签合同,但我相信价钱肯定也不差。”刘志航对自家的苹果信心满满,丝毫不担心销路。
  在刘彦忠的带动影响下,谢湾村先后有6户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发展苹果产业。借助志丹县的返乡创业和苹果产业扶持政策,产业越做越大,日子越过越红火。
  “看到大家的苹果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日子过得甜甜蜜蜜,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喜事。”刘彦忠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