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圣书院遗址 ●王天翔介绍崇圣书院的情况 文/康龙杜子龙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说起“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现在不少人都能随口吟诵。这是我国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理学重要开创者、奠基者和代表人物,“关学”学派创始人张载的名言,其对中国仁人志士的理想抱负和价值追求作了言简意赅的集中表达,历代传颂不衰,习近平总书记也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并加以引用。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今年是张载诞辰1000周年。张载曾在担任云岩县令期间,以人为本,奉公尽职,政令严明,推行德治,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重视道德教化,提倡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政绩卓然,惠泽一方。11月13日,记者来到宜川县云岩镇,随着该县文化学者王天翔的讲述,寻访张载作宰时的遗址,了解张载带给当地的醇厚的传统文化给养,探求张载为人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宰云岩建功绩
当日上午,我们从宜川县城出发,沿着延壶路,记者来到云岩镇新村广场,7米多高的张载雕像赫然矗立——其手捧书卷,目光深邃,直视前方,展现出一派大儒的风范。雕像的底座上刻录有张载的生平经历和功绩——“张载(1020—1077),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徙家凤翔眉县,学者称横渠先生。宋仁宗嘉佐二年(1057)进士,授祁州司法参军,调云岩(县)令。……张载宰县,敦本厚俗,教化民众,设崇圣书院,传经授业,尚德载道,立翠微讲坛,改革农作,臻事稼穑……”今年74岁,曾参与雕像设计并提出建议的王天翔老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不禁诵读起来。随后,他又带领我们来到广场对面的山脚,那是张载曾经办学的崇圣书院和县学遗址。崇圣书院原来开办在虎峪寺中,如今只剩下一座破旧的窑洞,镇上今年立了一块碑,用以证明这是当年张载办学时的遗址。而曾经的县学遗址(原为萨诃寺)已被荒草淹没,难寻其迹。
王老说,张载一个重要的功绩是在云岩创办了崇圣书院和县学,并奉行“有教无类”的办学宗旨,招收学生入学,一般农户子弟都有机会上学。书院以传授“六经”为主要教学内容,张载不仅邀请诸多先生讲课,他自己也亲身授课,教育当地群众,广布“关学”思想。他说,张载办学讲经,为宜川县开了教育教化之先河,成为后世官员兴教重教的榜样。
“以礼为教”是张载“关学”的一大特色。作为教育家的张载,除了在云岩的讲堂上传授他的“关学”理论外,还把他“规范伦理”中的“礼论”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去。为此,当时张载在县衙旁建起了翠微亭。记者到翠微亭的遗址采访看到,这里已经成为一所幼儿园,幼儿园对面的路叫翠微路,是一个刚能过一辆车的通道,可以通到镇主街道。
据王老介绍,在当时的翠微亭里,张载经常组织一些人通过演示的方式,教会群众诸多礼仪知识,使当时乡风民风大为改观。如:官民之间、长幼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同辈之间、友邻之间如何行礼,都有详尽备细的规定。此外,他还亲自到各村家户中去推行规范各种礼俗。
对于个体修养,他主张“知礼成性”“以礼成德”;对于教育内容,他主张“以礼为教”;对于社会风气,他主张“用礼成俗”。作为规范伦理原则,“礼”不仅是实现德性价值的途径,其本身也具有道德价值意义。
在众多的礼俗当中,张载对祭祀礼俗特别重视。祭祀礼俗是宗法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儒家教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祭祀,生者与死者得以连通,等级制度得以延续,从而稳固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社会制度。
王老说,现在宜川农村经常可以看到,丧葬礼仪的议程完全是旧时传承下来的,唱礼的赞词都是文言文,宏大场面,细致入微,把孝子贤孙们的慎终追远之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使逝者尽享哀荣。
农业要发展,必须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王老介绍说,张载在任云岩县令时,发现当地的农业生产十分滞后:“田家全恃天时,鲜施人力;翻耕布种,便属勤农,过此即坐等雨泽,不事壅耘。每有下种后趁食他乡,至收获始回者。”“不习培粪薅荼之法。”张载就发布政令,播种之后必须实施田间管理:培土、耘锄、施肥、除草,天旱时,有条件的地方还要灌溉。张载自己还经常来到田间地头躬身力行,给农民以指导。同时,他还从关中引进新农具,对当地的落后农具进行改造,如耱等。由于当时云岩地广人稀,为了扩大耕地,张载还从关中迁移了一大批没有土地的农民,安置在一些荒村,既增加了人口耕地,又输入了先进的农作技术。当时的云岩县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农业产量得到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过得幸福美满。
在采访中,每每提到张载,云岩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除了办学传经、传承礼仪、劝农固本,在从严治吏、关心民生疾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王天翔老人说,虽然张载在云岩任职时间较短,但他圆满完成了“教养生计,教化民风”的任务,影响十分深远,成为宜川县的共同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宜川人民没有忘记他,深深地怀念他,并立碑塑像以资纪念。
千年张载精神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张载是宜川文化的优秀代表,其思想博大而精深,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研究价值。在采访中,记者边听、边看、边记,深有感慨,张载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横渠四句”的至理名言,其思想不仅影响着陕西,更影响着全国,乃至全世界。
11月12日上午,陕西省社科界第十四届(2020)学术年会分会场、延安市社科界第一届(2020)学术年会“千年张载德耀云岩”学术研讨会在宜川县云岩镇举办,百余名社科联专家齐聚云岩,发掘和弘扬张载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陕西省社科联主席甘晖说,“横渠四句”涉及人类的价值目标、生命意义、道德传承、社会理想,展现了张载博爱的情怀、远大的志向和强烈的使命意识。我们进行研讨交流,就是为了纪念张载为中华民族、人类文明所作的不朽的贡献,重新审视张载“关学”的思想价值和时代意义,从张载的思想中获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醇厚的价值营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张载全国宗亲会会长张世敏这样认为,从南宋至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横渠四句”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来追求,甚至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而应用,可见“横渠四句”意义重大、历久弥新。
张载思想弘扬推广者马苏彬说,千来年张载的诸多“关学”理念及命题一直引领和指导着世人的思想及行为。而他倡导并践行的在云岩县做县令时形成的思想结晶——“敦本善俗”的思想操守与普罗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果按照张载的“敦本善俗”的道德教化愿景去管理自我、家庭、公司或者单位,那么,作为中国这片热土上的每一位炎黄子孙,将会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你的幸福,也是我的幸福,更是全体中国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幸福。
宝鸡市关学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主席闫恒星认为,“关学”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关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应当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和传承,让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信念融入民族文化基因中,植根于中华民族性格中,不断开拓创新、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永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名臣事业大儒心,曾在丹州播德音。”“如何依傍余光里,愿被风流古至今。”穿越千年,百世沧桑,尚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宜川大地上辉耀,放射出独特的光芒,这是张载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在结束采访时,镇上的干部告诉我们,市上相关单位正着手规划建设张载陈列馆,以期后人更好地瞻仰其丰功伟绩,不断传承和发扬其精神,紧跟时代步伐,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本版照片由记者 常延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