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老吴冬夜卖粮记
新华社记者 孙英威 王建 黄腾
  立冬时节,晚上6点多,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的绥化象屿金谷农产有限责任公司院内灯火通明,种粮大户吴立昌雇的装满玉米的两辆大车驶入,扦样、过磅、卸粮、结算……一些农民赶到卖粮点天色已黑,为了方便农民卖粮,这里24小时不停歇,敞开收粮。
  11月初的黑龙江,17时夜幕就已降临,北林区的最低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在这个东北秋粮收购季的冬夜里,前来卖粮的农民与工作人员交谈着,嘴里冒着“白气”。
  吴立昌是与北林区相邻的绥棱县泥尔河乡跃进村种粮大户。夜色中,吴立昌来到门卫处,他拿出身份证和银行卡,登记后领到一张类似银行卡的卡片。
  这张卡片叫“卖粮一卡通”,集纳了车辆、粮主、卖粮环节的各项数据和信息。“以前卖粮,检斤、化验数据等都得开纸质票据,现在只需这张卡片,别的啥都不用了,非常省事。”吴立昌说,前些年卖粮,有时要排队三四天甚至更久,现在基本不用排队,从进院到卸完粮,不到1小时就完事,2个小时粮款就会到账。
  灯光下,吴立昌的运粮车停在自动扦样设备下,工作人员操作按钮,设备开始工作。通过一个长长的管子,取回扦样的玉米,然后开始化验,不一会儿水分、杂质等数据就出来了。
  今年吴立昌和别人合作,种了160多公顷玉米,目前基本收获完。虽然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台风“三连击”,部分玉米出现倒伏,但吴立昌还是获得丰收。“台风来临时,玉米产量基本形成,倒伏对产量影响不大,只是增加了收获成本。”让吴立昌高兴的是,今年玉米价格比去年涨了不少。
  “刚才化验的玉米水分为25%,每斤能卖到1元,比去年涨了2毛多。”吴立昌算了一笔账:一公顷玉米产量达到2.2万斤,能卖2.2万元,土地流转费用7500元,种子、化肥、机械等种地成本6500元左右,每公顷纯效益达8000元。
  “今年玉米行情较好,每斤比去年涨了0.2元左右。”绥化象屿金谷农产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谭志鑫说,为了促进农民粮食顺畅销售、稳定增收,农民不仅可以24小时随时卖粮,还能获得免费餐食、热水,让农民卖粮无忧。截至11月8日,该公司已收购新玉米20多万吨。
  20时许,在收粮服务大厅里,一块屏幕上滚动着玉米等级、水分、容重、杂质等信息,工作人员在服务窗口忙碌着。沙发上坐着一些前来卖粮的人,吴立昌拿着一张“原粮采购清算单”,来到结算窗口,财务人员将20多万元粮款打到银行卡。
  “今年先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后期又遭遇3场台风,丰收来之不易,拿到卖粮款,再累也值得。”吴立昌满脸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