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一座创新之城。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一个个国家级试点示范基地获批的背后,是西安不断创新、不懈前行的激情与活力。
在高质量发展的赛场上,全国各个城市都在积极打造创新发展着力点,地处内陆腹地、产业基础雄厚的西安,如何实现不断自我突破、强势发展?
11月19日,全省2020年重点项目观摩活动走进西安市。在这里,观摩团成员看到西安给出的答案——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产业创新发展植入动力“芯片”
11月19日,在西安奕斯伟硅片技术有限公司10级超高级净化厂房里,工作人员个个身穿白色无尘服,全身上下仅露出双眼。这条生产线上生产的,是12英寸集成电路用硅抛光片和外延片,它们是生产芯片必要的衬底材料。
12英寸硅片,远远看去,状如直径30厘米的光滑圆盘。硅片越大,制造难度越高。如此大的硅片,98%的市场份额曾被国外企业占据。
“谈及原因,很简单,硅片制造非常难。”西安奕斯伟硅片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还平说,“集成电路产业都是高精尖的技术,对芯片制造的原材料硅片要求非常苛刻。砂石般的多晶硅要变成平整的硅片,平坦度需达到纳米级别。”
克服重重困难,不断精进硅片生产工艺的奕斯伟,填补了我国12英寸半导体硅材料领域的空缺,为西安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了材料支撑。
芯片,即载有集成电路的半导体元件。虽轻薄如指甲盖,却是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芯”,这一新产业,正为西安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2012年,三星带着闪存芯片制造工艺来到西安。8年来,从项目一期到二期,三星不断扩大投资。“项目二期第二阶段满产后,三星西安公司闪存芯片产能将有望占三星电子全球产能的40%以上。”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裁池贤基介绍说,西安将由此成为全球半导体存储芯片领域的重要一极。
奕斯伟、三星、中兴、美光等龙头企业纷纷落地西安,随之而来的,是百余家配套企业的“遍地开花”,这让半导体产业在西安形成全产业链。
拥有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完整产业链的西安集成电路产业,去年入选国家发改委批复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进入国家“第一梯队”。
西安市工信局相关数据显示,1-9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919.45亿元,同比增长60%。预计全年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一个千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傲然挺立,为西安高质量发展植入强大的创新“芯片”。
技术创新一分钟生产一辆汽车
在新产业迅速崛起的同时,老产业也在技术革新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位于西安高新区的西安比亚迪第二工厂车间内,巨大的机械臂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流畅的弧线。自动化流水线上,汽车零件通过传输带,经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个站点,每到一处,多个智能机械机器人便将它“修整”一番,每过一处,就越来越“有型”。
“升级换代”后的年产30万辆整车产能的汽车生产线上,秦、宋系列燃油和新能源车辆正以一分钟一辆的速度驶出产线。
是什么,让传统的汽车产业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发展的奥秘就是自主创新。”比亚迪西安地区总经理刘振宇说,“在电动车领域,比亚迪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和IGBT功率半导体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在Dil⁃ink智能网联系统、DiPolit智能驾驶系统等智能化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03年落户西安的比亚迪,已然形成了乘用车、电子、汽车金融、商用车、轨道交通和动力电池等全产业发展格局。新上马的比亚迪3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二期项目总投资20亿元,全部达产后,西安基地总产量将达到60万辆。
目前,西安形成了以陕汽集团、比亚迪、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新能源轿车和中型卡车为优势特色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产值达千亿元。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在这里有了生动注脚。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汽车供应链带来影响,然而西安汽车产业产销量不降反增、逆势上扬,与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打造不无关系。
与汽车产业共同茁壮成长的,还有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它们同电子信息产业一道,构筑起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6大支柱产业。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等5大新兴产业、现代金融等6大生产性服务业和文旅产业筑起西安“6+5+6+1”产业体系。如繁星一般,共同点亮西安高质量发展的星空。
服务创新植好梧桐引凤来
“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进入陕西以来,西安一直在为我们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裁池贤基说,去年年底,西安高新区与相关部门沟通后,仅用8天时间就协调解决了100架次韩国包机授权飞行问题,保障了三星二期建设设备运输的“空中走廊”。
落户西安的中兴通讯,受疫情的影响,经历了用工荒。“我们知道这个信息以后,立即组成服务专班,组织了几个小分队去广州、深圳、长沙等地,为企业联系了1000多名劳务人员。”西安高新区相关工作人员说。
“从深圳迁到西安,既是因为这里高校、研究所林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人才储备,也是因为这里优质的营商环境。”中兴通讯西安公共关系总监黄鑫福说,每次遇到困难,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总会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专注于生产经营。据悉,随着中兴科创园项目的落成,西安将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西安创新的脚步从未止息——市场主体准入通道更加通畅,启用“24小时全智能办照系统”“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全面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企业服务更加优质,“一网服务、一窗通办、一次收集、一日办结”标准化服务规范全市通行;扶持政策更加暖心,落实支持企业纾困发展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服务新经济发展22条、落实十项重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29条等一揽子服务措施,完善亲商助企“一企一策”、动态跟踪和“体验式”走访……
“春笋”遍地,并非天成,这得益于西安在构建科技转化平台、高新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创新,得益于西安为经营主体提供的沃土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