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划一的街道 ●远眺胜利山 ●志愿者开展服务活动 ●吴起第三中学在上体育课 ●迎宾大道夜景 ●志愿者开展暑假联谊帮扶活动 通讯员 思博海 徐志全 本报记者 樊小帅 彭琛
“甘霖雨露染绿九道川,流光溢彩把山城妆扮。崇德明礼仁字记心间,为人重情重意胸怀宽……”
随着吴起县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消息公布,一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赞歌在吴起大地被传唱,道出了吴起城市的发展变化,唱出了吴起人民创文的豪情自信。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吴起县委书记严晓慧参会并领回了全国文明城市的奖牌。
从此,吴起的发展史和荣誉榜上又增添了一个分量很重的金字招牌。它和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我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等诸多历史与现实的荣耀一起,成为了吴起发展的底色。
从此,吴起可以自豪地告诉世人:请叫我全国文明城市!
1举县一致 众志成城
“创文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很愿意为创文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11月18日下午4时,在吴起县长征街,74岁的李雪梅捡起地上的垃圾,随时扔到垃圾箱,她微笑着说。
李雪梅只是吴起县参与创文的一个缩影,一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创文行动激荡起雄劲的文明春风。
吴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坐镇指挥,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长任第一副总指挥,县委各常委为成员的创文指挥部;成立5个日常督查组和4个现场巡查组,进行常态化检查、巡查。
县委常委会每周听取一次创文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了“周检查、周汇报”的常态化工作格局;将创文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强力推进工作落实……通过一系列措施,全县自上而下形成了“领导带头、部门牵头、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吴起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老旧楼院、背街小巷、分包路段、窗口单位等创文一线进行督导,提出指导意见,对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县创文指挥部领导带队对各专项工作组及各镇(街道)、各类实地考察点位开展调研督导,协调解决各种难题;分包镇(街道)、路段的县级领导也纷纷带头深入路段开展活动,靠前指挥,主动作为,督促创文工作,形成了齐心协力推进创文工作的良好局面。
为调动群众创文的积极性,吴起县广泛开展“我为创建献良策”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有奖征文活动;利用城市洒扫车,不间断滚动播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知应会,广大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同时,随时随地发放创文倡议书、宣传彩页,提高创文“三率一度”。
吴起县融媒体中心也加大宣传力度,在人民网、新华网、《陕西日报》《延安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创文稿件300余篇;在爱吴起APP发布启事,开设“创文大家谈”“文明创建我们在行动”等专题专栏。
干部下社区,群众走出门,大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上到耄耋老人,下至垂髫稚子,或参与或支持或点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全员发动、全程参与、全民支持的工作态势,形成了万众一心、一往无前的强大合力,推动创文战役不断取得新胜利。
2美丽家园 日新月异
11月的吴起,蓝天白云,红叶翩飞。徜徉在吴起城区,公园里、道路旁,怡然自得,甚是舒心;大街小巷、社区院落,整洁干净,赏心悦目……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文明的力量。
坚持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变美了——
吴起县有“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之称,从1998年开始至今,全县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了现在的72.9%,实现了“青山绿水”的华丽变身。
20多年来,吴起县发生了沧海桑田式的生态巨变,年降雨量由1997年的383毫米增加到目前的521.5毫米,黑鹳、豹猫、鸳鸯等珍稀动物也悄然归来,繁衍生息。
“雨水多了,空气好了,风沙少了,人民的生活更好了。”吴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干部齐江儒感叹道,比起20年前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次次泥的黄土地,完全变了一个样。
加快城市建设,市容市貌变靓了——
步入长征街、新城街、洛滨路等小巷,一幅整齐干净、和谐文明的景象映入眼帘,墙面上乱贴乱画的“牛皮癣”不见了,坑洼不平的路面变得平坦了,斑驳破旧的墙壁也被一幅幅崭新亮丽、生动活泼的公益广告取代……
在新城街居住了几十年的杨秀珍说:“以前这里环境卫生比较差,路灯也有些坏了,乱停车现象很严重。现在路灯变亮了,路面平坦了,车辆停放规范了,居住环境变美了,创文真给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大变化。”
在创文工作中,为提升市容市貌整体形象,吴起县完成了县城主街道拓宽改造和建筑物外立面改造,新增大型公园3个、城市绿地3.2万平方米,硬化背街巷道7.5公里,维修人行道、缘石坡750处,更换维修路灯900余盏。
管理水平升级,城市秩序变好了——
“现在出门,发现马路上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的现象消失了,车辆行驶有序,市民也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整个城市看上去秩序井然。”出租车司机朱荣贵说。
创文以来,吴起县从解决交通拥堵、路况破损问题入手,建成吴定高速、迎宾大道、洛河大道等路网工程,维护提升主街道柏油路25.3公里。累计规划、新增停车位1580个。规划设置临时摊点11处、摊位360个,完成街道、河道、老旧小区电线光缆、通讯光缆线整治30公里,建成投用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文明、有序、安全。
公共服务完善,市民生活更便捷了——
“现在在吴起,孩子上学方便了,看病、就医、出行也便捷了很多,这样的生活,真好!”谈到这里发生的变化,市民刘龙高兴地说。
创文工作中,为了让市民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吴起县从解决群众关心的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入手,新建中小学、幼儿园5所,建成开放历史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档案馆、体育训练馆,完成了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更新换代;开展“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实践,引导车辆行人文明出行。在全省率先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全民就医模式,公共服务日益完备,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3崇德向善 成风化人 11月18日9时20分,白占江在吴起县顶尖造型理完头发,他看了看镜子中的自己,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对记者说:“我今年70岁了,听说有给老年人的义剪活动就过来看看,没想到是真的,让我感到很暖心。”
白占江所说的义剪活动,是吴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联合理发商户开展的“小城大爱发短情长”爱心义剪志愿服务,每个月18日这天,免费为吴起县65周岁以上老人、退役军人、环卫工人、残疾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居民理发,受到了群众欢迎。
“小城大爱发短情长”爱心义剪活动是吴起县志愿服务的活动之一。
“爱吴起、爱家园,创文工作齐动员。爱吴起、爱家园,咱们一起作贡献。我的吴起我的家,创文工作靠大家……”近日,在石油小区广场,县文化馆8名志愿者带来的《携手创建文明城》,节奏感强、朗朗上口,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爱心送考,圆梦微心愿……”创文以来,吴起县利用日常节日及其他重大事项作为活动载体,印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总队、9个特色支队、38个服务大队、324个服务小队,累计开展疫情防控、扶贫济困、文明交通、环境保护、宣传宣讲、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1400场次,参与4万余人次。
一次次志愿服务,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成为文明路上一道暖心和靓丽的风景线。
4文明之花 遍地绽放 吴起县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又是红军会师地。吴起县在创建过程中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吴起故事;发扬红色文化,传播吴起美誉;发掘红色资源,筑牢城市气质,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走进吴起县第三小学,处处可以感受到红色文化印记:红色文化长廊,长征精神的标语,红色英雄的挂相,绘有红色故事的黑板报、手抄报……
校长李树萍介绍,第三小学将长征精神的解读作为每个学生必修课之一,让红色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让红色基因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除了传承长征精神,吴起县还十分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走进吴起县大街小巷,一幅幅公益广告,犹如一股股清风扑面而来。
据了解,近年来吴起县共投入资金780余万元,建设文化景观提升项目55项,制作大型公益广告宣传牌200余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铁艺雕塑15块、文化墙等公共设施宣传广告5000余面,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抬头可见、驻足可观”。
同时,吴起以“道德讲堂”为主要载体,在全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建成各类道德讲堂122个,开展活动1000余场。吴起县还在全县范围内持续开展道德模范、吴起好人、“最美家庭”等一系列表彰评选活动,选树了一大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典型人物,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吴起县推荐评选全国第七届道德模范提名奖1名,中国好人2名,陕西省道德模范2名,陕西好人7名,延安模范32名,县级道德模范及各类好人517名,县级以上文明家庭、“最美家庭”596户,营造了尊崇模范、礼遇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
道德之花一次次绽放,引领越来越多的人积极践行善行义举,在全社会形成人心向上、人性向善的浓厚氛围。
从出租车司机朱荣贵将顾客落在车上的5万元现金送回,到几十年来坚守诚信的康全鑫,再到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干部王耀平……一个个平凡的名字,被吴起人铭记;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激荡了万千心灵。他们年龄不同、身份各异,却在关键时刻彰显着吴起人的文明。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文明创建,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文明创建,正用一条条“蝶变”的新丝线,牵引起吴起人民的美好愿望,凝聚了全民奋勇争先的强大力量,共同奏响动人和谐的文明“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