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刚、刘双奎、邓晓煜(从左往右)合影留念 记者 李星棋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表彰了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其中,我市刘双奎、邓晓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张延刚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刘双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今年57岁的刘双奎是黄陵县阿党镇唐呼村人,现任黄陵县阿党镇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兼党支部书记、黄陵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延安市果品营销协会副会长。身兼数职的他,却不离老本行——苹果。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刘双奎紧跟时代步伐,在致力农业发展的同时,总是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他推广先进技术、创办果业合作社、建立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带领群众发展苹果产业,富裕了一方,带动了一乡。
90年代中期,刘双奎走出家门,外出考察,了解市场,撰写了《如何实现苹果产供销一体化的建议和意见》,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县镇两级的帮助下,阿党镇苹果销售公司挂牌成立,特聘刘双奎为经理,他自此走上了果品销售的新路子。
为了让果农增产增效,刘双奎率先在自己的果园做示范引领,将果袋赊销给果农,手把手教果农套袋技术,当年套袋果农的苹果比一般苹果每斤增收0.5~0.6元,刘双奎被当地称为“推广苹果套袋技术第一人”。
有着大农业思想的他深深体会到,苹果产业粗放式、低水平、单家独户的经营模式不能适应市场,于是他创建了全市第一家苹果专业合作社,在技术培训、农资统购、病害统防、果品统销等方面聚集了造血功能,发挥了联动效应。
2004年,黄陵县推广果园“四大技术”应用,刘双奎主动请缨,率先在自家果园实践,推广“四大技术”,果园产量和苹果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刘双奎成为全县果树“四大技术”应用第一家。
刘双奎借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项目的“东风”,多方筹措资金成立黄陵县首家苹果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后在淘宝、阿里巴巴、百度、微分销等平台开通营销网店,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当年网上销售额就达200万元。
多年来,刘双奎以积极进取、严谨细致的态度致力于科技知识普及工作,为我市苹果销售作出巨大贡献,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农村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苹果营销先进个人”“延安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五一劳动奖章”等。
邓晓煜:守护一方的“光明使者” 80后的邓晓煜是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延安分公司高级工程师、黄龙分公司经理。作为共产党员,他发扬模范带头作用,在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作为公司技术专家,他尽职尽责,开拓创新,为黄龙电力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邓晓煜年龄不大,工作经验却十分丰富。多年来,他真干实干,开拓创新,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投入黄龙电网建设与发展,为全县电网建设快速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光明使者”。
在4座35千伏变电站未移交延安分公司管辖前,邓晓煜紧盯神渭输煤管线“双电源”接入,协调解决35千伏崾崄变电站和35千伏瓦子街变电站“双电源”问题,参与完成其中3座变电站的“双电源、双主变”施工改造,有力保障了黄龙主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在邓晓煜的影响和带动下,黄龙主配电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安全可靠供电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支持黄龙生态旅游、全县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供电基础。
面对电力线路入地工程、林区电力线路防火等新课题,邓晓煜知难而进,勤于钻研,在他的引领下,城网入地一期及二期工程竣工投运,全县林区电力线路绝缘化可达96.26%。
近年来,邓晓煜多次获得“青年岗位能手”“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干部”“青年突击手”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六好党员”“十大杰出青年”“陕西省劳模”。
张延刚:执着为民改写贫困历史
51岁的张延刚是宜川县云岩镇副镇长、辛户村党支部书记。当年,20岁的张延刚闯劲十足,带着改变贫穷现状的梦想,坚定目标并付诸行动,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辛户村的历史。
30年前,辛户村大车上不了塬,小车进不了村,家家户户用的是煤油灯,世世代代住的是土窑洞。面对贫困,张延刚果断提出种植苹果的想法,他率先承包了村里50亩机动地,连同自家责任田一次性栽了60亩苹果。
1992年,辛户村率先成为云岩镇苹果示范村,建园质量全县第一。1996年,呵护了7年的果树挂果销售,每亩苹果纯收入达到2200元,比种粮效益高了10倍。随即,张延刚立即为全村定了一个目标,每年至少新建果园300亩,让苹果真正成为群众的“摇钱树”。
如今的辛户村,人均果业收入超过3万元,先后被陕西省农业厅认证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并获得“延安市苹果第一村”的美誉。
张延刚远赴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考察市场,引导果农推广“果树间伐”和“果畜沼草网”五位一体生态管理模式,使果品品质、果业效益大幅提升,产值翻了一番,果园预期寿命由普遍的25年左右提高到50年以上。辛户村苹果的品质持续提升,成了杨凌农高会上的明星产品,陆续进入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及东南亚国家高端市场,为果农带来了滚滚财源。
张延刚创新推行了“支部+集体经济”,建起4.0智能选果线和3000吨气调库,推行贫困户果品免费选、免费存,帮销售、帮管理、帮就业的“两免三帮”模式,壮大集体经济。
为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的目标,张延刚提出“支部+养老”扶贫思路,利用村上闲置的旧队部建起了全市第一个村级幸福院,使8户贫困群众一次性告别土窑洞,“辛户幸福院”模式在全市得到全面推广。
张延刚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使命担当、执着的为民情怀、低调务实不张扬的工作作风,换来了辛户村的巨大变化,而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延安市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