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时节,寒意渐浓,但子长市南沟岔镇薛家渠村却十分热闹,在党员活动室门前的休闲广场上,村民们聚在一起拉着家常。
“小勇是个大能人、大好人。”“没想到城里来的干部真的把咱的事放在了心上。”“跟咱自己的亲人一样。”……
村民们口中所说的小勇就是薛家渠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小勇。2019年8月,子长市体育运动指导中心主任张小勇主动请缨来到薛家渠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工作的一年多里,张小勇始终思考着如何把精准扶贫这项政治任务转化为民生实惠。他坚持进村组、入农户、走田间,抓学习、强阵地,抓产业、促增收,抓基建、提能力,真心细心绣好脱贫攻坚一针一线。如今的薛家渠村组织有力、产业蓬勃、环境优美,全村35户贫困户全部达标退出。
如果要问他的精神动力从哪里来,这个1978年出生、1996年参加工作、担任子长市体育运动指导中心主任10年多的驻村队长一语道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组织选派我到扶贫岗位,我就要把扶贫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
缺什么补什么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
“刚到村里,连个像样的工作场所都没有。”张小勇说,修建“阵地”、强化村党委班子成了首要任务,他们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投资40余万元维修了村上的党员活动阵地,更新更换了各类板牌制度,新建了幸福互助院;投资2.4万元,为党员活动阵地配置了学习书籍、办公用品、网络学习设备等。
“常看新闻上报道的很多地方有互助院了,没想到我们村里也有了,这个驻村工作队真是给我们办了一些实事。”今年71岁的薛海林坐在互助院的凳子上晒太阳,说到村里的变化,夸个不停。
在薛家渠村顺利实施通村柏油公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工程的基础上,张小勇又协调资金28万余元,维修加固了村上的过水桥。村民高国富高兴地逢人就说:“以前一下雨桥就不敢走了,耽误了生产不说,出行也不方便,现在不用这边望着那边远了,一下子近了一大段。”
“城里人有的环境薛家渠人尽量有,城里人有的条件薛家渠人一定有。”张小勇认为,只有全面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才能真正激发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他们觉得生活有希望、有奔头。
缺什么补什么。在走访中,张小勇了解到村里存在用电不稳定的情况,他又积极协调资金5万元,为薛家渠村更换了一台大功率变压器。同时,他还结合文明创建活动,运用爱心超市等载体,不定期组织在家村民和务工返乡人员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群众在亲自参与中既获得了生活必需品,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激发了内生动力。
产业开花又结果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长效之策。
驻村以来,张小勇紧紧把握住这个让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根本之策,多次主动联系子长市蔬菜开发中心、子长市中药材开发中心、子长市果树开发中心,先后为薛家渠村新建拱棚34座,种植中药材苦参200余亩,发展山地苹果52亩。
有了产业,没技术怎么办?张小勇坚持每周召开例会,学习中省市扶贫会议精神和惠农政策,研究解决政策落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邀请延安市农业局、畜牧局等部门技术人员到村先后开展技术培训10余期,要求每个支部成员带学2~3名党员、10名群众,使村上10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群众提高了山地苹果、大棚蔬菜、设施养殖等知识和技能。
今年9月,他又抓住全国消费扶贫月的大好机遇,组织贫困户签订“一对一销售”责任书,协调子长市教育科技体育局鼓励全市中小学校教职工在等同市场价的前提下优先购买贫困群众农产品,累计销售小杂粮3500余公斤、蔬菜1000余公斤、月饼500余公斤,销售额达50余万元,户均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以上,让薛家渠村上的产业开花又结果,有效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致富。
如今,薛家渠村环境更美了,群众生活更惬意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更强了。张小勇说:“当前更需努力,让群众真正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入、家家有存款,确保全村群众底气十足、信心满怀步入小康社会,这是党的大事业,也是我的小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