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美景乾坤湾,观景要来碾畔村。站在黄河岸边,60岁的乾坤湾镇碾畔村村民陈清一脸笑容:现在的年轻人终于可以开口大笑了。
笑一笑是件很自然的事情,但对于地处黄河岸边的人来说,要开口大笑却不好意思,因为这里的人原来几乎都是一口黄黑牙。陈清说,以前当地人到县城上学或办事,特别是年轻姑娘,都不敢开口笑,怕被别人笑话牙不好。
牙不好是因为黄河岸边是高氟水区。“守着黄河没水吃,这是很多外地人不理解的事,但对于我们黄河边的人来说,吃水非常困难,祖祖辈辈喝的都是石头缝里渗出来的含氟水。”陈清说。
陈清表示,长期饮用含氟水,会对牙齿造成损害,牙齿会呈现黄色、褐色或黑色。同时,牙的硬度减弱,易碎裂脱落。特别是高氟水还对骨骼也损害巨大,会引起骨骼脱钙、骨质疏松等现象。
作为村里少有的高中生,陈清当过赤脚医生。他说:“当时,我从县上领回除氟药品,定期投放到水池中,但村里人嫌味道不好,并且除氟作用也不是很大,所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延川县水利队队长郝彦华说,从2006年开始,县上实施了甘露工程,也就是在村上农户家中建设积雨窖,但当地干旱少雨的气候,加上维修操作上的不便,让积雨窖后来慢慢不受欢迎,失去作用。
“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脱贫攻坚实施的安全引水工程。”郝彦华说,2017年以来,县上给黄河岸边的村子安装了除氟净水设备,使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标准,并引水入户。还通过设立水管员等措施,从源头上保证饮水安全。据悉,自脱贫攻坚以来,延川县改造提升饮水安全工程534处,总投资4亿多元,解决了近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现在喝上了放心水,以后的孩子们再也不会怕开口笑了。”陈清笑着说。
陈清的笑容,也出现在同一个村的郝世斌脸上。
今年50出头的郝世斌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掌握什么技术。前几年,他要照顾夫妻双方的四个老人(其中三个老人瘫痪在床),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都没有上高中,在外打零工,收入也很微薄,夫妻二人只能在家务农,方便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人。
2015年,郝世斌一家经村民大会民主评议,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上贫困户后,他更感觉自己“活不到人前”了,在村民面前更是有些抬不起头。
包扶干部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郝世斌夫妻做饭手艺不错,鼓励他借乾坤湾景区发展做点小生意,于是他萌生出了卖延川特色小吃的想法。
说干就干,夫妻二人每天起早贪黑做凉粉、面皮等爽口小吃,担着担子到游客集中地“赶生意”。几个月下来,他们发现这些小吃很受游客喜欢,每天做多少卖多少,供不应求。
有了名气之后,他便想流动经营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利用政府发放的人均2000元的产业资金,买了一辆小三轮,在乾坤湾主景区租了一个推位,也算是扩大了规模。一年多的时间里,夫妻二人每天凌晨2点起床做凉粉,等到游客来的时候,他们早就准备好了,听到游客们赞许的声音,郝世斌心里欣慰极了,不只是因为生意好,更多的是内心的踏实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郝世斌想,党和政府给自己这么大的帮助,不能对不起党和政府对自己的期望。于是夫妻二人商量,在2016年自愿申请退出贫困户。
在村民大会上,当村党支部书记问他:“你为什么主动退出贫困户呢?”他激动地说:“我是一名党员,就要对得起党员这个身份,当我有困难的时候,政府帮助了我,我要不断努力过上好日子,也要给大家作个表率。”
虽然郝世斌退出了贫困户,但帮扶单位仍然给予了他大力支持,为他在游客服务中心租了一间小木屋,继续开店卖特色小吃。
郝世斌看到景区发展越来越快,便劝说两个儿子回到家乡发展产业。2016年9月,他又开办了超市。2017年3月,他利用儿子会卤肉、卤菜、烤肉的特长,在小程村开了烤肉店。如今,被评为致富模范的郝世斌,不但走上了自主创业的致富路,而且还带动了7个贫困户就业。2019年,他家的年收入达到了30万余元。
郝世斌把儿子叫回来发展产业,冯小林也想让儿子回来种苹果。
今年48岁的冯小林是乾坤湾镇阿占村村民。2015年,冯晓林被村上评为贫困户,但依靠发展苹果产业,他在2016年便脱了贫。从2018年开始,他的8亩苹果大面积挂果。2019年,仅苹果种植收入就有4.9万余元。2020年,苹果又丰收,他以每斤3.4元的价格卖给陕果公司,收入5万余元,加上打工等其他收入,2020年他家的全年总收入预计8万余元。
冯小林等村民能有打工收入,是因为陕果集团流转了阿占村66户村民的1000亩地发展苹果。村民们一次性拿到三年的兑现资金,同时,通过在果园务工,村民们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一份土地,两份收入,群众纷纷叫好。
和其他村民不同,冯小林没有将自己的土地流转。他是想让在外打工的大儿子回来和他一起务果园。
冯小林的大儿子现在延安一家汽车修理公司打工,月收入3000元左右。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在西安上班。在冯小林眼中,在外打工的收入根本不及在家务果园。“除去房租、吃穿,一点钱也挣不下,但儿子就是不愿回来。”深秋季节,冯小林一边在果园忙碌,一边无奈地说道。
和冯小林一样,陈清的两个儿子也在西安打工,目前都已成家。陈清的四孔窑洞,自己和老伴住一个,其他的只有在过年儿女回来时,才住一住。这几年,延川县打造特色民宿,陈清一合计,将自己闲置的两孔窑洞流转了出去,与村集体和其他村民共同参与分红。
因为有点文化,陈清被县文旅集团聘为管理员,月收入2700元,他的妻子在景区打扫卫生,也有1200元的收入。游客的增多,收入的稳定,让陈清的脸上时常充满笑容。碾畔村因家家户户有碾盘而得名,为了供游客方便,陈清把自家的碾盘也搬了出来摆在路边,让游客坐在碾盘上看黄河。
“看黄河,我们碾畔村的位置是最好的。”每遇到游客,陈清都会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