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自力更生奏凯歌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一首百听不厌的歌曲《南泥湾》,使有着“陕北好江南”之誉的南泥湾闻名全国。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加之长期战争的消耗、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因素,陕甘宁边区的物质、财政出现空前匮乏的局面,几乎到了没饭吃、没衣穿,战士们没有鞋袜,工作人员没有被子盖的地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同志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后,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其中,八路军120师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1941年3月,三五九旅在“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中开进南泥湾。初到南泥湾,各种条件都十分艰苦。没有房子住,战士们动手搭草棚、挖窑洞;粮食不够吃,就到百里之外去背粮;没有背粮工具,就用床单缝成口袋,有的战士干脆把裤子的两条腿一扎作为工具。为了补充粮食的不足,战士们上山捡蘑菇、挖野菜,盐水煮野菜中连一滴油也没有。由于经常出入树林,他们的衣服早已破烂不堪,可战士们却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即便这样的衣服,每人也只有一套。没有衣服换洗,战士们就把洗好的衣服晾在河滩上,人蹲在水里等着,直到衣服干了才上岸穿上。
  生活中的困难,就这样一个个被战士们克服了,但最大的困难还是开荒生产。挖地本身就十分费体力,加之生活条件差,刚开始时战士们满手是血泡,还不时受到狼牙刺的袭击,一不留神就划破脸和手。可他们却说:“困难纵有千千万,只要咱干劲冲上天。”
  三五九旅迅速掀起开荒生产热潮,荒凉的南泥湾沸腾了,到处是开荒种地的人群,到处是赞美劳动的歌声。战士们开展劳动竞赛,涌现出许许多多劳动英雄。中央警卫团战士杜林森创造了一天挖地6.3亩的好成绩,人们送其雅号“气死牛”。
  经过三五九旅的艰苦奋斗,到1943年,南泥湾开荒达到10万多亩,产粮12000石,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文钱”的奋斗目标,达到粮食和经费的全部自给。昔日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呈现出瓜菜堆如山、粮食大丰收、牛羊成群猪满圈、肥鸭满堂鸡满院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时间已过去大半个世纪,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成为历史教科书中的一页,但在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永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讲述人:枣园革命旧址管理处白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