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恬(右)看望小嘉豪 ●冯亚楠(左)与村民拉家常 ●白东双(右一)在村民家中了解情况 ●彭丹(左二)入户登记村民基本情况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这是一份殷切的嘱托,更是一个庄严的承诺。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延长县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奉献兑现庄严承诺。在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中,全县广大扶贫干部心系贫困群众,以坚定的信念、火热的豪情、过硬的作风,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想方设法落实政策,尽心尽力扶贫济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留下了一串串“民生足迹”,涌现出了一批批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
在他们中间,也有不少女干部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扎根基层、敢挑重担、无私奉献、积极行动,撑起了新时期延长脱贫攻坚的“半边天”。
宋恬
做村民们的“好闺女”
记者 彭琛 通讯员 王珩
“老百姓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孩子们叫我一声宋老师,大姐们叫我一声妹妹,老人们叫我一声闺女,在感到满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宋恬说。
今年27岁的宋恬,是延长县郑庄镇王仓村驻村干部。2017年9月,刚走出象牙塔的她便一头扎进基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如今,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而早在3年前,宋恬第一次来到王仓村,泥泞湿滑的巷道和年久失修的路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村民修好路、为村民修好路灯成了她的“心头事”。
率真洒脱,说干就干。宋恬立即向镇政府汇报了村里情况,并且主动联系相关部门申请道路亮化工程。“路灯亮了,老百姓的心才会觉得温暖。”宋恬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路灯亮化工程最终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得以实现,全村巷道得到了硬化,新建路灯61盏,维修11盏,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
“走在崭新、平坦的路上,心里踏实得很。”村党支部书记李生兵笑着说。
同时,在宋恬的积极争取下,党教室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新建了2间老年活动室,改造了村级卫生室,还联系卫生院定期进村开展义诊、体检活动。
基础设施解决了,宋恬考虑到村子位于川道,可用耕地面积较小。于是,她积极向县镇两级申请土地治理项目,由县治沟造地办立项、实施,对黑家沟、曹北沟两道沟300余亩土地进行治理,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耕种环境的同时,鼓励贫困户新栽植户太8号葡萄50余亩,配备水泥杆、铁丝网,还邀请了专家定期到村培训指导,新种植菌草20亩、红薯50亩。
硬件办得好,软件也不含糊。宋恬耐心、细心地关心每一户群众的情况,用自己的爱心办好群众的急事难事,做村民的“好闺女”。
2015年,村民磨再春因病致贫,被村“两委”识别为贫困户,古稀之年的他带着一个从小患有脑瘫的孙子,爷孙俩生活艰苦,相依为命。“以前就靠自己务农来维持生计,孩子父母也常年不在家,如今,随着我年纪越来越大,照顾孩子的生活也越来越力不从心了。”磨再春说道。
宋恬了解到情况后,随即联系了镇政府,并筹措资金给孩子看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真的要感谢小宋,让我们的生活有了起色,孩子经常嘟囔着要见小宋阿姨。”看着在院子里晒太阳的孙子,磨再春感激地说。
如今,8岁的小嘉豪已经可以和大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有一次他主动给宋恬说:“阿姨,我想上学。”听完这句话后,宋恬当即出发,去学校找来教材,到镇里买了新书包,联系村里有学识的人教他念书。现在嘉豪每次见到宋恬都开心地说:“宋恬阿姨好。”“小宋就像是我们的亲闺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找她帮忙。”磨再春说。
在村里与磨再春情况类似的还有李军,妻子因患有糖尿病去世后小女儿也被查出患有相同疾病,家里的重担全靠李军一人种地来支撑。后来在宋恬的帮助下,李军家不仅盖起了新房、开了小卖部,还有了公益性岗位,生活稳定了,小女儿看病也不愁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3年多的驻村时间里,宋恬用自己的真心换来真情,用实干换来信任。“村民们把我当亲人,我更要与村‘四支队伍’成员合力,继续完成各项工作,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谈及今后,宋恬眼神坚定。
冯亚楠
“我就是村上的一员”
记者 彭琛 通讯员 贾寰
“赵姨,你家的苹果都卖完了没……”入冬的余佛村阵阵凉意,在党教室内,驻村干部冯亚楠正拿着手机不停地说着。
现年26岁的冯亚楠是延长县张家滩镇余佛村驻村干部,别看是女孩子,她不怕苦不怕累,两年来走遍了村上的角角落落,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她既是村里的“小广播”,又是村里的“代办员”,更是村民心中的“贴心人”。
冯亚楠从小在县城长大,农村对于她来说几乎是陌生的。“刚到村上我都不知道先迈哪只脚,更不要说如何开展工作了,但我知道自己就是村上的一员,不能畏惧不前,要为村子着想。”冯亚楠说。
万事开头难,总得迈出第一步。2018年11月,初到余佛村的冯亚楠便跟着“四支队伍”开始走访入户,虽然不怎么说话,但每户村民的情况她都默默地记在了心里。没过多久,村里便开始着手谋划老果园改造项目,可以说在这次老果园改造过程中,冯亚楠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余佛村的老果园改造项目涉及87户果农近400余亩果园,这些果园由于年代较长,果树树龄平均30年,而之前果农们缺乏管理技术,加之过度依赖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导致土壤严重污染,苹果树腐烂病非常严重,果品质量较差,苹果产值一年不如一年,老果园改造项目正逢其时。
“老果园改造是件好事,可好多果农对改造政策不清楚,加上思想意识相对落后,有一些果农就不愿意改造,所以最关键的就是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冯亚楠说。
做好思想工作沟通很重要,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冯亚楠白天跑到果园里为果农们宣讲改造政策,说明老果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以及改造的好处。晚上她又跑到果农家里继续做思想工作。
51岁的刘海江就是其中的一户。他家有3亩苹果被列入改造项目中。对于老果园改造,一开始他还是比较抵触的。
“老果园虽然不行了,但还结果子着了,这一改造不是啥都没了?”刘海江说。
对于刘海江的顾虑,冯亚楠非常理解:“他娃上学着呢,老果园起码年底还会有点收入,他是想抓个现钱。”
针对这种情况,冯亚楠找到和刘海江关系好的村民,一同去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终刘海江同意了。
“也是,自个儿是老思想,要是不好人家也不会三番五次地给你说。随后,我家果园换上了新鲜土壤,种上了短枝富士,估计3年左右就能挂果,肯定要比之前的果树好。”刘海江说。
就这样,余佛村的老果园改造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非常顺利。在2019年年底,老果园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同时,果园间伐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冯亚楠认为,村里的事务没有大小之分,村民们的件件小事必须做好。在村上,她一直坚持做到与村民们“路上打招呼,上门拉家常,困难出手帮”,经常帮助他们填写各类表册,帮助他们网上办理电费缴纳,查询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苹果知识等业务。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点滴小事,为村民服务。
“这女娃娃好,能吃得下苦,我们就像好多年的邻居一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还加了微信好友,有事就能联系,很方便。她还帮我申请了村上的保洁员,一月有500元收入哩。”贫困户赵延芳说。
当问起冯亚楠:“从陕西师范大学到农村,心里有落差吗?”她坚定的眼神给出了答案,她说:“作为基层干部,这就是我应该做的。”
白东双
当好百姓脱贫致富的帮手
记者 彭琛 通讯员 宋承远
现年30岁的白东双是延长县七里村街道办呼家川村驻村工作队员。2019年3月,她来到呼家川,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不断为村上出谋划策,如今已经真正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呼家川全村495户1307人,贫困户54户,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棚栽业。白东双驻村后,总是拿着笔记本挨家挨户地走访,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把全村情况摸了个遍。
“摸排以后,我发现村上基础设施比较全面,主要还是陈旧老化的问题,尤其是生产路的问题,这对大家来说可是大事。”白东双说。
“原来的生产路虽然有,但是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大家出行很不方便。”村民刘增朝说。
随后,白东双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呼家川生产路、中塬生产路、罗家川大棚蔬菜生产路等道路建设。
“生产路修好了,接下来就是要解决村上的环境卫生问题了,必须把村里卫生搞好,才能让大家有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白东双说。
通过多方协调,白东双在村上新修公共卫生厕所7个,购置可移动垃圾箱54个,这样一来,村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村里有了新道路,又建起了公共厕所,比以前方便多了。”刘增朝高兴地说。
解决了村上的硬件问题,白东双又开始想着怎么能让大家的腰包也鼓起来。她根据全村产业情况,召集村民开会,把自己开办养殖合作社的想法说给大家,并耐心地为村民讲解合作模式,商讨项目及实施方案,让群众真正从村集体经济中受益、增收。
那段时间,她耐心地给有顾虑的村民讲合作的好处,让村里人放下心来,她的这一举动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
“我听到村上开展养殖合作社的消息还是不太敢加入进来,但听了小白仔细地介绍合作模式后,真正了解到了合作政策对我的好处,于是我就果断地加入进来。我相信在好政策下,一定有更多的收益。”村民李文军说。
白东双还让村里懂养殖技术的贫困户也加入进来,用自己开展合作经营的新模式,联动多方群众,把群众产业结合成利益共同体,再通过合作社盈利分红,让贫困群众真正从产业发展中精准受益、稳定脱贫。
“白东双是个好干部,她不光激励大家积极维护生产生活环境、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她还认真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让大家在得到实惠的同时,还能有稳定收入,是我们心中实实在在的脱贫致富好帮手。”刘增朝说着,不禁为白东双竖起了大拇指。
彭丹
把事做到群众心窝窝里
记者 彭琛 通讯员 宋承远
2018年10月,延长县张家滩镇干部彭丹来到接子坪村,开启了她的驻村生涯。到村上后,她便开始谋划如何才能不断发展苹果产业,让村民们收入更多。
“老果园改造前,接子坪2560亩苹果大多存在着老化、患有腐烂病、整体产量低、品质低等问题,对当地村民的产业收入影响非常大。”彭丹说。
面对眼前的难题,彭丹果断召集村上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村民进行培训,并发挥“党员带富”“能人带富”的作用,没过多久就破解了果树老龄化严重、品种单一的困境。紧接着,他们又引进并栽培了上百亩的矮化、短枝优良苹果品种,这样一来,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全村苹果产业收入低的问题。
果园修整好了,苹果销售却成了果农们面临的难题。老百姓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彭丹第一时间联系专业人员,配合快手网红开展扶贫助农活动,没多久就帮果农们卖了囤积的苹果,同时巩固了他们的苹果销售渠道。
“村上还种了百亩花椒园,这又能给村民增加一笔不错的收入,看到老百姓高兴,我也打心底开心。”彭丹兴奋地说。
要想让每一个贫困户的生活过好,就必须把好政策落实到。彭丹积极协调、主动对接,为了让群众真正尝到政策红利的甜头,她经常帮助贫困户李延军、张连成等人办理养老保险,收集并捐赠衣物,还为村上更多贫困户争取到了光伏公益岗、低保、五保供养等生活补贴。
不仅如此,针对村里部分贫困户的特殊情况,彭丹根据他们自身条件,鼓励他们发展养猪、养鸡、养羊等产业,拓宽收入渠道。
彭丹在接手接子坪村村民小组老沟湾新村改造时,又遇到了新的难题。老沟湾新村是由原老沟湾、黑圪崂山、枣卜梁3个村民小组避灾搬迁后合并而成的,村里人的陈规陋习、产业结构单一、村庄面貌脏乱差让该村成了典型的“问题村”。
彭丹结合老沟湾新村实际情况,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办法,补齐影响村民生活品质的短板,美化宜居环境,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专项整治……同时,彭丹汇聚全村村民干部,筛选制定出了本村特有的村规民约,统一印制在每家每户的门帘上,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老百姓的生活习惯。
如今的老沟湾新村修建了卫生室,完成了自来水入户、宽带入户、硬化通村路等工作,在彭丹的努力下,老沟湾新村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住进了舒适美丽又宜居的幸福小院。
说起脱贫前后的变化,接子坪村的群众说,他们最感谢的人就是彭丹了。他们常开玩笑说,现在村里人的状态就是“三高”——经济收入高了、生活质量也高了、幸福指数更高了。
“我一直觉得,既然到村上了,就要用心为群众服务,带领大家共奔富裕路,这样才能不负韶华。”彭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