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贺卓 通讯员 王华 刘文峰
在黄龙县三岔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日复一日在山间穿梭,用脚步丈量林地,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森林资源,他们中有镇村干部、有脱贫群众,有林业工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护林员。
“森林防火期内,严禁在野外违规用火……”每天清晨,三岔镇长石头村村民最先听到的是村民秦大智安装在摩托车上的防火喇叭声。
秦大智一家6口人,其中有两个残疾人,他家劳动力少,收入微薄。脱贫攻坚开始以后,在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他维修了鸡舍,养了200多只土鸡,当年增收1.8万元。后来他又陆续发展了养羊和苹果产业,一家人顺利脱贫。
村上选拔生态护林员时,秦大智第一个报了名,并成功当选。由于其他护林员年纪偏大,他主动承担起本村和周边严家畔组的防火工作。妻子一开始埋怨他,一个月就挣200块钱工资,没必要那么认真,有时间多出去挣点钱。他却对妻子说:“人不能只为了钱活着,政府帮咱脱了贫,咱虽不能为社会作多大贡献,但要把村上的林子看好。”秦大智斩钉截铁地说。
木昌桥村林区不大,但是有很多油松,特别是位于桥西组的41棵古油松树龄超过500年。村支书潘明喜上任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古油松群旁边设立了护林防火宣传点。进入防火期后,安排人员轮流值守,对来往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登记。
村上的防火员力量不足,潘明喜首先带头,让村上各小组组长都义务加入进来。不论是下乡入户还是上路巡查,每次碰到她,老远就能听见车上播放的防火广播。她的防火袖标也从不离身,用她的话说:“老祖宗给咱留下这么多林子,咱一定要保护好,不能在我们手上给毁了。”
每年潘明喜都定期带人对油松旁边的杂草进行清除,对发现的其他隐患第一时间整改。由于防火扎实,木昌桥村连续三年未发生违规野外用火,被县护林防火指挥部评为“先进集体”。县上奖励了2000元,她为村上的防火员每人配了一件棉大衣。迎着寒风,扛着铁锹,大家防火的劲头比以前更足了。
进入防火期,三岔镇护林防火指挥分部副总指挥薛超就特别忙。林区路况差,同行干部常劝他要爱惜自己的车,别为了公家的事,把自己车磕着碰着不划算。他却说:“越偏僻的地方发生火情越不容易被发现,要是大家都偷个懒不去巡查,等火大了再发现就迟了。”
特别是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十一等节日,薛超几乎一天只顾上吃一顿饭。从天刚一亮到夜色漆黑,他穿梭在全镇的沟沟岔岔,哪块林子茂盛,哪块林边有玉米地和坟地他心里十分清楚。好不容易放个周末,碰到大风天气,他心里又挂念防火工作出发了。
薛超的孩子和父母在延安,妻子在西安,一家人分居三地,家人也有过不理解,但是听到他坚定的话语,想到他肩上的责任,大家也慢慢地支持他的工作。
如今的三岔镇山绿林密。正是因为有一个个像秦大智、潘明喜、薛超那样默默付出的三岔护林人,才换来三岔镇17万亩森林的平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