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宜川环境新常态
通讯员 袁野 记者 郑鹏
    ●风光旖旎蟒头山
  冬日的宜川,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仕望河绕过叠叠青山穿城而过,向东奔流……不论是饭后河边散步的市民,还是壶口岸边上的外地游客,都被这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吸引,一幅风景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宜川这个小县城徐徐铺展开来。
  持续发力,让“丹州蓝”成为常态
  五年来,“蓝天频现”是宜川市民的切身感受,在不少人的朋友圈里,也经常能看见“丹州蓝”的美丽画面。
  截至11月底,宜川县空气质量三项指标“两降一升”,均实现同比大幅改善,PM10累计浓度均值为55μg/m3,同比下降16.67%;PM2.5累计浓度均值为29μg/m3,同比下降12.12%;累计优良天数295天,同比增加42天。
  这些数据的背后,离不开全县上下真抓实干,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矢志不渝的坚持和努力。
  近年,宜川县成立了以县领导为主任,40余个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进一步夯实了污染防治责任。在全县形成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依法行政、权责一致、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
  要守住“丹州蓝”,离不开强力治理。近年来,宜川县对汽修、喷绘彩印企业进行了废气净化装置安装,对加油站进行了三次油气回收改造,开展了非法木炭窑专项执法行动,完成禁煤区、限煤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等划定工作;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了编码登记,拆改了燃煤锅炉,进行了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淘汰高排放老旧车辆,持续保持“丹州蓝”良好形象。
  精准发力,守护好“仕望绿”
  碧水长清是民心所向,也是建设生态宜川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宜川县严格按照“刚性治标,系统治本”的治水思路,精准发力,全面落实“清污、截污、减污、控污、治污”五大治水工程,水环境质量改善显著,截至11月,宜川县出境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现状排名全市各县(市)区第二。
  为全力改善水环境质量,宜川县严格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河道“清四乱”、黄河采砂专项整治、水源地保护、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河流巡查监管和执法检查,共清理河道垃圾60万余吨,整治污染点、污染源350余处,累计建成无害化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5030口。
  为从根源上解决水环境问题并巩固治水成效,宜川县投资1.89亿元,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污水管网、雨水管网铺设工程,使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85%以上,污水收集率达到96%。
  重拳出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是宜川人民心中的共识。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推进,宜川持续发力,铁腕亮剑、重拳治污。
  为统筹推进,全面攻坚污染防治,宜川县通过“双随机”执法检查及“环境执法大练兵”“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等诸多专项执法行动,持续加强建材行业、医疗危废、电磁辐射、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油气开采、加油加气站、畜禽养殖企业等重点污染源环境监管,不断从“软约束”转向“硬治理”。
  设施开放,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在污染防治工作中,宜川县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向好,离不开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支持与参与,而只有让公众真正走进环保、体验环保,同时有效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环保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才能推动形成人人、事事、处处、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是宜川县进一步加大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8月中旬,宜川县环境监测站、县污水处理厂迎来了首批学习观摩的群众代表,空气质量数据从何而来、河流的污染从何说起、倒入下水道里的污水最终去处等这些问题,在参观的过程慢慢得到了答案。
  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宜川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将在宜川逐步形成。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永远在路上。宜川县将继续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善作善战、久久为功,打好“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局之战,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宜川环境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