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童年的收音机
李星
  每个人都有多彩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滚铁环、跳绳、踢沙包、玩石子的童趣中度过。对了,还有那挚爱的“收音机”呢!
  1985年,爸爸在集义镇中学教书,我跟着爸爸住在学校。一天,回到家中,映入我眼帘的是办公桌上多出的收音机。当时,我恨不得马上把收音机揣在怀里。可胆怯战胜了首当其冲的好奇心,我还是匆忙收回正想触摸收音机的手。
  爸爸上课回来,康老师眉开眼笑地走进来说:“我在镇供销社给你捎了台上海‘多灵’牌收音机,68元。”这在当时经济拮据的年代,68元相当于我爸一个半月的薪水。爸爸目不转睛地盯着收音机,不加思索地说:“多谢啦!”康老师随后就转身走了。我迫不及待地站在收音机前端详了许久,无意间发现收音机上有星星点点般灰白色的尘埃,仿佛给收音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赶忙拿抹布将收音机外部擦了个遍,收音机顷刻脱胎换骨般铮铮发亮。顺手打开开关,旋转调频键,新闻、歌曲、蒲剧等节目轮流播放,真是应有尽有。我兴奋得手舞足蹈,祝贺这个新宝贝的到来!
  为了这台收音机,我们全家人“二月不见肉,四月不添衣。”省吃俭用好一段时间,爸爸终于还清了康老师垫付的收音机钱。平日里,这台收音机,也成为我与其他孩子打成一片的资本。那时,别家小孩有三轮车骑,我也是两眼放光羡慕至极!于是,我和他们凑在一起骑三轮车,累了就到我家,三五个小孩围坐在收音机旁,嚼着妈妈晒的红薯干或爆炒的黄豆粒,喝着白开水,一起聆听收音机里传来的美妙的音乐,以及播音员讲述的神奇的童话。一来二去,孩子们每天都过得那么开心愉悦。
  一次,我打开收音机,发现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即使把声音按钮调到最大也无济于事。我百思不得其解,只是围着收音机转悠。过了一阵子,我茅塞顿开。不假思索地把手指伸进收音机后盖处拇指般的洞内,尝试着上提下拉,将纸板卸了下来。这回算是看到了收音机的真面目:里面有喇叭、线圈、变压器、线路板等电子元件,旁边有浅蓝色的外接天线和电源线。线路板后面就是电池组,上面的电池早已松软变形,灰白相间的电池液溢流到整个电池组上。我小心翼翼地卸下电池组,用卫生纸将电池组擦拭如新。
  第二天,爸爸买回了新电池,我娴熟地装好电池,收音机又开始工作了!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了以往的欢乐。
  几年后,我们都上学了。先前跟着收音机学到的“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我为人民立功劳……”的上学歌,还有学到的声韵母、汉字的读音、古诗等,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我们受益匪浅。
  后来,收音机被爸爸带回了村里。我唯有周末寒暑假回村的时候,才能听听。村子四面环山,收音效果自然不好。我亲手设计制作了“米”字形天线,调整方位后接到了窑口上。有外接天线这个信号神器,收音机的信号顿时好了很多。
  90年代中期,全镇各村通了电,多数村民购买了彩电、洗衣机,我家也置办了电视机。但我并没有把更多的目光转移到电视这个新鲜物上,只是在晚上收看。爸爸又把收音机带到学校,收音机依旧是我的“心肝宝贝”,就如我每天的必修课或精神食粮一样。
  而今的我,已成家立业为人父。那台收音机完好无损地跟着爸爸回到了村里。我偶尔回村,打开收音机后盖,用打气筒清除里面的灰尘和潮气,尽情忘我地畅听一番,追忆童年。就视它为“传家宝吧!”激励我们后人,发扬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一鼓作气地追求美好生活,实现各自的人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