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延安苹果:丰产又丰收 后整理立功
记者 刘小艳 王垠山
苹果映红百姓新生活
  “老郝,这是今天拉的第几车了?”
  “第七车,下午还有三四车了。”
  11月17日,在延长县张家滩镇杨家村的果库里,陕果集团延安苹果公司正在集中采购村民的苹果,收购员席鑫边登记苹果型号边和果农说着今年的收成。
  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种植,从规模化扩张到提质增效,从坐等客商上门到主动出击,从混级混价销售转变为分级分价销售。借力“后整理”,400万亩苹果已成为延安农业的第一主导产业,产量达370万吨,产值近200亿元,全市近百万人从事苹果产业相关工作,农民经营性收入的一半都来自苹果,苹果树成为延安农民的摇钱树、幸福树。
  进车间,告别“论堆卖”
  种了7年苹果的郝宏林,卸完一车苹果又忙着赶下一趟,虽然辛苦,但他的1.5万多公斤苹果全部被陕果集团延安苹果公司统一收购,这让郝宏林格外开心。
  而此时开心地不仅有郝宏林,还有杨家村的所有果农们。早在年初,陕果集团延安苹果公司就和杨家村的果农签了订单,助力全村果农销售苹果。
  由于平时果园管理到位,加之果价高,果农杨彦林今年也是增产又增收。“今年的收入相当不错,粗略算了下,至少能卖个十三四万块钱吧。”
  好苹果不仅仅是种出来的,更是“选出来”“卖出来”的。
  2017年以来,延安深刻分析国内外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创新提出了苹果产业后整理战略决策,先后出台《关于全力推进延安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的决定》《2018-2020年苹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4个文件,着力在苹果分级分拣、个性包装、冷藏冷链、品牌营销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苹果附加值,助力延安苹果实现二次腾飞。
  在洛川县石头镇牛天咀村,果农王小云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家共产了1万多公斤苹果,分级分选后,80#苹果每斤卖了3.8元,75#苹果每斤卖了2.8元,70#苹果每斤卖了2元,65#苹果每斤卖了1元,全部苹果以2.65元/斤的均价卖了71787.5元。王小云说:“如果按通货卖,我的苹果每斤只能卖2.2元,平均每斤少卖0.45元,而通过分级分选,我家增收了12177元。”
  长期以来,田间地头“按堆卖”的苹果销售模式让果农吃了不少亏。而如今,搭载着苹果后整理的“高速列车”,果农们从以前的田间地头卖通货,转变为现在的分级分价销售,收入不断增加。
   全链条,售卖四方“全程鲜”
  12月8日,在第十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陕粤特色农产品(广州)展销推介活动现场,广州市民何少正在品尝着延安苹果。“哇,啲嘢好正,好食到舐舐脷!(粤语:食物很美味)”
  而这些美味的苹果都源自延安4.0高端智能选果线的精挑细选、冷库储藏和冷链保鲜。
  智能选果线,能迅速将苹果按照大小、色泽、糖度等分成不同等级,分级、分价销售。而冷库,可以更好地为苹果“冻龄”,即使放上一年再拿出来,还和刚摘下来时一个样。
  9月27日,第十三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一次性签约大型订单23.5万吨。“‘后整理’整出了高品质。”洛川延刚经贸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郝延刚说,“正是因为智能分选保证了果品的一致性,我们才能不断拿下大订单。通过指标组合,选果线可以将苹果分成十几种不同的等级,而且同一等级的苹果品质、口感基本一致。
  
洛川县是延安市苹果面积最大、发展苹果产业最早的县。在这里,近70%的苹果在采摘下来24小时内即可就地入库,果农待价而沽,实现利润最大化。不仅如此,洛川县还建立了日配送能力达200吨的冷链运输车队,确保新鲜的苹果在最短时间内送到顾客的餐桌。
  近年来,随着全市苹果的基地规模持续扩大,后整理也在有序推进,智能选果线达到103条,新增冷气库74万吨,总储能达到147万吨,建成冷运公司21家,配置冷运车110辆,冷运能力达到2727吨/次,基本实现了周年供应,带动果网、果袋、纸箱、有机肥等加工企业达123家。延安苹果、洛川苹果的品牌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今年,延安苹果、洛川苹果双双荣获苹果区域品牌声誉10强和中国苹果产业榜样品牌。
  观念变,好果卖好价
  随着苹果产业后整理的有力推进,延安苹果实现了由混级等价销售向优级优价销售的转变。
  更重要的是,通过现实的效益对比,广大果企和果农的思想也在发生深刻转变。2019年,我市苹果分级销售比例达90%。
  宝塔区柳林镇孔家沟村的石海军,正是在政府各项政策支持下,率先修建了小冷库,顺利乘上了后整理的“东风”。
  “以前没办法储存,早早就把卖苹果卖了,价格都是果商说了算,基本上卖两块多就不错了。现在,我们上选果线分级分选,把优质苹果存进冷库,自己有了定价权,算下来一斤能卖个八九块。”石海军说,2019年,他的苹果经过分级分选销售了2万多箱,收入将近300万元,每箱均价130元至140元。
  苹果产业后整理更是让延安苹果穿上文化的“马甲”,插上品牌的“翅膀”,苹果小品、说书、动漫、短视频等文化产品纷纷亮相,“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风靡全国。果农、合作社、企业纷纷加入直播大军,将延安苹果卖往世界各地,不仅有效保障了果农稳定增收,还提高了延安苹果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看着手机、坐在电脑前就能卖苹果,以前果农们不敢想的场景,现在却成了延安“苹果圈”的一种风尚。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延安苹果,皮薄肉厚,可以带皮吃……”在宝塔区柳林镇新茂台村,果农刘云正在通过手机直播延安苹果。
  刘云从16岁就接管了家里的果园,种了23年苹果,从市场零售到整车批发,再到直播带货,用他的话说苹果价格可谓是一路长虹。
  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2019年,刘云通过直播就卖了400多万元的苹果。刘云说:“这都得益于苹果产业的后整理,上了智能选果线,经过冷藏冷链,有了个性化包装,更有延安苹果这个品牌,客户就放心买我们的苹果,收入自然就上去了。”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延安通过苹果产业后整理,在分级销售、仓储、营销等方面带动产业累计增收97.98亿元,且逐年增加,为全市百万果业从业人员人均贡献9798元。
  冬日的陕北,在重重严寒包裹中,辛勤的果农依旧在果树间播洒汗水,笑迎来年苹果红满枝头,果香四溢高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