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幸福延安的“平安”密码
记者 刘小艳
  小事不出村,全靠化解人;只要人用心,矛盾全摆平;
  大事不出乡,调解帮大忙;纠纷化解光,百姓无上访……
  这是甘泉县公安局“三级”调解室里的保留曲目——陕北说书节选。“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樊九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来到这里的众多当事人明白了大道理,化解了小心结,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家住甘泉县的张某,因要独自一人承担单元楼房顶维修费而怒诉楼内10家住户,原告心中有气,被告亦心中有怨。樊九平在深入了解后得知,因住户们设置的“楼长”制度被取消,张某曾带头不缴纳大修费用而自酿苦果。樊九平将原、被告全部约在法院调解室,组织召开了一场座谈会。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矛盾根源,提出“恢复楼长制度,补交所欠十年的大修费用”的解决方案,获得原、被告的一致同意。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只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延安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在平安延安建设过程中,延安坚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稳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全面加快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平安延安建设理念与实践已渗透到城乡的角角落落,渗透到延安百姓心中。
  平安延安建设,离不开制度机制的引领和保障。延安把平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层层压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健全了市县镇(街)党委“一把手”为组长的三级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树牢“延安无小事”底线思维,坚持以延安精神为灵魂、以“十个没有”为目标、以“两说一联”为载体、以专项整治为抓手,积极防范化解社会治理难题,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渠道,打造张思德便民服务队、山丹丹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具有延安特色的服务项目品牌,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延安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既然前因后果都了解清楚了,以后再不要因为这件事情有什么摩擦,就当交个朋友。”一大早,在延长县城关派出所的人民调解室里,一场停车纠纷在王涛的劝解下成功调解。据了解,该调解室自2016年成立以来,先后调解了近200起案件,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有效减轻了派出所干警的负担。
  在宜川县英旺乡茹坪村的孟庆国家,大门上赫然挂着“老孟警务室”的牌子,旁边的墙上挂着警民联系卡,上面有孟庆国的电话和微信二维码,卡上写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57岁的孟庆国是宜川县公安局的一名民警,今年年初,宜川县公安局在辖区推广“一村一警”,由一名民警包一个村,就地解决村里的矛盾纠纷。 
  红色基因是延安人民血脉中根植流淌的不竭动力,在平安延安创建中,延安全面深化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将关系公共安全、基层治理、安居乐业的各个行业纳入创建范围,推动平安建设全面覆盖企业、单位、医院、校园、车站、市场、景区、酒店等各行业各领域和乡镇、村组(社区)、网格等3类地域区域,实现行业领域、乡镇村社全覆盖。
  今年8月20日,南桥社区居民刘师傅发现自家门前的下水管道被陈年垃圾堵塞,不能正常排水。他与周围住户多次协商未果,难题无法破解。网格员马延红就把这事儿带到了社区“两说一联”调解室,在社区“能人们”的多方调解下,最终由7户相关住户共同出资出力圆满解决,把矛盾化解在社区内。
  在构建平安延安的实践中,延安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相结合,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持续完善“两说一联”机制,加强干部包联,提高联人、联事、联场所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强化“三库”建设,建立“能人”调解库、法官说法库、干部包联库143个,配备调解人员3460名、“说法”人员836名、包联干部2856名。积极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实现了县镇村挂牌全覆盖。推动“雪亮工程”建设增效提速,截至目前,各县区整合各类视频探头共计3200余个,新建一类监控点1120余个,二类监控点1630余个,三类监控点860余个。
  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陕甘宁边区以政治清明、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而著称,实现了“十个没有”。进入新时代,延安从延安时期“十个没有”的成功经验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创建了新时代的平安延安。
  平安是幸福的源泉。如今,在延安,平安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群众脸上笑意满盈,心间满是幸福滋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