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改革风劲正扬帆
——延安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记者 乔建虎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国企战略重组、农业农村改革、民生领域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智慧延安”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一些多年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改革开始破题,一些多年想干而没有干的事取得重大进展,一些多年积累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所突破。
  改革,改革,还是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中,这场变革正带给延安人民前所未有的期许,奏响了改革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凝心聚力,共绘改革“路线图”
  新形势下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攻坚战,任务艰巨繁重,只有大力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优良作风,才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扎实有序进行。
  “要突出问题导向和为民取向,紧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持续抓好国资国企、‘放管服’、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赢得群众认可;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重点改革任务成立工作专班,一项一项盯住抓,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盯住改,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中不断规范提升改革成果。”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徐新荣强调。
  一年来,我市坚决扛起改革政治责任,充分发挥深改委作用,召开深改会6次,审议47项改革事项,深改会累计达到41次,全面推行领导领衔制、部门包抓责任制和重点任务专班负责制,压实市级领导和县区、部门“一把手”责任。
  坚持为民取向、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建立26个重点改革基层观察点,优先推进22项切口小、落点实、群众获得感强的微改革,每一项改革方案在实施前都要经过合法性审查,力求做到于法有据,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一年多来,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延安认真贯彻中省决策部署,立足自身实际,精心制定改革“路线图”,全面掀开深化改革的大幕篇章。
  蹄疾步稳,勇闯改革“深水区”
  改革共识已经形成,路线图已经绘就,时间表已经排出,当务之急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一年来,我市在深化改革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推出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国企战略重组、营商环境、文化、民生保障、党的建设等137项重大改革任务相继落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改革成绩单。
  “以往办证不知道要跑多少回,现在不出家门,证就送上门了。”安塞区沿河湾镇饭店老板张宝财对行政审批流动服务上门送审批、送证照的举措赞不绝口。 
  安塞区委改革办干部谭志学介绍说,安塞区今年先后梳理出“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285项,网办事项达办事总数的90%以上,推行审批下乡,群众满意度98%以上,建成省级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
  在延安,像安塞区这样见到实效的改革还有很多。宝塔区建成智慧办税厅,为纳税人提供全天候税收业务智能办理;延川县整合水、电、天然气等便民服务窗口,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5+X”便民分厅,周末与节假日正常运营,提供“不打烊”的服务;甘泉县推行“帮办代办、专人专办、特事特办、即来即办”的“四办”工作法,打响叫亮“甘泉勤务员”品牌;宜川县行政审批局对40项重点项目列出审批事项清单,确定帮办领办员,全程跟踪服务。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只是延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其中一项。
  一年来,延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出台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办法,建立涉企收费投诉举报制度,实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推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创新做法入编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100例》,新增市场主体30024户、“五上”企业237户,民间投资增长26.3%。
  快速推进国企战略重组改革。推动第二批39户市属企业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和战略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16家集团公司。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企业薪酬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全面推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启动市公交公司改革。2020年,国企资产总额增长至1272.2亿元,同比增长12.45%。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以苹果产业后整理为主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成智能选果线103条,冷气库储能达到147.3万吨,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全市农村流转土地144.24万亩,流转率32.6%。
  “提升智慧延安”建设治理效能。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在政务、教育、农业、医疗、企业、社区、生活方面全方位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依托12345智慧政府服务平台,建成“延安城市大脑”,对城市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研判、应急预警和综合调度,群众诉求一号受理,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20年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一份份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一张张进度表先后完成、一项项改革举措陆续推进,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破竹之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策马扬鞭,奋力打好“民生牌”
  改革是路径,是手段,最终目的在于让老百姓从中获益。
  一年来,我市改革深入推进,持续释放红利,改革的正效应,在各个领域彰显,民生改善了,民心更暖了。
  “学校自从加入集团化办学以后,学校扩建了,教学质量提升了,老百姓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可以说,深化教育改革,不仅改变了学校的声誉、形象、面貌,也让我们的职业荣誉感更高了。”宝塔区第三中学校长范光平感慨地说。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之前由于种种原因,作为一个城区中学,宝塔区第三中学竟然面临着家长不愿孩子选择该校导致招生困难的尴尬。为了改变这一“窘境”,延安市把宝塔区第三中学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试点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新建了教学楼和学生餐厅等,缓解周边孩子上学难题的同时,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连年攀升。
  宝塔区第三中学经过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延安市奋力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广大学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延安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建立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名校办分校等机制,积极与清华附中、南京师范大学附中、西工大附中等名校合作办学,率先在全省推行中考制度、校长职级制、学业水平考试、课后服务、就近入学等改革,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今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5所,让延安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其实让老百姓获得实惠的民生领域改革还有很多:
  一年来,延安市全力推进分级诊疗,依托市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组建第二医疗集团,托管宝塔区二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重点镇卫生院,引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托管市中医医院,引进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托管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全市1509个村卫生室实现了紧密型托管,县域内住院和门诊费用平均下降37%和40%,就诊率达到91.35%,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一年来,延安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基层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九平式”调解入选2020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安塞区冯家营村治理经验入选全国21个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甘泉县把医疗纠纷纳入人民调解范围,推行医疗责任险,有效化解了医疗纠纷。
  一年来,延安市健全社区养老服务,宝塔区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依托15个“共享餐厅”,满足特殊困难群体用餐需求。黄龙县、洛川县依托当地医疗资源和医护团队,建成社会福利中心和老年公寓,实现了医疗、健身、养老资源共享。黄陵县设立老年残疾人康复医院和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为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目前,全市新建养老机构44家,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4个,农村幸福互助院1122个,床位1.3万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6张,10万余名老年人得到生活照料。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改革之于延安,更重要、更紧迫。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形势逼着我们改;许多体制机制弊端长期积累,问题等着我们改;在新起点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催着我们改。延安没有理由不将改革的事情做好做实,也唯有改革,才能再造发展新优势。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相信在新时代,一段正在开启的改革新征程,必将引领延安再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