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我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狠抓“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推动延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我市如何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巩固拓展退耕还林成果,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畅谈了生态环境治理的“十四五”规划。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延安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得益于全体延安人民的共同努力。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2020年1月至11月,全市6个国考断面中,除仕望河昝家山断面为Ⅲ类水质外,其余断面全部达标,断面优良比例达到83%,超出省上要求27个百分点。
在蓝天保卫战方面,截至2020年12月22日,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39天,空气质量排名稳居全省前三,“圣地蓝”这张名片更加响亮。
在青山保卫战方面,编制完成《延安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852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3%。扎实开展“退耕还林”和“生态修复”,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
在净土保卫战方面,积极推进“土十条”落地见效。持续开展油区生态环境大整治,全市油气开发企业清洁井场建成率达到87.3%,煤炭洗选企业清洁矿井建成率达到67%。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田兆虎说,“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持续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在,已初步谋划了水、大气、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自然生态保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重大项目,持续推进系统治理,确保“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顺利实施,重点任务有效落实,目标指标顺利实现。
由绿向美不断转变
“十三五”期间,全市持续开展以退耕还林为主的造林绿化,累计完成造林面积390.5万亩,退耕还林面积累计达到10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8.07%,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了林业生态治理延安样板。延安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被誉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陕西的一叶肺。
市林业局生态修复科副科长高健说,“十四五”及今后更长一个时期,市林业系统将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白于山区、黄河沿岸等生态脆弱区为重点,积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持续推进延安绿扩张。深刻汲取秦岭违建别墅经验教训,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好生态资源,坚决当好圣地生态卫士,以大保护促进大发展。大力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分修复,努力提升森林质量和效益,构建更加稳定的生态系统。不断推动全市由浅绿向深绿、由绿向美转变,让黄土高原生态屏障更加牢固,为延安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生态基础。
一城好水为人民
2020年,延安水务环保集团加强污水收集、雨污分流、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和监测监控,全年处理污水3500万立方米,取缔了25个截留闸;姚店污水厂建成投运,形成双污水厂格局;完成市污水厂提标改造,提前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A标准,为延河水体质量改善和达到Ⅲ类水考核标准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建成柳树店和姚店一体化污水应急处理站,做到了正常工况不溢流、溢流不入河。
2020年11月下旬,我市各流域进入枯水期后,为扩大生态基流,王瑶水库向延河流域每天补水1.6万立方米,南沟门水库向北洛河每天补水70万立方米,黄河引水工程向清涧河流域每天补水1.45万立方米,为我市6个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延河水质优良比例提高28.6个百分点,地表水国控断面退出全国排名后30名作出贡献。同时,加强管控水源地运行风险,不断强化王瑶、红庄水源地保护,完成南沟门、康家沟、南河3座水库水源保护区划定和保护措施落地实施工作,建立库区水质检测常态化机制,有效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延安水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志旗表示,“十四五”期间,集团整体布局建设延安水务和环保产业体系,加快补齐民生水务和环保产业短板弱项,拓展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空间,完善现有污水处理硬件设施,加快开展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垃圾处理、油田矿山固废处理、工业废水等新兴环保产业,积极参与河流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水生态修复等涉水项目,全面保障全市转型发展供水需求,有效提升高质量发展所需环境容量,不断满足延安人民对好水好环境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