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景区一角 人文初祖大殿 县城中心广场 环境优美的公园绿地 高楼林立的新区 新区广场上秧歌表演 记者 彭琛 通讯员 元亚娜 寇军龙 王静雯
桥山苍苍,沮水汤汤。碧水环绕的黄陵县城在冬日暖阳照耀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登高极目远眺,满城新景尽收眼底,庄严古朴的黄帝陵文化园区、日新月异的梨园新区、生机勃勃的老城区……一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景在绿中”的山水园林人文之城跃然眼前,十三万龙乡儿女在城市的变迁中感受着发展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黄陵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黄帝陵文化园区建设与县城发展和黄帝陵景区保护紧密结合,全面实施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古城改造、城市修复和生态修补,补齐公共设施短板,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实现“景区、园区、城区”的融合互动、良性发展,着力打造全国知名文化旅游名城和全球华人的精神高地。
薪火相传守景区
在古柏遍布、碑文交错的黄帝陵景区,祭祀大殿气势恢宏,四角飞檐精巧灵动……无一不在诉说着五千年的雄壮与辉煌。
下了西延高速黄陵出口,向东不到1公里就到了黄帝陵游客服务中心,庄严肃穆的感觉扑面而来。“看着古色古香的建筑,听着黄帝陵景区介绍,让我迫不及待想到祭祀区看一看,感受一下千年历史留下的痕迹。”游客张勇说。待一切准备就绪,开往黄帝陵祭祀区的大巴车缓缓驶出,玉仙山上翠绿的松柏就像英勇的守卫军,护送着每一位前来拜谒的炎黄子孙。
“快看,前面仿造史前文物‘玉龙’造型的建筑就是中华始祖堂,建筑主体全部隐藏在地下,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看似‘无形’却在很大程度上映衬出了黄帝陵的庄严肃穆,并与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倡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观念相契合。”讲解员王晨阳说。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游客们来到了展厅,大型光粒子人物——黄帝的形象跃然眼前,左侧的文字精辟概括了黄帝的丰功伟绩。“黄帝多所改作,造兵井田,垂衣裳,立宫宅。”小游客王一朵用她稚嫩的语气一字一顿地读着……
中华始祖堂作为黄帝陵文化园区首个单体文化项目,按照“黄帝文化”和“黄陵文化”两大展陈主题,重点讲述黄帝传说、黄帝时代、黄帝功绩、黄帝崇拜、黄帝祭祀以及守陵护陵、颂陵艺术等内容,在有效填补黄帝陵文化园区氛围不足的同时,也使得黄帝陵山水格局得到修复和保护。“恢复绿意的桥山一直绵延到印池两岸,对轩辕庙形成环抱之势,以山环水绕、柏香四溢进一步凸显了黄帝陵的‘圣地感’。”黄帝陵文化园区负责人刘晓斌说。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打造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黄陵县邀请中规院等6家规划团队组成“大师营”,共同为黄陵的规划把脉会诊,形成了高起点的《黄帝陵文化公园概念性规划》,按照“一城三区两核心,两轴三廊多节点”的串珠式城市空间发展框架,将保护、传承、发展相融合,综合考虑“城市双修”与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生态保护、民生保障、旅游发展等关系,注重为城市发展留足空间、留白未来。
现如今,方圆24平方公里的黄帝陵文化园区,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而东湾景区、文化园区旅游服务区、黄帝陵祭祀区、古城历史文化旅游服务区、城市生活商业综合区、西部门户区等六大核心功能区就像镶嵌其中的明星,熠熠生辉。
内外皆修护老城
临近年关岁末,与室外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相比,退休干部孙杜生的家里暖意融融。“2020年我们小区作为第一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楼房外墙重新做了外保温,室内温度一下子就提高了三四度。”孙杜生说。黄陵县水务局家属楼修建于1994年,经过20多年的风吹雨打,大楼主体墙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排污管道生锈、电网老化……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了这里住户的“心病”。
为了彻底改变老旧小区面貌,2020年4月,一辆工程车驶入了水务局家属院,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运转声,这里的改造开始了,经常漏水的屋顶做了“平改斜”和防水,裸露在外的电线网进行了及时更换,还加装了路灯和电子门。“过去我们的小区破旧不堪,院子里的柴炭房严重影响进出,自从改造之后院子里的活动区域变大了,周末还可以带着小孩下楼玩,真没想到旧小区也能换新颜。”住户王丽说。
随着水务局家属楼改造竣工,县人民医院和百货公司家属楼也相继完成了改造,越来越多生活在旧小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便捷的生活。“针对相对集中的老旧小区,我们将实行‘拆墙疏通、连区成片、综合考虑、统一规划’的方法,实现区域空间共有共享、区域资源统筹配置,解决老旧小区管理混乱、设施老化的‘痛点’和‘难点’,增设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既修复‘里子’又扮靓‘面子’。”黄陵县保障房中心主任贺光野说。
城市悄然发生着变化,硬件设施改善了,配套管理也不能落下。在黄陵县规模最大的佳宏集贸市场,记者见到了正在卖馍的韩宝荣。
“叔,给我拿5个馍。”
“好嘞,你拿好,吃的好了常来。”
靠着优质面粉和纯手工制作,韩宝荣的馍成了市场里的“畅销货”,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基本卖到10点多就已经收摊。“7年前我就来到这里摆摊,当时卫生环境不太好,遇到雨雪天道路泥泞不堪。”回想起过去的出摊经历韩宝荣感慨地说。从2020年开始,黄陵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委托庆丰商贸有限公司对佳宏集贸市场进行日常管理,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我们运用全方位安控系统,实施全天24小时监控,遇到突发情况和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处理。”庆丰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铁军说。
近年来,黄陵县城市管理执法局以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为目标,以城市管理执法为工作重点,深入推进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市政设施维护、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全面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管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如今,看着井然有序、干净整洁的老城区,浓浓的烟火气息在城市上空不断升腾……
山水相融筑新城
一年一变,三年巨变。在近山亲水的黄陵新区,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沮河沿岸,5000多套住宅建成、新区幼儿园开园、1.5万居民搬到了新区……越来越多的好消息从新区传来,激励着奋进中的龙乡儿女。
虽是寒冬,但是依然阻挡不了居民前来晨练的步伐,广场上75岁的前竹兰正在锻炼身体。“4年前我们一家人刚搬到新区,周围光秃秃的就我们一个小区,天黑了都不敢下楼。”作为梨园新区最早入住的居民之一,前竹兰真真切切地感受着新区发生的变化。“这两年,新区的变化真的太大了,高楼越来越多,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公园绿地也越修越美,之前大家都不愿意来的‘荒凉地’变成了‘福窝窝’。”
老城区留住了乡愁,新城则承载了未来。2011年,为了承接老城区行政功能和居民搬迁,给黄帝陵文化园区建设腾退空间、创造条件,黄陵县以“沮水曲似九回肠,两岸青山抱新城”的水印山城为格局,在县城西侧规划了黄陵新区。
“黄陵新区自启动建设以来,以保障性安置房建设为突破口,配套建设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新区周边配套公路及主支公路23公里,建成各类住宅共5496套,完成新区综合管廊3公里,档案馆、供热中心、净化水厂等已建成使用。学校、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继步入正轨,与居民衣食住行、购物、娱乐等生活需求相关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黄陵县新区办主任郭军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在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服务功能不断健全、宜居环境明显提升的黄陵新区,建设者们将望得到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理念贯穿其中,闲暇处造亭、空余处植绿、水面上构景、滩涂处成园……一幅精美的水墨画正徐徐展开。
“春季三公里的‘樱花大道’成了网红打卡地,漫步浪漫樱花世界,仿佛置身于小江南。”新区居民任敏说。看着马路两旁生机勃勃的绿植和新建成的绿地公园以及休闲凉亭,居民的舒适感与幸福感也不断提升。“我们建成停车位1500余个,并增设阻车球、休闲长凳、果皮箱等公共设施500余个,更换公共照明设施、保洁员工具箱等300余个。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日,实施鲜花布置和亮化装饰,增加节日气氛,提升了风尚新城的品位。”郭军说。
作为“风尚新城”,如何体现现代科技化?黄陵县坚持建管并重,建成智慧城市管理中心,打造方便群众参观、娱乐、科普教育的综合活动平台,在新区管理和服务上突出“细”和“快”,针对原农贸市场拆除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保障房一、二期不通大暖等热点难点问题,经过沟通协调,及时建成临时便民市场,并在过冬前为保障房铺设了供热管道,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新城崛起,未来可期。下一步,黄陵新区将围绕大局,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宜居环境,将其建成一座近山亲水、文化凸显、人民幸福的宜居新城。
结语:
回望桥山,古柏森森,敢为人先的龙乡儿女正守护着庄严幽静的黄帝陵,见证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感受着斗转星移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