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不二法门。然而如何让管控原则真正落地,除了依靠国家强有力的防控措施,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扎实地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才能让这场战役的胜利来得更快一些。
“当前防控的核心措施是:戴口罩、手卫生、多通风、少聚集。”市人民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副主任检验师李静肯定地说。
不仅要坚持戴口罩,还要正确戴口罩
什么时候需要戴口罩?李静提醒大家,要与人碰面、到公共场所、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时,均要戴口罩。在独处或在空旷场所,可以不戴口罩。
对于一般公众(医务工作者或疫情相关工作人员除外),建议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就行。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如医院、机场、火车站、地铁、地面公交、飞机、火车、超市、餐厅和警察、保安、快递等从业人员,以及居家隔离及与其共同生活人员,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佩戴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不推荐使用纸口罩、活性炭口罩、棉纱口罩和海绵口罩。
怎样戴口罩才是正确的呢?李静教给大家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这样的——鼻夹朝上,外层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上下拉开褶皱,将口罩覆盖口、鼻、下颌。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围充分贴合面部。
可以用带呼吸阀的口罩吗?普通人群可以,因为戴呼吸阀的口罩可以保护佩戴者。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不可以佩戴有呼吸阀的口罩,因为呼吸阀不能阻挡佩戴者的飞沫向环境中传播。
戴口罩还须注意什么?对于一般公众,在没有接触过患者或可疑感染者的情况下,口罩可以根据清洁程度适度延长使用时间,酌情重复使用,但应注意专人专用,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一旦口罩被飞沫或其他污染物污染,或者口罩变形、损坏、有异味时,应立即更换口罩。
洗手虽麻烦,做对才管用
咳嗽、打喷嚏时要用胳膊肘遮挡或者用纸巾遮掩,千万不要用手捂口鼻。咳嗽、打喷嚏这个动作,会释放大量病毒。病毒污染手之后,如果不能及时洗手,手接触的地方也会被病毒污染,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桌椅等物体表面。此时,如有人接触了这些被污染的部位,在没有及时洗手的情况下用手接触口、眼、鼻,病毒便会通过被污染的手传播。而用胳膊肘遮挡,病毒喷在衣服上,不会污染其他物体表面。因此,特别强调,要注意咳嗽礼仪。同时,不洗手不能接触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口、眼、鼻等黏膜部位。
从公共场所返回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用手捂之后、脱口罩后、饭前便后、接触脏物后等一定要认真洗手。用洗手液或肥皂加流水,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宠物是否会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李静说,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猫、狗等宠物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与宠物接触后,用肥皂水洗手可以显著减少其他常见细菌在宠物和人类之间的传播,如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宠物种类繁多,但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中间宿主还不明确,不建议将不明来源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作为宠物。宠物不用特殊消毒,做好日常清洁以及定期进行宠物相关检疫即可。
外出少聚集,回家要通风消毒
至于外出要少聚集,这一点中省市疫情防控的措施和典型病例已经充分说明了,相信大家对这一点已经非常清楚了。我们每个人要提高警惕,努力做到少聚集,能不参加的尽量不参加,实在必须参加的一定要控制规模,以防给病毒传染以可乘之机。
外出回家如何做呢?李静说,正常情况下要做到这几步:脱外衣→把外衣挂在门口(或通风处)→摘口罩→洗手→把睡前洗澡改成进门洗澡。如果做到这些,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就会很低。建议把外衣挂在门口特定的地方,不与干净的衣物混放。如未与患者接触,外套表面残留病毒污染物的可能性小。但外套上会携带大量灰尘,不建议带进卧室。要多通风,每天至少通风两次。同时,要注意多消毒。居家可行的消毒方法有两种:一是皮肤消毒,可选用消毒酒精擦拭或浸泡消毒。二是居家环境消毒,可用消毒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
李静说,只要做到戴口罩、手卫生、多通风、少聚集,我们的个人防护才算是做到位了,希望大家不要嫌麻烦,做好个人防护与家庭防护,共同为抗击疫情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