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陕北小县何以连续两年跻身全省“十强县”榜单
——黄陵县经济社会发展述评
  记者 南卫东 王锋 雷荣 通讯员 元亚娜
  在2019年度陕西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市、区)榜单上,黄陵县位列全省“十强县”第六名。
  黄陵县连续两年上榜,2018年跻身全省“十强县”第九位,2019年跃升三位。2020年在疫情影响的情况下,黄陵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预计地方财政收入23.8亿元。
  一个地处黄土高原的县城,究竟有何魅力连续跻身、连年攀升全省“十强县”榜单?
  这是黄陵县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结果,是三产均衡协调发展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后发赶超,推动全县产城深度融合的结果。如今,黄陵县经济稳中向好,社会和谐稳定,处处展现了龙乡的崭新风貌,同时人们也收获着满满的幸福。
   工业创新——挺起经济脊梁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
  黄陵矿产资源丰富,229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储藏着27.3亿吨优质煤。年产原煤突破3000万吨,是陕西煤炭能源化工基地。2019年,工业占全县经济的77.4%。
  在陕煤集团黄陵矿业一号煤矿调度指挥控制中心,操控员袁曾曾轻点鼠标,2500米下的采煤设备立即开始推架、移溜、切割……哗哗落下的黑亮乌金,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地面。
  这是矿长薛国华引以为傲的国内领先技术:基于动态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迭代规划控制策略的世界领先智能开采技术,实现现场无人化、操控集约化、管理智慧化。
  副矿长米广欣也细算了一笔账:新技术的应用,生产效率提升约30%,每年可多产煤炭90万吨,年增加产值达4.5亿元。
  创新成为黄陵发展的第一动力。早在煤炭行业“疲软期”,黄陵早部署、早转型,由粗放式开采,转向精细化发展,做大做强电力产业,做实做活多元产业,全力打造煤电联产、绿色发展示范园区,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持续释放新经济、新动能。
  创新无所不在,创新引领发展。
  煤炭“后整理”,促进传统产业实现换挡提速。煤矸石经过洗煤处理进入发电厂,2020年30.9亿千瓦时的电能,不仅北上支持延安,还南下远送江苏徐州;电厂出来后,又被送往生态水泥厂和粉煤灰砖厂,成为新式建筑产品,每年约生产100万吨水泥和1亿块灰砖。
  不仅如此,“谈虎色变”的瓦斯也成为黄陵当地的稀有资源。两个瓦斯发电站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约22万吨、节约标煤1.7万余吨,2020年瓦斯利用量2926万立方米,收获着经济效益,赢得了社会效益。
  变废为宝、变害为宝,构建起全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尽”。绿色生态循环模式让黄陵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源泉不断,挺起了黄陵经济的脊梁,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多元工业,让黄陵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孕育出多极动能。

  黄陵县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园区和科技产业园,引进了理念先进的现代企业,以高新产品带动当地发展。延安城投光学材料有限公司是我省首家引进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生产企业,2020年产量1510吨,不仅为当地带来大量就业岗位,还为黄陵上缴丰厚利税。
  2016年至2019年,黄陵工业持续增长。全县工业总产值由124.91亿元增至234.27亿元,增长87%;全县工业增加值由59.34亿元增至142.33亿元,增长139%。
  创新之下,黄陵工业前景无限。燃煤电厂、高能所正负电子对撞机……正在编制的“十四五”规划,黄陵县布局新项目、谋划新经济,培育更可持续、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
   农业升级——压实百姓粮仓
  在农村,农民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陈永锋是黄陵县果业中心主任,苹果产业的升级提升,一直在他脑中萦绕。
  “打造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主体、新装备的‘五新’基地,必须对现有的残败果园进行改良,全部种植矮化密植新品种,进行提质增效。”在陈永锋看来,全县25.8万亩苹果进行现代化升级后,年产量将远超目前的30余万吨,实现“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不再是空谈。
  “12亩果园受冻了,纯收入9万多元。虽不及往年,但一家人生活无忧。”隆坊镇上官村果农任建斌不仅勤劳,还很乐观。
  每一颗苹果都成为农民致富的“金果果”,黄陵做足了苹果产业每一篇文章。从苹果“前生产”到“后整理”,黄陵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实现生产提质、加工增值、流通增效、果农增收,苹果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每小时分拣5吨,比起人工每斤可省3毛钱。”田庄镇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李永宁说,“经过智能选果线的‘CT体检’,苹果分级销售,每斤增值约5毛钱。”
  好品质带来好口碑,好口碑带来好效益。黄陵苹果畅销国内大中城市,走俏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一斤售价高达五六十元。
  2020年,黄陵县苹果总产37.1万吨,果业销售总收入15.5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18023元,果区人均果业收入24603元。
  向土地要效益,向产量要产值,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引领黄陵农业产业发展新方向,形成以苹果产业为主导,以翡翠梨、水稻、樱桃、粮食、蔬菜、沼畜和水产养殖为补充,不断丰富着农民致富手段。
  花香浓郁的金银花,蟹美膏黄的大闸蟹,乱蹦乱跳的小龙虾,膘肥体壮的湖羊……按照“三塬三川十基地”的农业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种养殖成为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发展特色水产1.6万亩、食用菌160万棒,养殖中蜂2.35万箱,种植水稻3000亩、中药材6000亩。
  让农民不仅“种得下”,还要“卖得出“”卖得好”,黄陵精准把脉当前农村产业发展重点,建成中国邮政陕西黄陵水果区域处出口中心,每天自动化分拣投递3万余件。
  在中国邮政黄陵分公司总经理赵鹏华看来,黄陵及临县农产品的全国直发直运,将高效助力农村电商,大大提升农民收益。
  产业兴,仓廪实。“十三五”期间,全县农业总产值从14.3亿元增至18.3亿元,粮食产量从4.94万吨增至5.4万吨,苹果产量从31.7万吨增至37.1万吨,蔬菜产量从4.1万吨增至4.98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现代农业压实百姓粮仓,乡村沃野奏响振兴赞歌。穿梭农村田地,走访农业基地,看到的是田园画卷,听到的是爽朗笑声,品到的是幸福味道,龙乡大地迸发出勃勃生机。
   旅游全域——孕育绿色活力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陵是中华儿女共同景仰的民族圣地。
  如何化资源为资本、转优势为动力?如何为这方土地提供永续之脉?
  “黄陵的潜力在旅游、希望在旅游、出路在旅游。”省黄帝陵文化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陵县委书记孟中华说,“黄陵坚持以‘文’兴‘旅’,促进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
  打造全域旅游,黄陵当为、更当时。围绕“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定位,黄陵县以打造“全球华人精神家园、寻根祭祖之地”为目标,汇聚全域旅游新合力,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建成国内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形成惠及后代的绿色可循环产业。
  “中间这个画像是黄帝,他长大成人后,成了人们的首领……”在黄帝陵文化园区中华始祖堂,20多名黄陵县桥山小学学生有序参观,轮流讲解。
  中华始祖堂是黄帝陵文化园区首个建成开放的单体文化项目。2019年对外开放后,开设“最初的中国“”活字印刷”等体验活动,打造“华夏儿女人生第一课”,追溯中华文明起源,感受中华文明魅力,培养中华文化自信,吸引全国研学团体约60批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着丰富资源,黄陵不断谱写着“两山论”的生动实践。随着黄帝陵游客中心、索洛湾峡谷寨等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特色精品景区建成投用,形成“一核两带四区域”文化旅游总体布局,开启了全域旅游的新纪元,推动黄陵旅游从“一日游”向“多日游”,“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
  “旅游+体育”打响生态品牌。连续三年举行‘轩辕杯’桥山山地户外公开赛,世界各地的选手行驶在2000多年的秦直道,感受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和非凡的奇迹。“这里特别美,赛道非常棒,我还会来这里。”一次比赛,法国女子选手米瑞阿姆·吉洛从此记住了黄陵。
  “旅游+乡村”富裕群众百姓。从“农家乐”到“留乡愁”,桥山街道办刘家川村守护绿水青山、培育乡土文化,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价值,独具特色的“刘家川过大年”和“七夕灯火节”系列活动,带火了乡村、带富了村民。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1.7万元,远超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旅游+文化”闹红龙乡大地。连续12年举办元宵节“龙乡过大年”系列活动,黄陵将面花、剪纸等非遗的“指尖手艺”变为“指尖经济”。同时,还举办清明节、重阳节公祭轩辕黄帝系列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先后2次走出国门宣传推介黄帝文化,激起海外中华儿女爱国之情。
  “旅游+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举办“中国最美苹果花海”旅游文化节、“高原花海大美龙乡”苹果花诗会,人们逛果园、赏梨貌、闻果香、尝梨甜,游客在最美的季节感受纯真的乐趣。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国家森林乡村、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一系列国字号荣誉让黄陵全域旅游前景无限,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绿色动力。
  2016年至2019年,旅游人数不断攀升,全县接待游客人数从520.5万人次增至97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8.3亿元增至35亿元,分别增长了87%和91%。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奋进,黄陵瞩目的变化,历史铭记。“十三五”期间,黄陵走过一段殊为不凡的历程。地方财政收入由16.33亿元增至23.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由8.98亿元增至22.5亿元,生产总值由95.84亿元增至170.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7.84亿元增至20.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9222元增至37434元。
  如今,黄陵转型升级的“三大”产业,犹如“三驾马车”均衡发展、齐头并进。快马扬鞭下,黄陵区域经济在空间布局、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效益结构等方面呈现新变化,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县域综合排名进入中国西部百强,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延安领先地位。
  “这份榜单,不止让人开怀于眼前,更会激励干好下一个五年。”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干部群众的话语透露出黄陵高质量发展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