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亮在翻阅馆藏书籍 “当收藏变成一种习惯后,生活有意思多了。”宝塔区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刘金亮笑着对记者说。
走进刘金亮坐落在城区延中沟的“中国延安刘金亮家庭博物馆”,两间40多平方米的平房内,旧报纸、旧碗碟缸子、旧纽扣、旧酒瓶……1万多件品类繁多的藏品琳琅满目,这些藏品密密麻麻分门别类地摆放在货架和地面上,只留下一条小小的通道,供来往的客人观看、品鉴。
丰富馆藏藏真情 因为藏品太多,博物馆里供人行走的空间非常有限,我们穿着厚厚的冬衣,跟着刘金亮走在货架间,需要小心翼翼地侧身穿行。他一会轻轻捧起从农户手中“淘”过来的罐子,一会举起从黄河岸边捡回来的石头,神采奕奕、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述着和它们相识并收藏的缘分。
刘金亮是从1972年开始他的收藏爱好的。
当时,刘金亮是一位民办教师,很喜欢文艺作品。一次,他偶然看到县级文艺小报《山花》创刊号,顿感眼前一亮,于是,决定把这份小报每期都收藏起来。随后,他把手头收集到的第1期至153期的《山花》收藏起来,并把小报装订成册,便于携带和查阅。
后来,刘金亮以此为起点,扩大了收藏品类,藏品越来越多。其中,光酒瓶就达到数千个,“西凤酒”瓶种达60多种,还藏有千年西藏酒瓶孤品。除此之外,他还藏有数千册各类书刊、县志、辞书,以及百余盒领袖、将帅、专家、名家、学者等剪报资料。2004年4月16日,刘金亮的“中国延安刘金亮家庭博物馆”诞生了,原中共中央委员、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为其题写了馆名。
刘金亮退休前在延川县委宣传部部长工作岗位上工作了16年,结交了不少文艺界的朋友,得知刘金亮的博物馆开馆,里面收藏了不少有年代感的各种“百货”和珍贵书报,大家总喜欢来找他。
“你居然藏有这宝贝,真是太好了。”看到刘金亮一期不落地收藏并装订了《山花》小报,培育了《山花》成长的老作家曹谷溪十分感动。“刘老师,过一段时间我就想来你这儿转转。”延安市作协主席梁向阳曾多次走进这间博物馆查阅各类书籍和资料。
我要给党献个礼
“这么多藏品,我最爱的是报纸和文艺类书籍。”刘金亮说。长期在宣传部门工作,养成他关注报刊的习惯。他自费订阅《人民日报》《延安日报》等报纸,为的是及时查阅和剪辑资料。每天晚上,他浆糊和剪子不离手,一干就是一个半夜。为找资料,他一进图书馆或档案馆就是一整天,忍饥挨饿成了习惯。
这种习惯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终究让他获收获满满。几年来,刘金亮先后整理出版了《求索文集》《大河文集》《华诞文集》《乾坤湾文集》《海峰文集》等5部著作。
“明年是建党100周年,我要把党的一大以来各地学习贯彻相关文件精神的报纸资料整理出来,给党献礼。”刘金亮说道。
目前,刘金亮已经成为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理事、陕西省收藏家协会集报专委会副主任,他常常帮助其他地方的集报爱好者收集延安当地的报纸。同时,也有不少集报爱好者为他收集当地的报纸。
如今,刘金亮已基本集齐党的八大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学习贯彻文件精神的所有报纸。“我还拜托了上海的朋友帮忙收集他们那边关于党的一大、二大、四大的相关报纸。”他说,有信心集齐党的一大以来的相关报纸,并剪辑整理成册,为党的100岁生日献上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