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8版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23日
2021 接续奋斗 追赶超越
凝心聚力育先机,蓄能起势开新局
  核心阅读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CPI涨幅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8.2%。
   1 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构建延安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能化产业高端化。盯住运行、稳住生产、抓住市场、扭住转型,继续完善重点园区、行业、企业、产品清单台账,优化对重点企业跟踪监测和协调服务,争取油气建设用地指标单列。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光伏、风电产业项目建设,开工新能源项目80万千瓦。持续释放法国液化空气、三达膜、圣烯石墨烯等项目产能。大力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宝塔区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和新区、高新区数字产业园建设,争取“十四运会”信息数据灾备落地延安。推动高新区早日获批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服务中心、能源化工装备和应急产品交易中心、特种车研发和应急装备制造基地,引领应急装备研发、应急技术创新和应急服务集聚发展。引进新经济企业200家。
  大力发展特色制造业。发挥“红色筑梦·创业延安”品牌效应,推进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坚持质量强市,推动标准、质量、品牌联动建设,支持企业创建知名品牌。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油煤燃料加工、化学制品、烟草等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和机械、建材、食品、中医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高端卷烟生产比例,生产卷烟30.6万箱。落实落细增值税降税率和留抵退税、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延期缴纳税款等政策措施,加大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抓住建党100周年重大机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升温。规范红色教育培训,提升质量、扩大规模。坚持跨界融合、模式创新,加快物流、金融、商务会展、创意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中国供销延安农产品物流园二期和青化砭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来延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健康养老、家政物业、商贸服务、体育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元化发展。
  2 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353个,总投资32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03亿元。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改革,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做到“土地等项目”。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形成市场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机制、“亩均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继续实施财政贴息政策,撬动更多低成本央行再贷款落地。坚持招大引强与谋链扩链延链补链相结合,建立清晰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招商路线,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在延链补链中提升竞争力。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100万美元。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制定重点领域消费提升措施,扩大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激活潜在消费、增加公共消费。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多策并举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引导新型消费加速成长,支持大型商业综合体健康发展,建设高品质步行街,提升夜经济质量效益。实施标准化菜市场、品牌连锁便利店等重点工程,推进智慧便利店进社区,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建设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加强消费市场监管,实施放心消费行动,改善消费环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
  加快“两新一重”建设。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型企业深度合作,谋划一批引领性、创新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在投资50亿元以上的优质工业项目上迈出步伐。动态完善在建、新开、储备项目“三个清单”,确保项目滚动发展、压茬推进、接替有序。以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为目标,加快西延高铁、延榆高铁和吴起至华池、黄龙至韩城、延安东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建成延长至黄龙高速公路。实施延河城区段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古贤水利枢纽控制性工程、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建设,推进白龙江引水、王瑶水库扩容工程等项目前期。加快陕北至湖北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完成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3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对接校核“十四五”规划纲要空间发展需求,科学细化市域层面主体功能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提升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效率,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提高中心城市宜居水平。抓好全省“美丽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城市“双修双改”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加大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和社区建设力度,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兴利除弊推进新区建设,开工建设中国电信云基地、中国移动数字产业基地,加快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延安会议中心、博物馆、CBD商务中心建设,建成万达红色文旅小镇、文化旅游综合体。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打造宜居环境。推动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差异化发展,开工建设劳模工匠学院、国防教育基地、方塔组团等项目。建成延塞快速干道,推动安塞尽快融入中心城市。
  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抓住国家推动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政策机遇,加快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设施提级扩能,补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污水收集处理、排水管网建设等领域短板弱项,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加快培育县域经济首位产业,打造1-2条优势特色产业链条,积极推进省级县城示范县创建。支持子长打造延安北部副中心城市。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抓好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4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35.2万亩高标准农田,耕地面积保持在220万亩以上。提高粮食单产,生产粮食70万吨。全面推进“3+X”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工程,建设“百千万”高质量核心区果园22.6万亩,苹果产量390万吨。支持洛川建设全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新建改造设施农业2万亩,瓜菜产量141万吨。加强与新希望、大北农等集团合作,推进生猪、湖羊、奶牛等养殖规模扩张,建设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县。加快发展食用菌、红枣、蚕桑、核桃、花椒、小杂粮、中蜂、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若干地理标志产品集中产区。实施农产品后整理拓展工程,全面提升智能选果线、冷气库使用效率,新增生鲜农产品冷藏能力10万吨,建设4条农产品分级包装加工生产线和一批屠宰加工厂,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优化村庄功能布局,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争取省级“十县百镇千村”乡村振兴试点。加强历史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新建改造农村卫生厕所2万座,建成重点达标村100个、示范样板村50个,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
  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建3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发展50个托管服务主体,创建2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撂荒地管理利用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抓好富县国家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监管,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促进搬迁群众融入社区。加快产业提质增效,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继续推进消费帮扶,加强扶贫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推动消费扶贫提质。促进苏陕协作全方位升级。发挥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作用,讲好延安脱贫故事。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下沉各类资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争取3个脱贫摘帽县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5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建设美丽延安
  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快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黄河西岸生态修复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营造林120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延长县国家储备林项目,积极争取条件成熟的县区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加快黄河干支流骨干工程建设,新建和加固淤地坝42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0平方公里。支持洛川实施固沟保塬项目。
  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35天以上。落实河湖长制,力争14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持续开展油煤气生态环境大整治,强化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强化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培育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园区绿色化改造,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试点开展森林碳汇开发。鼓励绿色消费、低碳消费,推动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加快向简约适度、文明健康转变。
  6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中央和全省重大改革事项落实落地。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36+3”户市属国有企业平台化整合。培育一批本地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巩固提升供销社改革成果。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集中财力办大事。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争创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实施,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快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提高首贷户比重,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增“五上”企业200户。
  强化区域协作合作。加快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保税物流中心、航空口岸、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与友好城市对接,主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推进央地、企地合作。建立重点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跨区域流转和利益分享机制,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飞地经济”等模式,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7 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常态化就业供需对接协调机制,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大力开展稳就业精准帮扶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支付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力度,想方设法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多元化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救助实行市级统筹,建立医保基金风控体系,管好参保群众“保命钱”。继续完善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建成市级智慧养老调度平台,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创建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加快市社会福利院迁建。完成市殡仪馆迁建和万花、川口殡仪服务中心建设。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城镇学校建设和学位供给力度,规划新建、扩建、维修改造中小学校、幼儿园105所,增加学位1.1万个,建设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广东中学,加快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支持延安大学建设更有特色、更有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支持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双高”院校,发挥延安职教集团引领作用,促进中高职联合办学,加快县区职教精品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规范民办学校发展。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加强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健康延安行动,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完善重大疫情应急救治、应急物资保障供应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放大外引内联效应,启动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心血站迁建,加快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和延大附院妇幼儿童医院建设,实施5个县级疾控中心改造和4个县综合医院改扩建工程。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加大杨家岭革命旧址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修缮力度,加快黄帝文化公园、芦山峁遗址公园建设,守护好中华文明、中国革命精神标识和历史文化遗存。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馆、图书馆上等级率达到100%。推进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持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十四届全运会、省三健会、市七运会三大赛事。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施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新建一批城镇标准化示范社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抓好第十一次村(居)委会换届。
  8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延安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加强重要场所和人员管控,严格落实“四早”措施,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突出抓好进口冷链食品检测消毒,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落实高风险从业人员防护措施,有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统筹抓好新冠肺炎与流感、出血热、布病等传染病防控,防止出现叠加流行态势。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重要经济指标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保障经济运行稳定。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机制,严禁违规新增政府债务。高度关注国有企业公益类、准公益类项目债务负担问题,采取长贷置短贷、低息置高息和政府贴息等办法,有效化解企业债务。
  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安全攻坚行动,分级分类排查治理安全风险隐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开展食品领域卫生环境、质量标准、服务水平“三大提升”行动和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加强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救援队伍建设,统筹救援资源,强化实战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渠道,完善信访制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社会治安联防联控和排查整治,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全力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