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莹 刘志勋
2021年2月25日,一个值得被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从2015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正式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到2021年2月25日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从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到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发布。一路走来,志丹县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步安排、同步推进、有效衔接,交出了“全县贫困村已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边缘户、脱贫监测户致贫返贫风险全部消除;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该县连续被评为较好格次,财政绩效考核两年均为A档”的志丹答卷。
在完成脱贫攻坚“历史大考”的基础上,志丹县乘势而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稳定增收、“三保障”巩固提升、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护、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扶贫资金投入及风险防范、驻村联户帮扶、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消费扶贫、扶贫资产管理等11个方面的长效机制,初步解决了脱贫成果“谁来管、怎么管、管什么、为谁管、管得好”的问题。同时,该县坚持“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接续奋斗、有效衔接,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产业振兴,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二者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志丹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出台了《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建档立卡户产业扶持办法》等一揽子政策文件,动员3000余人返乡创业,引进龙头企业12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13家、家庭农场2008个、产业大户3589户,建起陕果集团2万亩苹果、绿葆农业8000亩黄芪、北京惠农合3000亩油用牡丹等15个“三变”改革基地,引进新希望和东方希望两大龙头企业落户志丹,也催生出了纪鹏、任华、郝文龙等一大批产业能人、种植大户、返乡创业者……
春节刚过,志丹县各个山峁间的果园便热闹了起来,技术员和果农们纷纷下到地里,开启果园春管模式,盼着秋日时的丰收。
在距离志丹县城40余公里的旦八镇石洼庄村,天刚蒙蒙亮,果农韩仁祖便进到果园开始忙活,清理杂物、翻地、补栽苗子……
2013年,在宜川县的苹果园里摸爬滚打了6年的韩仁祖带着过硬的苹果管理技术回到老家石洼庄村,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流转了240余亩果园。经大改型后,2015年陆续挂果,到2019年,年收入达到209万元。
在韩仁祖的带动下,石洼庄村村民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截至目前,石洼庄村果园面积达到了20亩以上有35户,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有10余户,果业技术能手27人,全村果农的技能水平整体得到了提升。
近年来,志丹县按照延安市乡村振兴规划,积极构建做强苹果产业、做优设施农业、做大现代养殖业的“一主两翼”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坚持将苹果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头号产业”,构建起了“苹果+特色种养业”的“1+N”现代农业框架。该县财政每年列支7000万元,用于苹果产业后整理、新品种引进及新技术推广。按照“一户一法、一人一技”的办法,先后选派119名科技特派员,1200名果业骨干技术员到田间地头,解决苹果产业发展技术难题;采取“双基联动”“双扶双帮”等措施,破解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安装4.0智能选果线、修建大型气调库,在一线城市召开志丹山地苹果推介会,不断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精准对接消费需求,提高志丹苹果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如今,该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挂果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达到12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
“我们要通过行政推动、典型带动,不断夯实苹果产业基础,真正让苹果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成竹在胸,始终清晰描绘着该县苹果产业的发展脉络。
人才振兴,让干事者到乡土中去创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
“我计划种植的西红柿正赶上播种时节,这个培训办得及时,不仅让我学到了技术,还让我对发展产业有了新的认识,成了货真价实的新型职业农民。”2020年7月,刚刚结束10余天优质蔬菜种植培训的顺宁镇白草台村蔬菜种植大户段荣富深有感触地说。
段荣富口中的优质蔬菜种植培训,只是志丹县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志丹县依托农村实用人才、职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农民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精准选择素质高、文化基础好、学习意愿浓、创业意愿强、从业稳定性高的农村一线实用人才,推行固定课堂、田间课堂、流动课堂、空中课堂等教学模式,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助力他们真正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的主力军。
目前,该县通过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的有407人,中级资格以上达169人。
2019年3月,志丹县又实施“金穗工程”,先后选派100名有情怀、有资源、有经验、有能力的科级干部到88个行政村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这些特派员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倡导文明实践、推进基层治理”为突破口,为村子理清发展思路,引领文明实践,带动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治理。
与此同时,志丹县积极鼓励社会能人、农民工、大学生等有识之士返乡创业。截至目前,该县已有3000余人参与到返乡创业中,签订各类意向合同1250份,实施土地流转1.32万亩,发展产业大户3809户,通过创业人员带动就业2360人。
文化振兴,让文明新风吹却陈规陋习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如何铸好乡村文化之魂?文明乡风是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
2020年11月21日,志丹县迎来了入冬以来的首场降雪,大地被严寒包裹,格外寂寥。但在距离志丹县城2公里外的东武沟村,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全村男女老少齐聚,恭贺村民王佐俊小儿子新婚之喜。
“以前给我家大儿子娶媳妇的时候,是按照陕北习俗吃的羊肉饸饹和特色宴席‘十三花’,实在是太浪费了,这次小儿子娶媳妇,我们对宴席进行了优化,还请来了县上的‘文明大篷车’助兴,比起以前更加热闹,还节省了婚宴费用,‘文明新风’确实是好。”说起小儿子的婚礼,王佐俊十分满意。
在志丹县,像王佐俊家的喜宴这样“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活动还有很多。
2月19日,春节收假第二天,志丹县的“文明大篷车”便再次开动,载着20余名志愿者,带着浓浓的“文明新风”,驶向该县旦八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2018年10月,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第二批500个试点县和全国10个重点联系县。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应运而生,“百姓小喇叭”“文明大篷车”“红色故事会”“新时代乡贤会”“百姓大舞台”“新时代夜校”“农民家庭会”“新时代新民歌”等特色项目春风化雨,起到了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的作用,使乡村变得更有活力,群众的幸福指数也得到提升。
生态振兴,让乡村旧貌展换新颜
乡村生态振兴就是要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打造山清水秀的乡村风光,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
在志丹县城以南10公里处,有个小村庄名叫向阳沟村。夏日,这里绿树成荫,鸟鸣谷幽;冬日,这里玉琢银装,静谧安宁。村容整洁,屋舍俨然,则是四季常态。
这是志丹县紧紧围绕打赢“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推动生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的一个典型。
“确实不一样了,过去路烂、沟深,灰尘和垃圾随风飘,现在村民爱护环境了,院内、院外都有垃圾桶,路上几乎没有什么垃圾。”对于村子的变化,村上的保洁员张志芳最有发言权。
为提高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向阳沟村每天都组织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并根据村里住户的情况在村里放置了相应数量的垃圾桶,实施了生活垃圾集中转运。
2018年,向阳沟村荣获“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称号,2019年得到了中宣部、全国文明办领导的赞扬,达到了基础设施强化、山体道路绿化、村庄院落美化、垃圾污水净化、村风民风转化、村民增收多元化的目标。
志丹县还通过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使志丹大地实现了由浅绿向深绿、由绿化向美化转变。通过实施重大水源工程建设,逐步解决生产、生活用水短缺问题;通过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项目实施,全面开展“改四小、清四堆”(小鸡圈、小羊圈、小猪圈、小旱厕,畜粪堆、柴草堆、垃圾堆、杂物堆)专项整治;通过组织县镇村三级医院、卫生院、卫生室工作力量,上门开展卫生健康服务,努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契合的乡村环境。
组织振兴,让基层“堡垒”焕发生机活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农村基层党组织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好坏。
“这次选举要争取把我们信赖的人选上来”“一定要把有能力的、能干事的人才选上”……
1月12日,志丹县纸坊便民服务中心新庄梁村村“两委”换届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村民们谨慎填写着选票卡,认真投票,希望选中的“领头羊”能带领全村走向更好的发展道路。
“我们这一代人思想守旧,放不开手脚,这次换上有想法、有闯劲的‘新鲜血液’,也能带领我们村不断向前,我坚决支持这次换届工作。”62岁的白景和是新庄梁村上一届的党支部书记,他清楚地知道村“两委”换届的重要性。
为全面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新要求、新任务,志丹县坚持把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党建和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强化组织推动,严格程序标准,严明纪律监督,高效有序衔接,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影响力。
3月3日,志丹县在全市率先完成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从选举结果看,该县109个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100%,选举产生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666人,平均年龄39.9岁,较上一届降低3.5岁;高中及以上学历499名,占比67.4%,较上届提升21%;女性209名,占比31.4%,较上届提升9.9%;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四类人员”553名,占比83%,实现了村干部队伍“年龄变小、学历变高、面孔变新、结构变优、能力变强”的预期目标。
“希望我们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政治坚定,做对党忠诚的明白人;发展产业,做小康路上的开拓人;牢记使命,做乡村振兴的领路人;服务为民,做党员群众的贴心人;建强班子,做模范履职的带头人;严守纪律,做一身正气的干净人。”在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培训会上,志丹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侯斌锋对村党支部书记们寄予厚望。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让群众更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志丹县已然握好了脱贫攻坚“接力棒”,按下了乡村振兴“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