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岔大峡谷旅游专线 ●曲里大桥建成通车 ▲ 客运办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 正在建设中的乡村公路 ▼笔直的乡村公路 甘泉县城 记者 彭琛 通讯员 杨延萍 范筱霞
“这几年柏油马路越修越好,村里面的土路都硬化了,乡村班车也通到了家门口,越来越方便了。”3月10日,家住甘泉县石门镇高邵村的王增富一边走着一边和记者分享这几年农村公路村村互通给他们带来的便利。
近年来,甘泉县抢抓机遇,加快现代交通体系建设,以“实施大投入、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为主线,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攻坚克难,干出交通力度,跑出交通“加速度”,交通道路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快、走的好、走的舒畅”的历史性跨越,全力构建覆盖全县城乡“便捷、绿色、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道路交通越走越宽阔。
1 村村通路助脱贫
贺五娃是杨家砭村的小商贩,一年四季骑着三轮车往返于县城和小村庄,卖货已经20多年了,说起如今这几年乡村道路的变化,他感触颇深。“我在这条路上卖了20多年货,以前都是石子路和土路,往返需要两三个小时,灰尘呛得睁不开眼睛,还费油不好走。现在道路不仅平整还干干净净,省油省钱,我现在在这条路上卖货,挣钱心情也舒畅。”贺五娃说。看到记者来采访,坐在围墙根晒太阳的老大爷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告诉我们:“我从小在这里长大,以前路很窄,只能通过拉拉车,路面也不平整,现在出门都是车来车去,一眼看不到头的柏油马路为我们带来了希望。”
圪崂村距离县城12公里,这里蓝天白云,草肥水美,风景如画。过去,路不好交通不便,进城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是比较奢侈的事情,这里的村民靠着种地、养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如今,依托一条穿村而过的公路,圪崂村不仅实现了“土货”进城,还让“网货”下了乡,进入了乡村发展的“快车道”。
“我过去在县城打零工,自从路修好之后,我就回乡做起了养蜂人,现在土蜂蜜通过互联网都能卖到全国各地了。”圪崂村村民阎文玉说。
道路通,百业兴。“过去道路不好的时候,我们的产业比较单一,只有养羊和种玉米,现在随着道路的修通,产业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尤其是春夏两季,来这里观光旅游和垂钓的人比较多,借助这条道路,我们还准备修建乡村旅游道路。”石门镇主任科员李向东说。
要想富,先修路。过去几年,甘泉县紧扣精准扶贫任务,科学编制规划、加大投入,围绕交通运输、交通基础设施、乡村道路改扩建等工作,按照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的立体路网布局,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统筹推动全县公路建设与优化城镇布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有机结合,全面实施通村公路完善工程,完善县城路网规划与建设,重点对砂石路、老旧路进行提质升级,全力打通公路与农户连接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仅“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58251万元,是“十二五”期间的3倍。“210国道甘泉过境路隧道群及引线工程现已完成投资2.3亿元,预计2021年底建成通车。项目建成通车后,一方面能有效缓解县城交通拥堵问题,另一方面能拉大城市框架,有效提高城市品位。”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国锋说。
如今,甘泉县新扩建大桥2座,将原来只有9米宽的双向两车道的曲里大桥加宽改造成现在的24米双向四车道,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公路57条达233.4公里,实现了全县62个行政村通村道路全部通畅达标,取得了交通脱贫攻坚战阶段性胜利。
目前,农村公路占全县通车总里程的86%。农村公路的路网结构、通达深度、覆盖广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由“村村通”向“路路好”转变,真正把老百姓“走路不湿鞋,车子开进来”的梦想变成现实,乡村因路而兴、因路而美。“在过去5年里,我们通过县乡公路改造,通村公路完善工程、油返砂、组组通等项目的实施,使我县道路交通发生了质的飞跃,取得了好的效果。”刘国锋说。
2 铺就群众增收路
甘泉县素有“美水之乡”美誉,是圣地延安的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古有秦直道,今有210国道、包西铁路、西延铁路、包茂高速、黄延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捷。然而在几年前,随着雨岔大峡谷的发现,前来旅游的游客与日俱增,但通往大峡谷的公路路况差、等级低,山沟行路难、农副产品运输难,让广大群众饱尝交通“瓶颈”制约之苦,大峡谷作为自然风景区却也有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惑。
“大自然给了我们无比丰厚的馈赠,路不行则百业衰,建好一条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幸福路,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刘国锋说。
近年来,甘泉县以“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积极推动交通与扶贫、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真正把公路打造成脱贫之路、乡村振兴之路、生态旅游之路。
路通百业兴,路顺民心畅。2019年,随着雨岔大峡谷旅游专线和高速连接线的建成,不仅为沿线村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催生了乡村游、采摘游、农家乐等休闲农业的发展,直接惠及广大群众。
在距离雨岔大峡谷核心景区不到200米的距离,住着康生芳一家人,干净整洁的院落和时不时传来的欢声笑语,让景区多了几分热闹的气氛。“自从景区道路修好后,我和老伴就在免费摊位上卖一些土特产,夏天的凉粉、凉面,冬天的煮玉米,烤红薯都是‘畅销货’,到了旅游旺季,一天能卖100多元呢。”康生芳说。在桦树沟村民小组像康生芳一样,依靠着大峡谷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还有20多户。“我们免费为村民提供了8间房子作为销售摊位,陕北煎饼、甘泉豆腐……这些过去只能作为农家小吃的美食,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变成‘钞票’,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景区负责人介绍道。
出了景区,在游客服务中心,我们见到了“小燕子农家院”的负责人南小燕。她一边招呼旅行团的游客入住,一边热情地介绍着景区情况。“作为游客服务中心最大的农家院,我们的服务就像一张名片,可不能有丝毫马虎。”南小燕说。这几年随着客流量增加,景区附近的农家院、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何在众多农家乐中脱颖而出,小燕有自己的生意经。“我们这里主打炖羊肉、炖土鸡和炸油糕,厨师是我们经过反复挑选聘请的,每一桌客人用餐后我都会让他们提意见,不断更新菜品,以游客满意为宗旨。”小燕说。
如今,外地游客进出雨岔大峡谷旅游景区更加便捷、安全、通畅,尤其是2020年,全县成功举行了“战马杯”悦跑大峡谷半程马拉松赛,更让这条旅游专线成为了一条极具挑战的生态赛道,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跑友。道路给群众带来了蒸蒸日上的火红日子,一条条美丽的致富路不断在脚下拓展、延伸……
3 管护结合保畅通
“我家门口就是一条公路,平时过往车辆较多,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些坑坑洼洼,现在隔三岔五就能看到穿着工作服的人员前来检查,家门口的卫生情况也好了起来。”石门镇和平村村民和万里说。
近年来,甘泉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变被动养护为主动养护,调动各级共同参与养护和管理,疏通公路管养资金渠道,实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管必到位、养必养好的目标,着眼于建机制、重安保、提品位,制定了《甘泉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每天早上6点打开收音机,就能听到关于保护公路人人有责的消息,村民们干完农活都自觉地将三轮车、拖拉机等农机开到自家院子里,过去随意占用公路的现象不复存在。”村民袁明说。
甘泉县交通部门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坚持依法治路,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打击和遏制侵占路产、路权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确保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同时,消除重点隐患。在实施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基础上,加大对乡村道路安全隐患整治投入,因地制宜设置标志牌、防护栏、减速带、反光镜等配套设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以前去城里很不方便,大家都是站在公路边等过路的顺车,但现在不用愁了,每天定点有客车,方便了许多。”今年50岁的道镇镇乔庄村村民乔秀花提着一筐鸡蛋正准备拿到城里去卖。
经了解,该县实施了“车进站、人归点”专项整治,组织运政执法队伍开展专项检查,有效促成所有班线客车及过境客车全部进站载客,全力消除了客运安全隐患,确保群众出行安全,解决了多年困扰班线客运安全问题;同时,经过长期整治,所有出租车打表计价,大力规范了城市客运,并经过多次研究,对现有班线客车和通村客运运力有效调控,在不需要新购客车的情况下,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将富余的运力有效调控,在未通客车的部分村组开创了循环运营的客运模式,既节约了运营成本又确保了全县所有行政村村村通客车。
“我们将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突出项目建设,加强公路养管,优化运输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文明规范执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高效、畅通的运输保障。”交通运输局局长刘生泉说。
如今,动车停靠、包茂高速、西延高速、雨岔旅游道路以及美丽乡村公路相继建成,既见证了甘泉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村民打开了一扇扇更加富足、幸福的大门,又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奏响了甘泉跨越发展的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