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聚势腾飞 幸福起航
—— 黄陵县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纪实(民生篇)
    基层义诊
    旅游+体育
    店头镇第二小学
    道路绿化
  通讯员 刘媛 朱浩龙 记者 常青
  匠心筑图,绘一幅恢弘壮阔的时代画卷。同心逐梦,奏一曲追赶超越的奋进凯歌。勇立时代潮头,实干成就未来。在刚刚过去的“十三五”,十三万龙乡人民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努力擘画新蓝图,同频共奏新强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永远在路上的奋斗姿态,跑出加速度,创造新辉煌。
  坚守一份幸福 城乡统筹推进
  文化有阵地、娱乐有设施、健身有场所、活动有保障。在黄陵新区广场的阵阵鼓声中,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扭秧歌的队伍中。
  如今的黄陵新区,建筑楼群鳞次栉比、樱花大道仿若江南、梨园大道宽阔笔直、衣食住行便捷舒适……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为了给黄帝陵文化园区建设发展腾出空间,黄陵县高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黄陵新区。新区规划建设面积4.43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建成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建成、在建住房11020套,西北首家高标准现代化新区幼儿园建成开园,1.5万居民搬到了新区,水、电、气、暖、路、网全覆盖,学校、医疗、公交、银行、便民中心、智慧管理等配套运行,一座近山亲水、文化凸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青山绿水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鲜花绿植与群众的笑容相得益彰,真正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宜居、温暖的新城让群众住得舒适、住得安心,幸福感不断提升。
  “这两年新区的变化确实挺大的,一天一个样,一天比一天好。小区里的暖气、水、电、天然气等配套服务齐全,楼底下就有购物超市,也设有医疗设备,居民看病也确实方便。变化最大的是这边修了一个新区幼儿园,这个幼儿园修得特别高大上,从外边路过的时候都忍不住看一下。”谈起新区的变化,居民段妮娜非常高兴。
  在黄陵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老城区也在同步美丽蝶变。高端、古朴的西部门户区就是老城区越来越美的最好证明。打通隧道形成环线,轩辕大道宽阔平坦,龙形路灯古朴大气,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过去一下高速路我们洞子口这一片,一边村庄的房子比较乱;另外一边是加油站、修理厂,车来车往,路又窄,环境脏乱差。现在这个路修宽了,周边绿化也搞起来了,路灯也栽起来了,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居住在这里的群众,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黄陵的建设发展我点个赞!”退休老干部杜秦堂介绍道。
  和西部门户区一样,东关片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树成荫,花草连片,沮河沿线绿化总面积13.24万平方米,老城区新增绿化总面积达61.2万平方米,呈现出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动人景象。
  原电力巷居民王秦梅告诉记者,“咱这一块以前是个居民区,环境脏乱差。拆迁以后这里绿化也搞起来了,环境很美。再有中华始祖堂修起来以后,咱这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吃完饭以后群众还能来转一转、遛遛弯,觉得这很美,心情很好。”
  在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黄陵县还同步打造重点镇建设。侏罗献乌金,古镇开新篇。店头镇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省级重点镇建设连续5年们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在重点镇建设过程中,店头镇全面做优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城镇道路、绿化、亮化、停车等基础设施水平,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我是在店头长大的,过去住的是土窑洞,走的是扬灰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说起以前的店头镇,居民韩文山记忆犹新。“现在环境也变了,党的政策也好,路也修平了,灯也明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与此同时,市级重点镇隆坊镇的隆康小区建成住房368套,配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县级重点镇田庄镇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群众的幸福感同步提升。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黄陵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重要载体,先后投资40.47亿元,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59个、生态乡村105个。如今的村庄,一栋栋房屋干净整洁,一条条巷道笔直平坦,一盏盏路灯温暖明亮,一株株花草吐露芬芳,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甜。
  坚定一份理念绿色长远发展
  黄陵县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为主线,积极破解“一个明显制约”,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累计投入5.4亿元,实施水生态治理项目23个。县境内水质逐年向好,沮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Ш类,实现了“一河清水过黄陵”;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6年的242天增加到2020年的335天;造林36.3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9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93.4%,城乡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通信覆盖率达到100%,绿地、停车等基础设施短板逐步完善,百姓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大道筑坦途,龙乡踏歌行。五年来,黄陵县投资25亿元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县乡道路70公里,327国道城区过境线、210国道改线工程顺利推进,黄店快速干线建成通车,公路总里程达到1132.48公里。2016年,黄陵正式迈入动车时代。西延城际高铁黄陵站建设加快推进。黄陵外联的路径更加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感受到了条条通畅之路牵引出的快乐之旅、幸福之变。
  “原先这条路坑坑洼洼不好走,一到下雨天积水比较多。那会出行的时候,走一趟店头也得一个多小时。现在路也修好了,也比较安全,感谢政府给大家提供方便。”司机铁龙感激地说。
  黄陵县田庄镇安沟村早前由于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滞后。2016年,县上打通了穿山隧道,将原本进县城两个小时的山路,缩短到了20多分钟,盘活了整个川道地区的经济发展,点燃了老百姓的致富希望。
  “对于我们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来说,没有这条路可以说就把我们限制到农村了。这条路是我们奔向美好生活的一条致富的路!”安沟村村民靳红叶由衷地表示。
  “出门硬化路、抬脚即上车、日行千里路”的梦想在黄陵县已成为现实,一条条农村生产道路修到乡亲们的家门口。路通百业兴,沿着这张铺开的路网,乡村因路而兴、因路更美。
  秉持一种情怀 提高民生福祉
  紧盯民生“指南针”,瞄准民心“晴雨表”。五年来,黄陵县坚持把财政收入的80%用于民生事业,累计投资91.51亿元,社会保障惠及城乡各个群体,交通、教育、医疗、生态等各方面稳步发展,13万龙乡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健康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黄陵县全面落实县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县人民医院与西安交大二附院实现第三轮合作,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
  源。
  “过去我这病常在西安医院看哩,县医院被托管以后,我就不需要出去了。现在黄陵县医院的医疗水平各方面都跟三甲医院差不多,看病方便得很,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患者田先红告诉记者。
  同时,着力加强乡镇社区村级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店头中心医院晋升为县第二人民医院,朱老二骨科医院落户隆坊镇,县内门诊、住院和外出转院就诊人次呈现“两增一降”,县内就诊率由2016年的62%提高到2019年的92%,医院收入由托管前的29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8500万元。
  全面开启“幼小初高”全阶段合作办学模式,黄陵中学与高新一中,桥山中学与陕师大附中,桥山小学与后宰门小学,县幼儿园、新区幼儿园与陕师大幼儿园合作办园成效明显。黄陵中学高新班连续4年本科上线率100%,中考成绩综合评比连年稳居全市前列。新区幼儿园、店头第二小学建成投用,可容纳3000名学生的新区中学加快建设,黄陵教育事业步入了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在我的眼里,黄陵教育这5年成绩喜人,发展态势良好,群众的满意程度越来越高。”黄陵中学教师姚永刚说道。
  “桥山中学和高新一中进行合作办学了,我娃正好赶上。这样一来咱的娃也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西安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家长贾永峰非常开心。
  供水、供暖是老百姓的刚需,也是最基础的民生问题。黄陵县累计投资2.5亿元,实施了南沟门饮水工程、县城供水管网升级、净化水厂提升改造、农村安全饮水提升等项目,城乡自来水普及率、保障率均达到100%,全县人民用上了安全水、放心水、优质水。累计投资2亿元,对供暖设备进行改造提升,老城区供热面积由原来的62.3万平方米增加至83.6万平方米,新区供暖面积达到75万平方米,供热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近两年水质变得越来越好,喝着有一股甜甜的味道。暖气也是一年比一年好了,虽然外边很寒冷,但是进了屋里以后一点寒意都没有,让人忘记了还是寒冬腊月。真是感谢党的惠民政策,让老百姓获得了幸福感。”新区居民姚志娟告诉记者。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黄陵县创新推行了“两包一联”帮扶模式,全县38名县级领导、1049名科级干部、3514名一般干部全部下到村组,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实现了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一般户均衡发展、一起致富。截至2020年年底,黄陵累计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亿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038户5931人全部脱贫,1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黄陵县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覆盖推行领办代办等“六项便民服务”,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领办代办、便民服务”机制得到省市肯定,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与此同时,文化、体育、平安建设、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成效明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黄陵人民紧跟时代步伐,用实干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黄陵县委、县政府将矢志不渝、接续奋斗,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乘风破浪、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