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彦
近日,记者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获悉,2020年,全市新建日光温室9113亩、大棚3559亩,改造设施面积18473亩。全市设施面积达到25.77万亩,实现瓜菜播种面积43.6万亩,总产量137万吨,产值突破56亿元。设施农业产销两旺,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产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我市将按照“扩大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创建品牌、确保安全”的基本思路,持续做优示范区、做大功能区、做强核心区,全力推进设施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持续加大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力度,促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将产业振兴、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等项目资金向设施农业产业整合。强化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创新。棚型改造逐步向扩大空间、提高采光保温能力、适于机械化应用方向发展。加快水肥一体化、保温被、增温补光灯等的普及推广,逐步推广现代设施设备,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实现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持续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布局,化解消费需求和种植效益矛盾。打造延河、洛河、秀延河、汾川河、葫芦河流域蔬菜集中供应区、延安北部及环城区时令水果主产区、黄河沿岸西甜瓜优势区三大板块。扩大高山冷凉蔬菜种植,提高机械化程度。近郊蔬菜产区讲究“品种齐全,四季有菜”,注重保供给功能和多样化、经常化消费需求;中远郊蔬菜产区讲究“一村一品”“区域统一”,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农旅”结合,持续发展观光采摘。搞好新品种引进试验,扩大新优品种覆盖面。新建集约化育苗点10个,全面推行订单式育苗模式。做好外调种苗监管,预防病虫传入。
——持续抓好设施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生产源头可控。通过设施农业标准园创建,规范合作社运营,强化农资源头治理,推行标准化生产与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建立瓜菜生产投入品使用台账制度。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三品一标”要求,稳步扩大设施农业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规模。
——持续加快产业后整理,提振乡村振兴步伐。以现有蔬菜营销企业及合作社为基础,在蔬菜生产相对集中的区域新增1万吨产地预冷库,引导发展2个以上净菜包装配送企业,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精准对接14个生产经营主体统一使用“南泥湾”品牌,设立销售专区、专柜,打响“南泥湾”瓜菜品牌。开展瓜菜展示评比及“南泥湾”品牌推介会,组织参加杨凌农高会等重大节会,全面提升延安设施农业产品影响力。
——持续推进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着力构建一支技术精、业务强、作风实的人才队伍。利用基层农技员培训和手机APP、微信群等形式,培训技术人员及菜农10万人次,培训技术骨干100人次以上。组建市级设施农业技术服务团和13个县(市、区)分团,推动专家入园入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加快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以新建基地、产业重点镇和省市级园区为主,抓建20个示范基地,坚持示范推广,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