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08日
“板凳会”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通讯员 白杨越 记者 常青
马场村正在召开“板凳会”
“板凳会”上,第一书记薛文君(右)为村民颁奖
  暮色降临、华灯初上,黄龙县圪台乡马场村的第一书记和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走进村党支部书记荆发明家中的小院,一人一个小板凳,围坐在一起。不一会儿,小院里已经坐满了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拉家常、聊变化、讲政策,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今年我想种点羊肚菌,就是害怕后期销售有问题,咱有啥好办法没?”……在村民们的踊跃发言中,村里的“板凳会”开始了,马场村第一书记薛文君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解释回答,村民们将相关政策“吃了个透”,也点燃了振兴乡村的热情。“我给大家再强调一下,老王家的喜事按照规定,不能拦挡婚车、不能要钱要物等。另外,酒席必须在‘共享厨房’办理,办事全过程由红白理事会成员监督跟进。”“板凳会”上,村党支部书记荆发明说道。围坐在村民中间的薛文君,一边听一边拿着民情本认真地记录着。
  在黄龙县,这种沾着泥土的“板凳会”让党员干部与群众坐在一块儿,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这种接地气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其实更像是在拉家常,群众推心置腹畅所欲言,干部听得认真、记得用心。田间地头、村头巷尾,群众搬几个小板凳,“板凳会”即刻就开始,讲政策、问民意,察民情、解民忧……这种方式方便融入群众,深受好评。
  2019年,县委宣传部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发现,马场村在解决村里的土地纠纷和高速路拆迁等问题时,采用充满乡土气息的“板凳会”形式对村民矛盾进行了有效的解决,便在圪台乡各个行政村大力推广这种基层治理经验。同时,将“板凳会”的内容从调解矛盾扩大为协商议事、宣传政策、学习培训等服务事项,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提倡乡风文明、产业转型致富群众,达到了乡村美、民风好、群众富的目的。
  “板凳会”最初的策划和发起者薛文君介绍说:“我们马场村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开会耗时耗力很不方便,到村委会开会急忙叫不到一块,‘板凳会’简便易行,农忙不开农闲开,晴天不开雨天开,矛盾调处现场开,方便了广大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确保了矛盾问题不出组,服务群众零距离。”
  “板凳会”形式简单,解决的问题却不小。2019年,菜农刘根友在板凳会上提出“菜农批量卖菜就地过秤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经过积极协调争取,一周内在马场村安装了“便民服务磅”。“以前菜农称菜都是跟着菜商去黄龙和韩城自费过磅,自从安装了‘便民服务磅’,我们种菜的家户可以在马场直接免费过磅,真的方便极了。”刘根友的脸上掩饰不住喜悦之情。这看似小小的便民磅,却为菜农腾出了摘菜的时间,节省了来回折腾的车油费。类似的事情还不少,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一条条村庄道路硬化和外围墙体涂抹稻草泥,利用当地原材料变废为宝再利用,花小钱办实事,保留原来土色土乡的风貌,不但整治出村容村貌新特色,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了农民收入,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苜渠村是马场村的一个自然村,按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要求,苜渠村推行文明治理,村民们通过“板凳会”修订通过了《村规民约》《苜渠规》,评选出“苜渠好人榜”,打造“十个没有”和“扫黑除恶”文化墙,成立了苜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马场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苜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共享厨房”举办“九九重阳关爱老人”活动,弘扬尊老敬贤美德,还接待外来游客,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销售黄龙蜂蜜,助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板凳会”上共收集村民建议37条,制定帮扶措施200多条。
  “‘板凳会’地点灵活、方式灵活,以面对面、接地气的交流和沟通方式,将政策宣讲、民主议事、建言献策、志愿服务等内容融为一体,让群众自觉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为乡村振兴把薪助火、增添活力。下一步,我们要在全县各乡镇推广‘板凳会’的经验做法,让其成为宣传、宣讲党的惠农政策的主窗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平台,推进移风易俗和社会治理的主抓手,通过‘板凳会’实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打通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古浪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