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洒向大地,站在高处,放眼望向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这里的村民们正抢抓春时为苹果树施肥,保证这一年的好收成。宜川县云岩镇副镇长、辛户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刚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辛户村千亩苹果园中。“现在施肥能有效促进果树的萌芽和开花,能够及时为果树补充因开花消耗掉的大量营养物质,提高坐果率,促进新的侧枝生长。”张延刚说。
30多年前的辛户村,大车上不了塬,小车进不了村,家家户户用的是煤油灯,世世代代住的是土窑洞,大多数村民挣扎在贫困线上。如今,靠着苹果产业的发展,辛户村村民工作在农村,住宿在县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连续多年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发展苹果产业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发展产业是治本之策。
“种粮虽然没有多少收入,但不种粮全家吃啥?”辛户村村民王丙科回忆说,祖祖辈辈都靠种粮,突然要发展苹果产业,大伙心里肯定不理解,所以当时很多人还是坚持种粮。
“为什么大家最后改变了心意呢?”记者问道,王丙科笑着说:“那可多亏了我们的张书记。”
王丙科口中的张书记,就是张延刚。
为消除群众的质疑和抵触,说服农民改变传统种粮的思想,引导大家发展苹果产业,1984年,张延刚毅然决定在村上承包20亩地种苹果,这也是当时辛户村上仅有的苹果树。
虽然对果园管理技术掌握得并不多,但张延刚坚信,只要自己悉心照顾,果树就能长好。所以,张延刚只要有时间就往地里跑,就往果园里“钻”。
在张延刚的悉心呵护下,苹果成熟了。他把苹果运到县城里卖,一公斤0.5元,亩产2000多公斤苹果能卖千余元。看到甜头的村民,栽植苹果的热情也逐渐高涨起来,张延刚顺势发动村民大面积种苹果。丰收的时候,村民每亩苹果的纯收入达到了2200元,比种粮的效益整整高了10倍,这让村民对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如今,辛户村全村不留一亩空地,全种苹果。
做精苹果产业
在种植苹果的过程中,张延刚发现,同一片果园,管理模式的不同,会极大地影响苹果的品质和收益,于是辛户村开始做精苹果产业。
张延刚外出考察学习后,和村民们商量统一果树品种,给苹果套袋,给果树定型,疏花疏果,提高苹果品质,增加苹果产量。
“当时就想着果子结得越多,卖的钱就多,舍不得修剪树枝。”王丙科笑着说“,大家穷怕了,好不容易有个‘金果果’,哪能说剪掉就剪掉了。”
要让村民明白,质量比产量更重要,只有提高苹果的品质,辛户村的村民才能得到更多实惠。为此,张延刚在村民的质疑和不解中,拿起锯子,在自家果园里进行两次间伐,使每亩株数从55株降到了14株。产量未减,产值翻番,优果率由间伐前的60%提高到了92%。
“村民不理解的,我就耐心给他们讲道理,最重要的是要带头干,村民们看到效益,尝到甜头,就会改变固有的思想。”张延刚说。
就这样,在张延刚的带领下,村民大胆实践探索果园管理新技术,辛户村的苹果产量和质量越来越高,村民的收入一天比一天高。
2020年,辛户村全村收入达3600多万元,户均收入达9万元以上。
做强苹果产业
“去年不到20天的时间,全村苹果销售一空,全村人均收入5万多元。”张延刚自豪地说,“客商直接来地里拉货,村民只用帮忙装好苹果就行了。”
“以前我们最远就卖到县城,而且还担心没人要。”说道辛户村苹果销售,村民张勇深有感触。
苹果品质高了,销售自然就不是问题,但要开拓更高端的市场,还需要做好储存、包装、分拣等一系列工作。为了打开新市场,将辛户村苹果销往全国各地,辛户村成立了云辛果业专业合作社,抱团果农“打品牌、闯市场,生产有机苹果”。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辛户村借着好政策建成了1500吨冷藏库,走上了“企业(公司)+合作社+基地+果农”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在新理念和新技术的支持下,“辛户苹果”陆续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市场,并成功打入东南亚市场,实现了由果园地头卖变为超市柜台卖,百姓小餐桌“上位”都市大餐厅。
此外,该合作社已认证有机苹果2300亩,其中70亩果园被确定为上海华联超市专供苹果;建成年生产20万只果筐厂一处,年利润20万元;村民在合作社每年获得劳务费达20万元;与西安、咸阳等企业签订10年合作合同,年供有机苹果4500吨。
如今,辛户村获得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全省党建示范村、市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苹果第一村等称号,张延刚也先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下一步,我们村将会继续做精、做强、做大苹果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享受苹果产业带来的幸福生活。”张延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