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割蜂蜜皮子 ● 西里村广场 ●环城路旁的口袋广场 ●帮扶干部和刘运来(右)在交流 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吴龙迪
4月的鄜州大地,暖风和煦、万物勃发,春的步履轻快而矫健!
车间生产线一片繁忙,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大型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来回穿梭……
“富县今年共安排实施重点项目59个,总投资226.4亿元,涵盖能源化工、现代农业、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和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富县县长李彦侠说。
生产满负荷 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
“我们这里以前种的是玉米,群众收入普遍不高。年轻人在外打工,孩子基本都是家里老人照看。娃娃们上学都在县城,路上来回也不安全。住的地方也都是瓦房平房,卫生更不用说了。”富县洛阳社区副主任段红亮回忆道。
2018年6月,投资过百亿元的延能化项目开始投产,给洛阳社区的居民带来生活上诸多变化。洛阳社区街道、住宅等基础设施得到了重建,还新建了社区幼儿园,各式商店饭馆开得红火,本来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的洛阳社区居民开始转型发展二、三产业,瞄准延能化职工做好服务。
“洛阳社区的产业转型,不仅是当地群众谋的出路,也是为延安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在富县更好地落地发展提供养分。”富县茶坊街道主任梁永辉说。
目前,富县能源转化快速推进,形成了132万吨化工产品、5亿千瓦时清洁电力产能,县工业园区成为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
4月6日,在延长石油延安能化公司,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忙碌着,普通的煤炭等原料经过8套主装置及配套系统的深加工,成为了半透明乳白色的聚烯烃产品。
“现在讲究的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缺什么我们就造什么。疫情期间及时安排生产的上游产品能用于生产口罩、防护服、医用注射器、外卖餐盒等,这在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效益。”延能化公司科技与质量管理部助理主管师亚丽说。
随着富县工业园区成为陕西省第一批可承载危化企业的化工园区和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富县重大项目的建设也步入了“快车道”。
由粗放到精细,富县变单纯开采为依托利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将能源化工、电力生产、物流储运协调同步推进,使得富县工业产业链愈加完善,同时也为未来工业发展创造了更大前景。
政策帮扶 开启乡村振兴“加速度”
“我过够了穷日子,现在好不容易脱了贫,以后的日子更要好好过,还要过到人前面。”4月6日,正在自家果园施肥的刘运来说。
家住富县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河南村的刘运来,因母亲患有慢性病、子女年幼,夫妻俩想出去谋生计,又怕老人娃娃没人照看束手束脚。孩子一上学,刘运来两口子的压力骤增,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2015年,刘运来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政策的扶持让他们的心劲一下子就足了起来。
“娃娃上学有教育扶贫的政策,我妈也有了农村合疗,再加上养老金,吃药看病起码不用花钱了,另外还有产业扶持资金,这一下子给我们家减少了不少开支。”刘运来乐得咧嘴一笑。
务果园、种玉米、打零工……刘运来两口子彻底没了后顾之忧,放开手脚忙着搞产业。10亩玉米、7亩苹果、近5亩红薯,两口子虽然忙碌心里却很甜。
2018年,没有农村宅基地的刘运来一家搬离了和别人合住的四合院,住进了吉子现镇区的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我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政府真是给我们把啥都考虑周全了,太感谢了。”刘运来感动地说道。同年,刘运来一家脱了贫。
说起今年的计划,刘运来干劲更足:“养上10头小猪、再养100只鸡,我想再把养殖业搞起来,增加收入。”
在刘运来成功脱贫的背后,是政策的扶持、是全县帮扶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
目前,富县全县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年底3367元增加至2020年10912元。富县在册贫困户4848户15105人已全部脱贫清零,5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如期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目标。
美化环境 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持续在富民、惠民路上不松懈、不松劲。”富县县委书记李志锋说。
踏着春天的脚步,行走在富县县城,随着美化绿化面积的增加、老旧小区的逐步改造、口袋广场的兴建、城区道路进一步合理的规划,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我们门前这条路之前是很窄的,现在这么一改,不仅路宽了、街道漂亮了,广场、停车场还方便了周围居民,拐角盲区没了也安全了不少。”市民霍彤辉说。
无独有偶,在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从未停歇。巷道硬化、道路亮化、兴修花圃、兴建文化广场、人居环境整治、河长制的落实……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乡村彻底改头换面。
“以前人常说:中国曲南,世界西里,就是调侃这两个村子基础建设是出了名的差。”羊泉镇西里村村党支部书记任海洋开玩笑道。
如今的西里村还没进村,老远就能看到村口美轮美奂的仿古式牌楼,上书三个大字——西里村。其后是一条笔直通往村中的柏油路,双排笔直的路灯,两旁盛开着五彩斑斓的野花,左侧是招商引资来的果筐厂,往前是新修的村文化广场。
村里的蹚土烂路被水泥路面取代,脱落的墙面被刷成了防水漆面,上面还绘有各色宣传标语、图画。村文化广场上,四周漆红的仿古灯柱,更显得村子高端大气上档次。以前仅容一辆架子车经过的生产路,如今被拓宽并铺上了煤矸石,跑一辆面包车也是轻轻松松。村里凌乱的线路得到规整,进一步提升了西里村的“颜值”。此外还增设了信号塔,满足村民对信号和网络的需求。
随着“四会一约”的推行,村民们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高,并逐步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以前水渠、草丛里乱丢的垃圾看不到了,大家下地干活顺手就扔到了垃圾堆上,这种感觉真好。”村民乔月琴说。
“为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陈出新,使这些发展红利‘变现’,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不断提升着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李志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