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0日
说一说家史 学一学党史
通讯员 王军 记者 雷荣
  “在旧社会,我爷爷那辈人过着‘受着牛马苦、吃着猪狗粮’的日子……”近日,在志丹县洛河畔的义正镇花石安村村民贺小鹏家里,贺小鹏和父亲贺云、母亲陈占莲,弟弟弟妹、侄子侄女,还有乡贤任凯、村党支部书记刘飞围着茶几而坐,畅谈家史。
  “今天,趁着大家都回家的时机,开展‘忆家史、讲党史’活动,目的就是结合我们的家史学习党史,启发引导大家更加爱我们的党、爱我们的祖国……”刘飞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听老辈人讲,以前的日子真的是太苦了!”65岁的贺云摇摇头,感慨地说,“那时候,咱们这里山山峁峁都是地主的,地主的‘驴打滚利’把人坑苦了,起早贪黑一年种的不够给他们交租……”
  “是了!”任凯接过话茬说,“那阵子外国侵略者占了我们大半个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地主剥削压迫、‘白腿子’动不动敲诈我们、土匪不断骚扰……只有共产党,才会为全天下劳苦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坐在老任旁边22岁的贺彩云饶有兴趣地听着。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共产党把鬼变回人。白毛女这个被旧社会害成的‘鬼’,是共产党把她变回了人啊。”坐在老贺旁边的陈占莲插嘴说。
  “穷,但心里甜。”陈占莲说,“我爸那时常讲,油糕、糜子黄酒、黄米馍馍,这些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喝上的好东西,红军一来,老百姓都高兴地拿出来给咱们的救星了。”
  “党中央、毛主席率领红军长征,胜利到吴起镇以后形势更好……”任凯继续激情地讲述着。
  “是了,不用再过那种人心惶惶,东躲西藏的日子,家家有地种,红军还教我妈她们读书识字。”
  “花池村的封芝琴就是陕北说书的‘刘巧儿’,她就是妇女解放,争取婚姻自主的典型。”
  ……
  “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贺小鹏的三弟贺小龙说道,“就像歌里唱的,那时候的黄沙大,尤其是一到春天,嘴里、鼻孔里都是沙土。”
  “那时候的人特有苦。鸡一叫,就赶紧爬起来,饭也不吃,赶着牛、驮着粪上山耕地了。”贺小鹏扭过头抢着说。
  “一到秋天,满山遍野的谷子、糜子、荞麦,山沟里到处是牛羊。”
  “红火开心!虽然那时候没有电,住着土窑洞,点着煤油灯,但是内心开心。”
  “最喜欢赶集,老人小孩,两两做伴、三五一伙,步行的、骑自行车的。”兄弟两你一言我一语说着。
  “是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实行包产到户,改革开放迎来了好日子……”听着任凯的讲述,大伙都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中。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听了我们家的过去和我们党的历史,觉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来得太不容易了,我们的党太伟大了。”贺彩云深有感触地说。
  贺小斌略微思考一下,开玩笑地说:“原来我们的家史也是党史的一部分。”
  贺小鹏沉默了一会儿,脸微微泛红地说:“我们的党才是真心实意帮扶我们的,真真正正是我们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啊。”
  “是了,日子是越过越好。我们要好好把光景过在人前,不要让人笑话。”贺小鹏的妻子姚文梅接过话茬道。
  接着姚文梅的话语,大家兴致越来越高,越说越热烈。
  “对,跟着党,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就像信天游里唱的,‘风沙茫茫满山沟’旧模样已变成‘绿水青山带笑颜’的新美景。”任凯总结道。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如果说我们的家乡过去是粗犷、洒脱、贫穷,那么现在就是文明、幸福、美丽。”坐在窗户边的刘飞站起身来,用手指着窗外说,“你看,现在的志丹,多美。”
  说起志丹的变化,大家有一肚子话说。
  “过去,我大叔家生活最困难。纳入建档立卡户以来,国家千方百计帮扶,现在不仅有了自己的产业,而且从土窑洞搬进了移民搬迁房。”
  “我们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明天的生活会更美好。”刘飞激动地说,“目前,全村返乡创业形势大好,全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互助资金’协会、信用授信等普惠性金融举措和政策进一步向农村倾斜。”
  ……
  目前,志丹县针对广大青少年、党员、干部等不同群体,充分利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融媒体中心、红色遗址遗迹等平台和资源优势,探索打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五彩课堂”“‘艺’心爱党”“流动党校”“童心向党”等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分层次全覆盖,持续有序有效有力推动全县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志丹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牛晓燕说:“国是千万家,家是小小国。党史其实就是我们几代人的家史。‘忆家史、讲党史’是我们组织引导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让群众在回忆家史的同时学习党史,感悟思想,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