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正在打理黄瓜秧 镇村干部带头植树 记者 彭琛 通讯员 范筱霞
凌晨5时许,在一阵阵“咯咯咯”的公鸡打鸣声中,甘泉县下寺湾镇张家沟村老兵农家乐从睡梦中醒来。此时,一盏盏亮起的灯火逐渐将雾气环绕的张家沟点亮。
借助甘泉大峡谷的开发,近年来,下寺湾镇积极引导村民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周围130余户群众从事餐饮、住宿、劳务等第三产业。目前,全镇“三产”个体工商户453户,其中农家乐35家、旅游门店93家、宾馆22家,小食堂67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家家有了产业 户户致富增收
“人无骨而不立,业无骨而不兴”,奔跑在产业振兴道路上的下寺湾镇,以科学布局为骨,挺起了产业振兴的脊梁。
家住闫家沟村的张万花这几年靠种植大棚蔬菜过上了幸福生活,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过去靠种玉米等杂粮,实在是广种薄收。现在不一样了,只要管好大棚蔬菜,一年收入顶过去好几年呢。”
张万花一家生活的改变,是下寺湾镇落实党的富民政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下寺湾镇围绕振兴抓布局,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积极发展专业村组,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多村成基地”的发展路子,使现代农业发展稳中向好。
据介绍,该镇现已建成新型大棚251亩,农民自发新建日光温室68亩;积极流转农村土地11处1700余亩,建成6个弓棚基地,1个日光温室基地,3个红薯种植基地。在此基础上,下寺湾镇还大力发展葡萄、冬枣等时令水果854.3亩,完成防爆网220亩,建成苹果冷库3个,苹果库存能力达到500吨,畜禽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建成千只湖羊养殖场两个,全镇湖羊存栏量达1958只。
“全凭镇上一直组织蔬菜局的技术人员给我们讲解种植技术,要不然我自己哪能把菜种的这么好。”看
着大棚里长得绿油油的油麦菜,村民王建芳说。
全镇利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依托传统农业种植,引导和支持农业种养殖专业大户建立特色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完成传统粮食生产播种面积2.4万余亩,完成豆子、谷子、红薯等小杂粮种植面积8100余亩,建成龙咀沟村、贺家湾村、纸坊村3个瓜果大棚基地和田家沟村香菇种植基地,为群众全心全意发展农业产业吃了“定心丸”。
在此基础上,该镇还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县率先完成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并组织菜农参加各类培训160余场次,培训人数达4000余人。
着力环境整治 共享绿水青山
“以前大门口堆满了垃圾,到了夏季,中午根本不敢把门打开。现在好了,村上不仅给我们修建了垃圾固定堆放点,还在潜移默化地宣传中提高了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寺湾镇洛家沟村民李大兵说。
经了解,下寺湾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新亮点。该镇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建立了健全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蓝天、青山、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实行“门前四包两禁止”,积极开展“八清一改”“清河行动”和“清树叶、除杂草、净庭院”等集中整治行动。截至目前,该镇累计投劳2500余人次,出动车辆70余台次,清理整治“四堆”200处、各类垃圾80余吨,拆除破损房屋和路边厕所9处、清理农户庭院死角80余处。完成卫生厕所改造161个,张家沟卫生厕所实现整村推进;深入开展旅游沿线绿化美化工作,流转土地170余亩用于旅游生态绿地建设,栽植油松2000余株,安置篱笆墙3公里,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作为一名护林员,我现在每天都会骑着摩托车在山上巡逻,天气越来越热了,森林防火可不能有半点马虎。”程家纸坊村的护林员程鹏笑着说。
近年来,该镇结合实际,每年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管护任务2.7万亩,合格率达到98%;实施大峡谷道路绿化38千米、高边坡绿化7.95万平方米、平台绿化0.86万平方米;兑现退耕还林补助4.1万亩672.8万元;全面夯实镇村干部和程鹏等18名村级护林员职责,积极开展护林巡山工作;持续加强封山禁牧,逐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不定期组织相关站所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打击偷牧盗牧强大震慑氛围。
与此同时,该镇不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镇上全面开展污染源排查,加大规模以上养殖场整治,完成整治畜禽粪便污染5处、关停养殖场1家,全镇范围内所有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认真落实河长制责任,积极开展河长巡河和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严格控制生活污水及工业源污染,镇区内水质达到Ⅲ类。扎实开展秸秆还田,每年至少完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1万亩,其中秸秆还田深翻5500亩,秸秆饲草回收4500亩,有效遏制了秸秆焚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