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13日
防冻网下果花香
通讯员 马永斌
群众搭建防冻防雹网
  这个时节是苹果疏果的时节,宜川县云岩镇史村村民袁二景的果园里一片忙碌景象。由于搭建了防冻防雹网,他家的4亩苹果推迟了花期,避过了霜冻影响。
  “花量不错,果园授粉也可以,苹果的坐果率高,今年肯定丰收。”说话时的袁二景不忘舞动着手中的剪刀疏掉不好的幼果。
  袁二景所在的史村海拔在1000米以下,受气候影响,过去的7年里遭受了6次自然灾害和2次冰雹4次冻灾。外村果园里硕果累累满枝头,该村的果园却颗粒无收,这让史村的果农们很受伤,种植热情减退。镇上搭建防冻防雹网,解决了这一问题,让果农重新燃起了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希望。
  困局
  云岩镇位于延安市南部,全镇3万人,苹果面积10.7万亩,人均3.3亩,2020年人均果业收入2万元,苹果收入占到了群众收入的90%以上。
  “果业生产中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雹灾和冻灾,以往冰雹带相对固定,搭建防雹网就可以解决。但这几年冰雹开始无差别袭击,冻灾专挑海拔低的村子下手。”云岩镇党委书记马伟伟说。
  苹果是云岩的绝对主导产业,产业上要想提质增效就必须破局。鼓励群众搭建防雹网,搭好后却不下冰雹了,动员群众熏烟防冻点火时间不好把握,一些群众认为没用,如何重建群众务果信心,让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急需破局。
   破局
  下乡调研时,马伟伟发现一些网眼密的防雹网能缓解霜冻影响。霜降不到苹果花上,而且霜冻只冻开花的,没开花的不受影响。如果既能阻止霜降又能推迟花期,就等于给果园上了双保险。为此,云岩镇开展了大范围的走访调研。
  镇政府会议室内,大家各抒己见“:动员群众多搭网眼密的防雹网,延后上肥时间推迟花期”“准确把握好点火熏烟时间”“加大熏烟坑的密度”……
  多番论证方案逐渐成熟:在传统防雹网上覆盖一层遮阴网,遮阴网网眼密能阻止霜降,同时还能阻止阳光照射推迟花期。每年的霜冻期大概在4月5日至15日左右,霜冻前10天搭遮阴网,霜冻过后取下来,遮阴网可以循环利用,防冻防雹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如果防冻网不起作用,可以发展林下经济,在果园里种蘑菇,修剪的果树枝条可以加工成菌棒,出完蘑菇的菌棒又是最好的有机肥,卖蘑菇可以让群众增收。
  对于常年务果的云岩果农来说,种蘑菇可是新生事物。带领群众参观学习蘑菇种植后,云岩镇一班人马率先在镇政府花园内搞起了“副业”——种蘑菇,一个小型蘑菇棚建了起来。2020年,这个蘑菇棚成了镇政府院内一道风景线,办事的群众、调研的干部都会顺便来看看。“这个蘑菇棚既是试验田又是宣传栏,我们会种蘑菇才能指导群众。”镇长李虎涛介绍说。
  开局
  多方论证后,云岩镇最终选取了受灾严重的史村小组搭建100亩防冻防雹改形改土试验田。
  高标准防冻防雹网一亩成本5000元,使用年限达到15年以上,虽然都是政府补贴,但群众仍有顾虑,晒不到太阳对果树会不会有影响?万一不行咋办?明年不冻是不是白费事了?
  经过干部一番宣传,总算把群众动员起来了。2020年11月,其他果农冬歇的时候,史村群众却忙着挖坑栽杆,趁着农闲把基础工作做好,开春就把网子上起来。全镇的23名果业技术员也来帮助修剪果树、粉碎枝条、加工菌棒,过去懒得管的果园一下子成了示范园,冬日的严寒也遮不住果园里的沸腾。
  一个冬天的奋战终于有了结果。今年3月上旬,100亩防冻防雹网全部搭建完毕,修剪的枝条全部粉碎完毕。
   新局
  为了保证防冻的科学性,100亩果园里设置了3个温度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分别监测防冻网内和网外的温度。24小时监测,每两小时就记录一次,外面的苹果相继开花了,网内的花还没露头,一个个花骨朵静静地等待着阳光的洗礼。经过观测,中午的时候网内平均温度比外面低4摄氏度,凌晨时里面的平均温度却比外面高2摄氏度。
  随着4月份的来临,霜冻预警也通过不同渠道传到了云岩镇。4月14日,第一次霜冻。随着夜色不断加深,气温开始骤降,晚上11时温度接近0摄氏度,网外的树干上、花上慢慢结起了霜,逐渐将整个花朵包围起来。其他村忙着点火熏烟的时候,这100亩果园的果农早已酣然入睡。
  15日凌晨2时,李虎涛和县果业中心的领导来到史村下组。“效果太明显了,外面的花在低温下已经凝结了一层薄冰,摸上去较硬,里面的基本没有开花,边上零星开的花都很正常。”鲜明的对比让果业专家吃惊不小。
  防冻网推迟花期8天,这8天内避过了两次霜冻,4月20日果园上面的防冻网正式取掉进入防雹模式。而这100亩试验田成了远近闻名的“香饽饽”,引来不少果农参观学习。
  “这几天忙着疏果,再过几天开始套袋,套完袋就要开始种蘑菇了。今年,我们树上树下要‘双丰收’了。”袁二景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