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融合发展产业 致富道路更宽
——志丹县名录管理家庭农场纪实
    ● 韩东升喂养湖羊
    ●郝文龙在修剪果树

  记者 南卫东 雷荣 通讯员 马华权 刘元丽
  “湖羊养殖存栏达300头,今年收入已经超过20万元了!”初夏时节,晨风微起,幽静的山野颇为凉爽。站在湖羊养殖场外,志丹县保安镇马岔村党支部书记韩东升喜上眉梢。
  几年前,土生土长的韩东升流转土地400多亩,栽上核桃树、养起湖羊、办起特色农产品加工厂,在马岔这个城中村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种养加、产供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家庭农场新态势,有力助推村民增收致富。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用改革的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家庭农场无疑“扶上马,送一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志丹县对2447个家庭农场进行名录管理时,统筹利用土地、资金、人才等各项资源,探索实践出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工作法,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推动了全县特色现代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进程。
  1 土地流转 让撂荒地实现效益最大化
  4年前,志丹县永宁镇麻湾村村民肖连池和妻子强丹妮流转了村里撂荒的108亩山地,建起了自己的家庭农场。
  从建苹果园到苗木提供、翻地打坑,全是政府免费扶持。由于创办了家庭农场,有了家庭农场证书,肖连池两口子还享受了志丹县对家庭农场的奖补政策。
  为了破解土地经营权流转难的基础瓶颈,志丹县制定出台专门的土地流转奖补政策,以50亩为一个档次,期限为20年,凡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发展苹果产业的,面积达到50亩及以上以奖代补1.5万元;100亩及以上以奖代补3万元;200亩及以上以奖代补6万元。以此类推,面积每增加100亩奖补资金增加3万元。实行一次性奖补,按50%、25%、25%分3年兑付。
  去年年初,在经营好苹果园的基础上,肖连池又引进了生猪养殖,同时配套了3座沼气池,搞起了循环农业。“沼液沼渣上到果树上,提高了果品品质,果子卖出个好价钱,卖的钱又投资到养猪事业上。”2020年,肖连池家养猪收入30多万元,苹果由于刚刚挂果,收入了2万多元。
  “我年龄大了,种地能力也没了,儿女都在外工作,地都给别人承包出去了,一年还能收入六七百块钱,总比撂荒了强。”志丹县纸坊便民服务中心新庄梁村村民雷志政所说。
  近年来,像雷志政一样将土地承包出去的不在少数。通过流转、租赁等方式,引导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面积流转农户撂荒耕地,发展循环农业,把土地盘活,让农民有好的收入。
  志丹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曹志山介绍,全县目前流转土地17.8万亩,其中家庭农场流转撂荒土地6万亩,累计奖励家庭农场2447个,兑付土地流转奖补资金3100万元。另外,县财政为全县109个村注入互助资金4600多万元,并在全省率先成立独立的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为返乡人士提供土地评估、入股策划、产权公证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共办理交易鉴证业务3855宗,核发经营权证书业务797宗,涉及交易金额达1.59亿元。
   2 利息补贴 1000万撬动2.5个亿
  发展家庭农场,缺少资金怎么办?志丹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改革的副书记周志团告诉记者,在对2447个家庭农场信息建档、逐户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化解融资难题的经验,县上提出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银行资金。为此,志丹县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每个家庭农场均可享受“农场贷款、政府贴息、一年一单、利息各半、循环使用”的政策。
  “以前是大海捞针寻找客户资源,现在农业部门与银行合作,提供了全县家庭农场的基础数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银行放贷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完全可以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农行志丹支行副行长宋尧说。
  县内金融机构与政府积极合作,强化资金支持,优化信贷服务,建立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简化贷款流程。针对不同的家庭农场,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利率、期限,采取一次授信3年单笔期限最高1年循环使用方式,有效满足资金需求。2020年,金融机构发放产业发展贷款近2.5亿元,共计利息1125万元,县财政为家庭农场贴息约562.5万元,促进了家庭农场的蓬勃发展,达到了政府、农民、银行“三满意”效果。
  志丹县政府还与县人保、平安、阳光等7家保险公司建立协作机制,为家庭农场提供品种多样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示范家庭农场农业保险补贴力度,凡是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中省市县补贴的基础上再增加补贴40%。据了解,2020年,志丹县对全县307个示范家庭农场在苹果、小杂粮、食用菌、养猪等保险上共补贴30.6万元。
  今年40岁的韩东升尝到了信贷服务的甜头。从2016年起,韩东升接连注册了“志丹黄芥油”“志丹小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此来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今年4月,筹划已久的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利用银行贷款如期建成。投入生产后,预计比去年增收100多万元。
  3 示范带动 家庭农场越办越红火
  一眼望去,永宁镇麻湾村郝文龙的家庭农场苹果树果实累累,长势喜人。
  2020年是郝文龙的丰收年,农场苹果卖了65万元。8月份,他的家庭农场创建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尝到种苹果的甜头后,郝文龙除了精心管理果园外,还在2017年成立了志丹县红大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已有80户240名果农加入该合作社,果农户数和果园面积占全村的90%,社员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作为新型经营主体,不仅要种好苹果,还要卖好苹果。‘富脑袋’很关键,一定要用新的管理技术、新的经营理念及新的战略思维,争取让自己的产品迎合消费者、赢得市场。”“80后”的郝文龙说,“去年,通过网络销售、批发商订购、个人团购,总共帮农户卖了100余万斤苹果,社员果业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从销售末端到产业链前端,郝文龙介入苹果产业越来越深。
  群雁要靠头雁领,家庭农场也不例外。志丹县大力鼓励干部职工、乡贤名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创业和下乡创业,定期召开“劝老乡、返故乡、建家乡”家庭会,宣传返乡创业政策,动员大伙投身家乡建设,不断激发人们创新活力创业潜力,打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选派200名有情怀、有资源、有经验、有能力的科级干部,采取“人岗分离”的方式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100人,比例达到91.7%,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人才“活水”。同时,出台了《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十条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文件,县财政每年列支80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集中打造16条苹果产业带、3个棚栽业示范区、46个规模化养殖场,催生了一大批像郝文龙一样的返乡创业者,在乡村的沃土上挥洒汗水、收获梦想,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向富裕。
  50岁的顺宁镇宋庄村宋怀江幸福写在脸上:“俺家的家庭农场,人均收入5万元以上,这搁以前想都不敢想。这好,那好,都不如收入增长好。这甜,那甜,都不如荷包鼓着甜!”
  “家庭农场越办越红火,发展质量日益提升,已成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产业兴旺的着力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