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凤娥在清扫路面 记者 彭琛 通讯员 吴龙迪
六月的太和山,鲜花正艳。天刚微微亮,家住富县茶坊街道北教场村的贺凤娥老人出门了,顺着家门口的小路,她佝偻着身躯,来到了309国道旁的人行道,一把扫帚,一件防尘外套,一个磨得泛白的簸箕,是她全部的“装备”,低头、弯腰,再低头,再弯腰,此时,唰唰唰的扫地声、啾啾啾的鸟鸣声和偶尔路过的汽车鸣笛声,一下子汇成了太和山上最美的音符,回响在北教场村的上空。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贺凤娥就义务干起了清扫道路两旁垃圾的活儿,如今青丝换白发,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慢性病、腰椎疼……由于常年弯腰,贺凤娥腰肌劳损严重,时常要靠止痛药支撑,可是她总是笑着说:“比起过去的苦日子,现在真的幸福多了。”
今年77岁的贺凤娥是交道镇贺尧科村人,父辈都是农民,虽然只读到三年级,但是她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求,报纸、宣传墙都是她汲取“营养”的“乐土”。“那时候每天干完农活儿,我就拿着报纸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遇到生僻字我就找村里识字的长辈学习,渐渐地,我可以独立看完一份完整的报纸。”贺凤娥骄傲地说。后来,有了一定知识储备的贺凤娥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于是在1973年经过多方考察,她终于如愿。“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一天,当时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党旗前光荣宣誓,也是从那一天开始,我暗暗发誓一定不能辜负党的信任。”贺凤娥说。
年轻时的贺凤娥是干农活儿的一把好手,由于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她不仅需要拉扯6个儿女,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那时候交通不便,贺凤娥就用架子车拉着老人到镇上打针换药,酷暑没有打消她的念头,风雪没有阻断她的步伐,一坚持就是5年。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被她的孝心所打动,纷纷选她当妇女代表,而贺凤娥却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后来,陕北地区掀起了植树造林的热潮,身为共产党员的贺凤娥带领全村青壮年到20公里外的界子河坡植树,几匹骡马车、一大口袋干粮,一走就是好几天。“为了不耽误时间,有好几天大家都是连夜奋战到天明,累了就在烂窑洞里休息一会儿。”作为榜样的贺凤娥,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所有重活儿、累活儿她都冲在最前。有一次遇到了沙尘天气,干了一天活儿的贺凤娥满脸都是沙子,可是她却全然不知,等到晚上才发现眼睛已经红肿得不成样子,村民们看到后纷纷劝她休息,她却说:“少一个人干活就要多一个人出力,我还能坚持。”从那以后她多了一个绰号——“铁娘子”。
1987年,贺凤娥跟随丈夫从鲁家庄搬到了太和山脚下,由于山高路陡,电线杆拉不上去,她便主动带领村民栽杆拉线,经过数天努力,住在山上的居民终于有了照明电。“看着村民都能用上电,我心里比吃了蜜都甜。”贺凤娥说。
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美丽的太和山脚下通了公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来此旅游。夏天山上亭台楼榭,可供市民消暑健身,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便有民间组织的庙会,邀请名家戏团助兴,引得人们扶老携幼,或看戏娱乐,或焚香朝拜,沿街小商小贩生意红火,一派热闹景象。“太和山作为旅游景区,每年有那么多游客来到这里,而309国道的干净与否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这个城市的整体素质,所以我有义务把它打扫干净。”贺凤娥说。
记者手记:
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好事。贺凤娥老人作为一名已有48年党龄的老党员,年轻时是“大干、苦干”的妇女代表、年老时是吃苦耐劳的义务清洁工,看着屋里一张张泛白的荣誉证书,老人笑着说:“即使获得再多的荣誉、有再多的头衔,我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