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郝莉萍 记者 刘小艳
“沿河湾越来越好了,看到大伙的笑容,我很高兴。用满腔的工作热情,让老百姓越过越好,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也是永不更改的目标。”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安塞区沿河湾镇党委书记刘政立足沿河湾镇区位、产业、经济等优势,确立了“党建统领全局、产城融合发展、区镇一体振兴、服务均等小康”发展战略,通过大胆创新发展,辖区内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幸福感日益增强,沿河湾镇也荣升为国家级重点镇和全国文明村镇。
产业接地气,长效致富有底气
夏日,走进沿河湾镇茶坊村的蔬菜生产基地,到处是繁忙的景象。
在村集体经济培育基地,大棚里蔬菜长势喜人,菜农们和商贩正忙着将采摘好的蔬菜过秤、装车,看着自己辛苦劳作带来的收获,菜农们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我们家的黄瓜质量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打电话订购的客户很多,专门上门采购的也络绎不绝。”茶坊村种植户王凤耀高兴地说。
大棚蔬菜是茶坊村的支柱产业,通过政策的有效帮扶和村民们的辛勤努力,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茶坊村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刘政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举措,在他的带领下,镇党委结合实际,依托全镇良好的产业基础,按照“苹果产业抓整理、蔬菜产业抓营销、畜草产业抓规模、羊子产业调结构、有机杂粮创品牌、花卉种植促旅游”的“三抓一调一创一促”工作思路,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在全镇构建了新型产业发展体系。
目前,沿河湾镇累计建成设施蔬菜大棚4870座、拱棚1450座,山地苹果5.5万亩,建成年存栏万只的标准化湖羊养殖场3个、规模化养殖场67个。引进年产30万只肉羊深加工项目、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个,贾家洼生态示范园及花卉种植基地、10万只蛋鸡场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扶持餐饮、商贸等服务业364家。
刘政说:“现在全镇脱贫户长效致富产业达到了全覆盖,全镇15个村村集体经济总量达2558万元。”
问计“老书记”,文明新风促振兴
在沿河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一个“老书记”工作室。
这个只有2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成为了老百姓倾吐心声、解除烦恼的大平台。三位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老党员轮流坐班,帮助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协助处置村里的难事,并积极为振兴乡村建言献策,帮助村“两委”理思路、谋发展。
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2019年7月,刘政在沿河湾镇创新推出“老书记”工作室。刘政介绍说,“老书记”工作室,不仅给老书记们发挥余热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党建品牌。老书记们扮演着政策法规宣传员、党建工作协管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文明新风倡导员和矛盾调解员五种角色,培养造就了一批农村理论宣讲的“土专家”。“老书记”工作室创新走出了一条党员教育的新路子,也为群众解决烦心事提供了一个新窗口。
1969年入党的原茶坊村老支书高树林,如今每天都往返在家与工作室之间,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帮村民解决四五件事,现在大家都习惯了,有事便会来‘老书记’工作室寻求帮助。”高树林说。
截至目前,沿河湾镇15个村的“老支书”工作室,4个村的“新时代讲习所”“村史馆”,帮助村上化解征地拆迁、邻里矛盾纠纷、村集体利益分配、土地流转等群众反映突出问题30余起,不仅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促进了乡风文明大转变,而且助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此基础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推广了“习语”广播室、政策“小喇叭”、红白喜事简办、能人爱心驿站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干部群众在广播里听思想、生产中悟道理。目前,沿河湾镇22个支部均达到标准化建设目标,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村2个,市级党建综合示范村2个,区级党建示范村7个。
“推出‘广播室’‘政策小喇叭’和‘老书记’工作室,就是为把群众最关心、最揪心、最烦心的事情解决好,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让干部受到教育,群众得到满意。”刘政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