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会议旧址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组织部分党员在瓦窑堡会议旧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任志贞烈士
李耀红夫妇在大棚里栽种辣椒
周国宝正在给猪喂食
周国宝夫妇在干净整洁的院落中
贾保飞正在给苹果幼苗拆膜
秀延河知道,灯盏湾有伟大的革命友谊;“革命的一家”38人参加革命,9人献出宝贵生命;被子要留给娃娃们盖,因为将来是他们的;革命者,铁牢可坐穿,壮志不能变;海棠花在19岁那年永远盛开;“人民共和国”的强音在瓦窑堡奏响……
高柏山见证,从县到市,子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将转型升级嵌入高质量发展肌理,老百姓的产业越做越大,日子越过越美,幸福的生活绵又长。
追过去,看现在。“延安13年·沿着先辈的足迹”融媒体采访组一行走进子长,忆先辈峥嵘岁月,看今朝追赶超越。
★红色故事
瓦窑堡会议:“一次极关重要的会议”
“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打垮,这是有目共见的真理。”
1935年12月27日,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是瓦窑堡会议制定的党的基本策略和任务。站在瓦窑堡会议旧址的小院里,原子长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魏建雄介绍说,直罗镇战役胜利后,党中央就在瓦窑堡召开了“一次极关重要的会议”。瓦窑堡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出适合新情况的完整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和军事战略,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
“怎么办”的问题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1935年10月,当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民族危机已分外严峻。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着古老的中国,一步一步,大大加快了企图独占中国、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步伐。“今天不同了,日本帝国主义已经显示他们要向中国本部前进了,他们要占领全中国。”“这种情形,就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然而,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国民党政府依然采取步步退让的政策,依然叫嚣“攘外必先安内”。
中华民族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急遽上升,全国各地开始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在日本炸弹的威力圈及于全中国的时候”“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即使在党内,在“左”倾教条主义的长期干扰下,当时党内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关门主义。“革命的力量要纯粹又纯粹,革命的道路要笔直又笔直。”
为彻底克服这种错误倾向,适应形势的要求和切实有效地发展和巩固自己的力量,迅速开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到25日,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
子长市县城二道街上田家院的几孔普通的砖窑,见证了那次改变时局和国运的会议。走进瓦窑堡会议旧址,迎面是一排5孔坐西面东的砖窑。推开中间窑洞木门,走进会场,2张八仙桌拼成会议桌,6条长木凳和炕头就是与会人员的座椅。窑掌上悬挂的巨幅油画,一下子把人的思绪带回那段峥嵘岁月。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会上,毛泽东同志在主题发言中深入分析了各阶级对抗日的态度,指出: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它具有两重性,在亡国灭种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25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目前政治形势已经起了一个基本上的变化”,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议》的一大亮点在于对过去“左”倾关门主义的批判,强调“党不能空谈抽象的共产主义原则,而必须大胆地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策略,去组织和团结千千万万民众和一切可能的革命友军,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目前党内的主要危险是‘左’倾关门主义,必须坚决加以纠正”。决议强调:“在目前说来,‘左’的关门主义,是党内主要危险。”
对此,魏建雄介绍说,这次会议不仅完整地制定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而且通过深入批判和纠正党内的错误,为抗战期间统一战线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学会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指导中国革命运动,说明我们党已经在总结革命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中成熟起来。
共产党要当“两个先锋队”
面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织的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要“同全中国一切爱国党派一切爱国同胞永远地团结起来,克服新的困难,动员新的力量”,才能“达到驱逐日本帝国主义”的目标。
瓦窑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
“人民共和国”的强音在这里奏响
在蓬勃发展的抗日形势下,红军向何方发展,是党中央亟待解决的重要战略问题。党和红军领导人围绕军事战略问题,特别是红一方面军的发展方向问题,曾有各种不同的设想和意见。
瓦窑堡会议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1935年12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瓦窑堡会议上作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报告。同日,根据他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向全党全军明确战略任务。
党的总任务是“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
党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猛烈扩大红军”。
为争取更多的阶级、阶层加入到统一战线中来,瓦窑堡会议对党的具体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决议规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
为什么要把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呢?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时说:“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改变为人民共和国,这是因为日本侵略的情况变动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不但小资产阶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性。”“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联盟的政府,那末,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
从此,“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坚忍不拔、血战到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任志贞:永远的海棠花
采访组在子长市玉家湾镇任家砭村,顺着柏油马路一侧拾级而上,追寻陕北第一位女红军指导员的足迹,来到了任志贞旧居。任志贞已离我们远去,但院落间的海棠花依然盛开,她那坚定革命信念、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在陕北高原久久传颂。
任志贞生于1914年,原名任海棠,因母亲梦见海棠花而取名。她的父亲任广盛是早期的共产党员,受父亲影响,任志贞从小识字明理,倾向革命。1927年,安定县农民运动兴起后,任志贞任校儿童团团长,成立天足会,发动妇女剪发放足,配合农会打土豪、斗地主,成为享誉四方的女豪杰。
1930年秋,任志贞的父亲任广盛因抗税被国民党当局逼死,任志贞与县长交涉,迫使官府答应惩办凶手,免除了群众的“剿共”粮款。同年冬,任志贞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名“志贞”,以铭心志。1932年,任志贞考入瓦窑堡第二高小。她经常在学校组织的演讲会上演讲,积极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宣传抗日救国道理。
任志贞的堂侄任维亭现年69岁。据他回忆,小时候父亲经常给他讲述姑姑的故事。“我姑姑任志贞虽然是个女娃娃,但她就像男子一样,胆大,敢闯敢干。”任维亭说,任志贞大概十四五岁的时候,经常半夜出去为地下共产党送信。有一次,她在送信回来的路上碰到了两只狼,任志贞拿着棍子打狼,一边打一边走,狼一直紧跟其后,直到回到村里,狼才退走了。
“如果是一般的女娃娃,半夜三更碰到狼早吓傻了。可我姑姑一点都不害怕,她刚送完信回来,又让她送信,她毫不犹豫就出去了。”任维亭说。
1933年5月,国民党军在瓦窑堡大操场集会,宣扬“剿匪”战绩。任志贞把“打倒国民党反革命派”的标语扔进了会场,闹得会场秩序大乱,敌军四处搜捕她。为了安全,中共组织把她接回任家砭。回到家乡,任志贞从陕北特委寻来了油印机,编写刻印传单,到处散发张贴。她还化装去瓦窑堡侦探敌情,把游击队的伤病员接到家里,精心护理,等伤病好了再送回部队。
1933年6月,任志贞参加陕北游击队红一支队,任一分队政治指导员,成为陕北第一个女红军和第一个女指导员。
1933年7月,任志贞参加游击队。她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双手打枪本领,在安定和延川边境一连打了几场胜仗。在对党组织争取过来的旧武装干部白德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二人产生爱情,结成革命伴侣。
在婚礼上,白德胜说:“你是念书人,咱是大老粗,论人才不行,要银钱没有。”
任志贞深情地说:“你说的我都不要,只要你有一颗革命到底的心,你能办到,我就满足了。”
白德胜坚决回答:“能办到,为共产主义我死不回头!”他把自己心爱的手枪送给任志贞说:“这是咱们的结婚礼,也是咱们的护身宝。”战士们热情地赞扬他们:“一对青年结鸳鸯,两颗红心献给党。”
1933年9月,任志贞女扮男装和游击队员们杀掉了恶霸地主“刘干棍”,群众奔走相告,她的威名一下子传开,敌人扬言要活捉她。
1933年11月,因叛徒戴宗智出卖,任志贞在绥德田庄被捕。她被押送到瓦窑堡城内,与先于她被捕的丈夫白德胜关在同一座监狱。
敌人对任志贞用尽酷刑,她昏死过去,又被用凉水泼醒再受审:“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在哪里?红军游击队在哪里?”任志贞怒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经过一次次的严刑拷打,她的手指头几乎被勒断,腿也被“老虎杠”压伤,但她始终矢志不渝。
敌营长张建南对任志贞说:“想好了吗?年轻轻的,你要是说出共产党员和游击队员的名单,就放了你,否则别想活着出去,世上哪有不怕死的人?”
“我就是共产党员、游击队员!”
敌人拿了一张自首书要任志贞签名。叛徒戴宗智进来,无耻地对她说:“志贞,你就签名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任志贞对叛徒恨之入骨。她把自首书撕碎扔到叛徒脸上,大骂:“狗叛徒,你签吧,这是你的事!”
张建南不解地问:“你已经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游击队员了,为什么还不敢签名?”
“承认我是共产党员是要和你们斗争到底!承认我是游击队员是要把你们全杀光!我头可断,血可流,签名办不到!死了你们的贼心吧!”
张建南从任志贞口里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年关当天,张建南让看守端来饭菜说:“任志贞,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是今年最后一天,让你吃午饭,但你说了还不迟。”
任志贞猛然操起一盘子菜打在张建南身上。张建南狂怒道:“好厉害的女共产党员,你不吃这碗饭,也要杀你!”
“共产党员你们是杀不完的!”
张建南带领刽子手打开牢房,将任志贞和她的丈夫白德胜五花大绑,押赴瓦窑堡南门外刑场。一路上,任志贞、白德胜昂首挺胸,并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夫妇俩被敌人双双杀害,那一年,任志贞年仅19岁。
“行刑的时候,敌人让我姑姑跪下,她一把甩开敌人的胳膊,始终不跪,站着行刑,中弹后迎面倒下。”任维亭说。
马文瑞任中共安定县北区区委书记时,曾居住在任志贞家。当有人说“任志贞是刘胡兰式的英雄”时,马文瑞纠正道:“应当说刘胡兰是任志贞式的英雄。”
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杨买荣表示,在革命时期,全国参加革命的女同志很多,但真正意义上拿枪反抗的并不多。任志贞对党非常忠诚,党组织交给她的任务,她总是冲在前面,并成为第一个拿枪的女红军指导员、西北地区的女政工干部,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新中国成立后,党组织追授任志贞“妇女解放的先锋”“革命青年的典范”等荣誉称号,她的英雄事迹被编为歌剧《任志贞》和电影《夫妻英烈》,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百姓幸福故事
日子甜富美 幸福绵绵长
君到子长,幸福绵长。
初夏的秀延河畔,高柏山下,百绿竞繁,千红争妍。
曾记否,就在这里,谢子长把自己养伤时仅有的“一条被子”,送给了没有被子的老乡的娃娃盖。
看现在,子长市老百姓的产业越做越大,日子越过越美,幸福的生活绵又长。
脱贫致富 幸福生活节节高
“谁能想到,这才几年的工夫,我的生活就彻底变了样。”李耀红,李家岔镇徐家砭村村民。这位56岁的陕北汉子,靠着政策、靠着勤快,与现任妻子刘海梅一起,让因病致贫的家庭“扛硬”地站了起来。
大棚里,夫妻俩正在栽种辣椒,一个栽苗,一个浇水,一递一下,配合娴熟。两座大棚就建在院子里,苗是自家棚里育的,水是院里的自来水,就连地里上的肥都是自家养的黑猪猪粪。
夫妻俩一边手里快速地干着活,一边和记者说着他们这几年的脱贫致富“翻身仗”。
“我们是半路夫妻。她前头的男人和我前头的婆姨,都害了病。”李耀红说,人最后还是都离开了,也给两个家庭各留下一屁股的债务,加上孩子们上学,日子越过越难。
子长人骨子里硬气,怎能向苦难低头。李耀红和刘海梅开始携手搭伴过生活,用勤劳和勇敢向贫穷宣战。
时代号角,脱贫攻坚,老百姓的日子换了人间。
“生在了好时代!要是旧社会,这一家子人就是讨吃要饭往死饿。”刘海梅说,“政府给我们建起了两座大棚,自己一分钱没花。还有厕所、猪圈、自来水,都修得好好的。”
“这样的好日子,咋还能穷过?”李耀红两口子靠着勤快坚韧,奋力往人前奔。“我们种大棚,一年收入七八千元。还种十来亩玉米,养几头猪,我自己又是瓦工,揽一天工就挣350元。”李耀红高兴地说,家里的“饥荒”早就还完了,现在的日子不仅有得花,还有得攒。
李耀红两口子的这个“翻身仗”,是子长曾经的2万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缩影。5年时间,子长市10134户2668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779元提升到2020年20254元。老百姓的路越走越宽,水越来越甜,病能看得起,学能上得好,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好。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钱挣,不仅脱了贫,还更要致富。
坐在明亮宽敞的平房里,李耀红两口子说着现在的好生活:“我们现在啥负担都没有,有得吃,有得攒,趁还能干得动,勤快些再好好挣上几年,帮娃娃们买房买车都能出上大力气。”
奋进小康 日子越过越好
“老周,你娃娃都在城里工作,你们两口子咋还不去过过城里人的生活?”
“不去!咱家里有产业,生活又自由,还不比城里人的日子美?”面对村里人的疑惑,周国宝毫不犹豫地回答。
今年54岁的周国宝,是徐家砭村的养殖户,养猪已经超过10年,远近闻名。靠着养猪事业,他供出去两个大学生,孩子们现在都有好工作。
“小子今年27岁,在银川的电力建设公司工作。女子毕业后就在延安的石油产业上干,工作都还行。”周国宝翻着手机相册里孩子们的照片给记者看,“我婆姨这两天高兴坏了,过个母亲节,儿女都给发了500块钱的微信红包,乐得合不上嘴。”
带着记者去猪场,走在徐家砭村平坦的柏油路上,周国宝念着如今的好日子,回想小时候的苦生活。
“我小时候吃过糠。那时候,南沟岔、涧峪岔、李家岔,这三岔最穷。现在的娃娃们想不来,一家四五口人,土炕上铺块烂席子,全家人盖一条被子睡觉。啥吃的都没有,没粮食,吃糠都不好找。”周国宝边走边说,“你再看看现在,脚下的路平衍衍的,山上种的全是果树、大棚和小杂粮,家家箍了石窑还盖平房,吃的、穿的不用愁,住的、用的都是好东西……”
好日子说起来说不完。转眼来到猪场,门一打开,百来头猪看到主人的到来,“嗷嗷”地兴奋叫唤。“我从2009年就开始养猪,种猪、肉猪都有,自己育猪苗自己养,规模基本保持在100头以上。”周国宝说,刚开始养猪那几年,确实也难了几年,“我们两口子没白天没黑夜地忙,猪饲料都是自己种的玉米,还种了3座大棚补贴猪场。两个人一年又一年从年头忙到年尾,没个歇的时候。”
“都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如今的好时代,咱受苦人,只要吃得了苦、受得下罪,日子就一定能过好!”周国宝的妻子边干活边接过了话头,“共产党对咱好,不管是搞养殖还是种大棚,只要你发展产业,就全力扶持你。”
小康路上,产业兴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子长市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扶持发展山地苹果产业、设施农业和畜牧业,逐步扩大小杂粮、薯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促推老百姓在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前年和去年,猪场收入都不错,每年40来万元,去年还给儿子在咸阳买了房。”周国宝感慨地说,“比起前几十年,现在的生活真是幸福多了。”
振兴乡村 美好事业在家乡
夕阳斜照,余晖撒金。在崖窑沟村山梁上的梯田里,一位穿着朴素、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一口地道子长话的中年汉子,正带着村民们在果园里给果树幼苗拆膜。一拆一放,一卷一收,动作干净利落,神情专注认真。
他就是子长市李家岔镇苹果产业大户贾保飞。看着蹲在黄土地上、全身心投入到果树幼苗上的憨厚身影,任谁都很难把他与“千万富翁”“成功人士”这些字眼联系起来。
可偏偏贾保飞就是这样一位村
里、镇上人口里的“大能人”。“小时候苦过,家里常常要靠借粮和别人救济维持生活,真的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贾保飞说,因为贫穷,他17岁就辍了学出门打工,能干的活都干过。后来当保安,凭借陕北人苦干实干的劲头,当上了未央保安公司副经理,成了别人眼中的“能人”。32岁,贾保飞做起了煤炭生意,比努力、拼奋劲,抓机遇、占市场,曾经的“穷小子”一步步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变成了众人口中的“千万富翁”,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
“我是土生土长的李家岔人,实际上还是原来那个‘山里娃’。”贾保飞说,“2015年,镇上动员我们返乡创业,我就回到了家乡,到现在已经7年了。”
子长是全国首批返乡创业试点县。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批又一批子长有志人士回到农村,回到家乡,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成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干起了反哺农业、振兴家乡的美好事业。
“咱们现在所在的崖窑沟村,我总共流转了35户农民的300亩土地,都种植了新品种山地苹果。”贾保飞说,1亩地170元租金,有经济实力的村民还可以带资入股,有劳动能力的可以在果园打工,实现了村民“土地流转有租金,带资入股有股金,果园打工有薪金”,这样下来,一户农民平均一年能拿到9000元左右的收入。
返乡创业后,贾保飞已经逐步在石家湾村以同样的方式建起了500亩山地苹果,组建了旺盛山地苹果专业合作社,带着村民一起发展山地苹果产业,加快推进家乡振兴,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老家的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子长大地奏欢歌,幸福日子绵又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勤劳勇敢的子长儿女用奋勇前行、幸福美好向党献礼。
本版稿件由记者 干雄焱 薛星亮 刘彦 杨亮 李欢 周欣 通讯员 李红梅 李明 采写照片由记者 祁小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