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绿水青山是鼓乡
——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安塞分局“十三五”工作纪实
  通讯员 路向阳 记者 李江峰
  过去“抓一把黄土风刮走”,现在“山坡坡草草黄又绿”;昔日“风沙茫茫满山谷”,如今“山丹丹花开又一年”,曾经“大风从坡上刮过”,而今“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十三五”以来,安塞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五年来,安塞的山越来越绿、土越来越净;五年来,安塞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三五”期间,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延河综合治理为主线,坚决打赢“蓝天、碧水、青山、净土”保卫战,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守护一片蓝天
  “蓝格英英的天上,飘着一朵云,一阵圆、一阵扁,一阵又像你的脸……”2020年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39天,这首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凸显了安塞的蓝天白云,也彰显了安塞区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显著成效。
  五年来,安塞区以加强环境保护、防治大气污染为目标,扎实开展扬尘治理、油烟污染防治、燃烧污染等专项整治,督促责任主体落实污染防治工作责任,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
  2017年11月,安塞区34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正式投放运营,同时建成充电站1座、充电桩35个,城区已实现电动公交车全覆盖,出租车、乡村道路班车全面实现燃气化。安塞区还积极防控机动车污染,加快推进老旧车淘汰工作,2020年度完成老旧车辆淘汰233辆,极大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清洁供暖,优化能源结构也是安塞区大力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安塞区率先实现“煤改气”供暖,并结合实际,分区域批次对沟渠、农村居民、农业生产、商业化实施清洁取暖改造,宜气则气,宜电则电。
  据统计,自实施“煤改气”以来,全区二氧化硫减排量达449.85吨,氮氧化物减排量达248.99吨,烟尘减排量达到509.6吨,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十三五”时期,安塞区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工作,推动解决一批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啃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硬骨头”。截至目前,6家工业炉窑企业机砖厂已完成脱硫塔的安装;搬迁洗车修车、石油机械、废品回购等涉污企业142家;1000平方米以上的9家餐饮企业已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完成城区15台燃煤锅炉拆改工作,源头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全区17个加油站实施油气回收装置及双层罐改造。
   保护一河净水
  每天傍晚,安塞区延河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乐土,沙滩、滑梯、凉亭、长廊,河岸边的垂柳随风摇曳,锻炼的人们步履轻盈,玩耍的孩子喜笑颜开……但曾经,这片0.6平方公里的城市休闲场所棚户区遍布、垃圾满地、污水横流。和这里一样,如今,安塞区一些“臭河道”经过综合治理,都变成了群众亲水、近水、乐水的休闲乐园。
  安塞地处延河上游,境内有延河、无定河、清涧河三大河流水系,其中延河流域面积2649平方公里,延河安塞段主河道长91.8公里,年径流量0.6亿立方米。延河安塞境内有杏子河、西川河、小川河、小沟河四条主要支流,全长93.43公里,总流域面积1593.4平方公里。近年来,安塞区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全面推行河长制,举全区之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延河水质显著改善,2019年4月至今稳定达到地表Ш类水。
  作为延河上游的县区,安塞区牢记“一河净水送延安”的使命担当,坚持把保护延河作为一项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在全市率先成立河长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副总河长,每条河流确定1名河道专管员。严格落实巡河管护责任,区级河长每月巡河不少于1次,镇级河长每周巡河不少于2次,村级河长按日常态化巡河,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安塞区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把清污、截污作为治标之举,全面开展“清河大行动”,坚决消除各类污染源,累计清除陈年垃圾2.6万吨,拆除河流两岸厕所2179座、畜禽圈舍616处,关停取缔洗涤和洗车场点24个,封堵直排口167个。扎实开展“双违整治”,关停取缔非法采石场点106处,拆除违法建筑1.2万平方米,搬迁涉污企业142家,污染隐患得到彻底根治。
  累计筹措资金6.4亿元,实施“五大治本工程”,完成一污运行系统改造和扩容建设、二污尾水提标工程,建成镇村小型污水处理站15座,延伸改造污水管网22.5公里,实现了集中排放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健全垃圾转运体系,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站1座,再生资源回收市场1个。同时坚持“建管并重”“专业管理”“市场运营”相结合的原则,委托陕西环保集团、标远集团对17座污水处理厂(站)进行运营管理,实现了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大力推进“清洁文明井场建设、原油管输、污水回注、生态恢复”四大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及注水站69个,注水井1970口,含油污水处理系统57套,生产污水实现全部回注。
  此外,安塞区制定出台了《安塞区污水收集排放管理办法》《安塞区垃圾管理暂行办法》,对所有建设项目排污设施规划、施工、验收等进行全过程审查监管,确保建设和运营管理有效衔接。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组建了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水务、城管、公安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工作组,近三年生态环境局立案83起,移送公安4起,共处罚金403万余元;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7起,纪委监委查处生态环境领域案件157起,追责问责198人。
   爱护一片青山
  盛夏时节,沿包茂高速向安塞区行驶,入眼的是满目青翠。山坡上、沟道里、崖畔上,到处苍翠欲滴,让人仿佛置身于南方的绿水青山中。
  据了解,目前,安塞区森林覆盖率达34.68%,绿水青山取代了曾经的黄土泥沙,成为了安塞新的绿色名片。
  青山保卫战,造林是基础,护林是关键。近几年,安塞区出现部分采石场非法经营,对全区生态环境破坏较大,造成植被破坏、大气扬尘,水资源及噪声污染。
  近几年来全区连续开展了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打击取缔非法采石场点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成员的非法采石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全区启动联合执法机制,通过采取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没收采矿工具、拆除电力设施、封锁道路交通、恢复植被等办法,将辖区内64处非法采石场点全部关闭。目前,进行资源整合注销的砖厂14家、石场2家,合格的共有12家,砖厂4家,石场8家。
  在取缔的同时,安塞分局通过采取项目治理恢复一批、植树覆绿恢复一批、自然封育恢复一批,对所有非法采石场点进行生态恢复。截至目前,通过植树绿化、增减挂钩、土整综合整治等措施人工恢复31处,21处不具备人工恢复条件的采石场正在自然恢复。
  呵护一方净土
  “生活垃圾有些物质不易被降解会污染土壤,比如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物质,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如果我们都能学会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就能够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6月5日,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中,安塞分局再一次开展了宣传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耐心地为广大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还为过路市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免费发放家用分类垃圾桶,让市民在家中就能便捷、规范地实现垃圾分类。
  “虽然现在我们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得不够多,但是实行垃圾分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每个居民都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市民张红伟说道。
  为推进土壤环境整体改善,打赢净土保卫战,安塞区深入开展了土壤污染详查,制定了《安塞区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监管企业名单》,推进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开展以治理八乱(乱堆、乱放、乱扔、乱撂、乱排、乱倒、乱贴、乱挂)、清理三堆(柴堆、草堆、粪堆)、美化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整治三道(河道、沟道、交通要道)为主的“净美安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累计清除生活垃圾1.25万吨,拆除乱搭乱建463处,清理三堆1476处,清理破损标语2509条,清理废弃窑房463处,整理河床257公里。
  同时,加快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招安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站1座,砖窑湾镇、高桥镇建成垃圾压缩站(转运站)3处;对镇村配设户用垃圾桶2.5万个、垃圾箱500个,建成“垃圾兑换银行”和爱心超市117处;实施土地综合整治1.03万亩,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2100亩;实施营造林6.28万亩。安塞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对原油开采区域井场内外历史遗留污油进行了开挖清理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开挖清理污油泥土5000余方,对打好净土保卫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在加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的同时,安塞区重视土壤污染源头监管;严防矿产资源开发污染,督促油气开采企业按区域或区块,自建或联建废弃物集中处置项目;通过土壤污染治理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综合提高土壤修复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新奋斗。安塞区生态环境部门将努力朝着建设绿色安塞、生态安塞前进,继续实施推进林业重点工程、流域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为安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