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21版
发布日期:
环境更加美好
①大美延安城
②游人在劳山国家森林公园观赏秋景
③苍鹭于飞,上下翩翩
④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抓拍的华北豹
① 南泥湾湿地生态公园天蓝、水碧、山清
② 黄河引水取水枢纽——延川县延水关镇王家渠村
③ 黄河引水康家沟水库
①延河美景
②蓝格莹莹的天
③居民将垃圾投放到定时定点分类收集房
④美丽的南沟
① 踏车赏花惬意行
  ② 绿色低碳生态旅游在甘泉兴起
③ 延安市科技馆500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投产,为实现我市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④ 农村安装了低碳环保的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夜间出行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历史上也曾是“水草丰美、谷稼殷积、牛羊衔尾”的富饶地方。然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由于战乱屯田、乱耕滥垦、肆意放牧、过度砍伐,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农业生产条件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延安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为实现圣地版图由“黄”变“绿”付出了艰辛努力,整地治沟、打坝造田、退耕还林……环境恶劣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延安人民把生态改善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中统筹推进,一幅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1999年,延安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退耕还林。2013年又自筹资金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新一轮退耕还林,25度以上坡耕地应退尽退,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077.47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9.4%,占全省退耕面积的26.7%、全国的2.1%,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47%,植被覆盖度达到81.3%,延安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拿2000年和2020年两张卫星遥感图作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绿色浸染到行政边界线,呈现出“绿肥黄瘦”的新面貌,延安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一个“绿色延安”已经形成。气象资料显示,如今延安沙尘天气明显减少。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20年的339天,入黄泥沙量从退耕前的每年2.58亿吨降为0.31亿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扎实推进
  延安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引领,深入研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以退耕还林、流域综合治理、治沟造地、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先行示范区。
  市上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相关措施办法加快实施。建立了市县信息报送联络机制,及时掌握反映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省政策动态、工作情况和各方面意见建议等。初步梳理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涉及延安的政策要点共9方面74条政策点,积极主动开展项目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731个,总投资9395亿元。
  环境质量改善
  延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2020年城区优良天数达到339天,创历史新高,细颗粒物PM2.5浓度降到32微克/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二,大气六项指标全部达到二级标准,首次进入国家达标城市行列。省考市6个国控面全面达标,断面优良比例高出中省目标27个百分点,改善后排名位居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第20位。累计建成清洁井场29703个、清洁矿井46个、污油泥处置企业11家、危险废物暂存点281个、钻井泥浆集中处置场9个,完成市县两级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一图一清单两报告”,全市土壤环境质量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确定164个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单元,划定生态红线面积8572.14平方公里,占全市行政区面积的23.15%,生态保护红线的总体格局和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三线一单”分类保护、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
  绿色低碳
  全市全面推行绿色低碳理念,科学分解节能降耗任务,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实行节能降耗工作问责制。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替代产品,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采取措施有效降低能耗。通过摸排新增高耗能企业节能审查办理情况、核查约谈能耗增长较快企业、高耗能企业停限产等措施,有效控制能耗过快增长。同时,积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进度,指导延安高新区等5个产业园区编制循环化改造方案,目前均已通过省发改委审查,确定为省级循环化改造园区。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2020年3月转入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