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8-29版
发布日期:
歌声里的延安岁月
《东方红》
《南泥湾》
《军民大生产》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拥军秧歌》
《保卫黄河》
   编者按
  延安时期,产生了《东方红》《延安颂》《拥军秧歌》《绣金匾》《南泥湾》《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保卫黄河》等一大批反映军民生产战斗的歌曲,几十年来,这些歌曲在国人中反复传唱,深入人心,激励着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东方红》
   作词:李有源 公木 作曲:李涣之
  歌词内容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
  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哪里人民得解放。
  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哪里人民得解放。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大救星。
   歌曲介绍
  《东方红》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
  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1903-1955)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

  《南泥湾》
  作词:贺敬之 作曲:马可
  歌词内容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到处呀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
  如啊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呀是江南,是江呀南。
  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鲜花儿送模范。
   歌曲介绍
  《南泥湾》是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一首陕北民歌。它诞生于1943年,此曲旋律优美、抒情,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歌颂他们把荒凉的南泥湾改造成了美丽的“好江南”。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南泥湾》是入选的十首歌曲之一。
  在大生产运动中,南泥湾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强烈吸引了许多知名人士,他们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访问,并写下了不少诗文。著名爱国将军续范亭的《南泥杂咏》,著名诗人萧三的诗歌《我两次来到南泥湾》,诗人何其芳的散文《记王震将军》等,都对南泥湾垦荒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
  1943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渐入高潮,作为“生产模范”的三五九旅,更是名震边区。这一年,延安军民精心筹备了慰问品,并带上文艺节目,到南泥湾去慰劳三五九旅全体官兵。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在负责准备文艺节目时,就想到应该排练一个和三五九旅有关联的节目。
  编创人员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构思出一个名为《挑花篮》的秧歌舞,由8位女演员挑着8对花篮,伴着插曲在台上表演,插曲歌词的最后一段名叫《南泥湾》。诗人贺敬之接到为该插曲创作歌词的任务后,结合自己对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特别是第三五九旅垦荒南泥湾的深刻认识和体会,充分酝酿、一气呵成写出了歌词,由马可采用陕北民歌的调式,为它谱了曲。
  秧歌舞《挑花篮》在南泥湾慰问演出中,极受三五九旅全体官兵的欢迎。王震高兴地走上舞台,与该节目的演员一一握手,并与她们合影留念。歌曲《南泥湾》就这样诞生了。
  歌曲《南泥湾》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同时也是一首常唱不衰的革命歌曲。在它产生的那个年代,这首歌曾激励了无数的人。即便我们今天再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仍然能够感受到歌词中包含的喜悦与激动之情。

   《军民大生产》
  作词:张寒晖 作曲:张寒晖
  歌词内容
  解放区呀么嗬咳
  大生产呀么嗬咳
  军队和人民 西里里里嚓啦啦啦 嗦啰啰啰太
  齐动员呀么嗬
  咳兵工队呀么嗬咳
  互助组呀么嗬咳
  劳动的歌声 西里里里嚓啦啦啦 嗦啰啰啰太
  满山川呀么嗬咳
  妇女们呀么嗬咳
  都争先呀么嗬咳
  手摇着纺车 吱咛吱咛吱咛吱咛
  嗡嗡嗡嗡吱(儿)
  纺线线呀么嗬咳
  又能武呀么嗬咳
  又能文呀么嗬咳
  人问我什么队伍(一、二、三、四)
  八路军呀么嗬咳
  自己动手么嗬咳
  丰衣足食么嗬咳
  加紧生产 西里里里 擦啦啦啦 嗦啰啰啰太
  为抗战呀么嗬咳
  歌曲介绍
  上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在陕甘宁边区及各根据地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源于劳动。1942年到1943年,音乐家张寒晖由关中来到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的城壕乡采风,被当地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深深感染,以华池县当地民歌《推炒面》为基调,创作出了《边区十唱》,后来在1964年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中,采用了这首歌曲,并且更名为《军民大生产》。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作词:凯丰 作曲:吕骥
   歌词内容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
  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
   艰苦奋斗,英勇牺牲,
  我们的传统。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歌曲介绍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军政干部的学校。学员中既有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也有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献身革命的知识青年。
  1937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1937年11月,为激励学员努力学习,肩负起抗日救国的责任,毛泽东让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凯丰为抗大谱写一首新的校歌,以取代原来的《红大校歌》。
  凯丰受领任务后兴奋不已,夜不能寐。他根据党中央赋予抗大的任务,望着一群群热血青年感慨万端。自抗大创办后,除来自红军部队和抗日前线的将士外,还吸引了一大批爱国之士。他们放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从海内外汇集于宝塔山下,寻找抗日救国的真理,探索民族救亡之道。这些爱国知识青年中,有著名专家学者艾思奇、任白戈等;有表演艺术家吕班、田方、孙维世等;有作曲家贺绿汀、郑律成等;有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冯玉祥的侄子冯文华、傅作义的弟弟傅作良。朱德总司令也把自己的儿子朱琦送到抗大学习。其中,还有国际友好人士朝鲜人武亭、越南人洪水等。
  当时,学员们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做的墙为黑板,在毛泽东同志亲自为抗大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校训的熏陶下,白天苦练杀敌技能,晚上伏案苦读。抗大创办9年多,共培训10多万军政干部。
  一幕幕感人情景让凯丰心潮澎湃。很快,他就将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的歌词交给了年仅27岁的青年作曲家吕骥。11月10日,吕骥反复吟诵着歌词,心如潮涌,一串串音符挟着强烈的感情喷涌而出,仅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他便完成了谱曲任务。全曲既有一般青年歌曲活泼、富有朝气的特点,又有进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和不断前进的气势。它形象地表现了抗大青年蓬勃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概。此后,由吕骥当场唱给时任抗大副校长的罗瑞卿等领导听。罗瑞卿激动地说,我听过不少校歌,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首歌。从此,《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从校园传遍延安,飞越万水千山,唱遍抗日前线,并一直传唱至今。
  为了弘扬抗大的光荣传统,1989年1月9日,作为抗大传人的国防大学在召开的首届党代表大会上,正式把《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确定为国防大学的校歌。从此,国防大学校园上空每天都飘荡着《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每逢集会、开学和毕业典礼时,学员们总是满怀激情地唱起这首催人奋进的校歌。这首歌激励着全校师生们奋发进取,为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而奋斗!

   《拥军秧歌》
  原曲:陕北民歌 填词:安波
  歌词内容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
  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
  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
  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
  天下闻名的朱总司令,
  一心爱咱们老呀百姓,
  为咱们日月过得美,
  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
  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
  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
  八路弟兄是个个能,
  保卫咱边区陕呀甘宁,
  帮咱们种来又帮咱们割,
  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
  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
  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
  你领情来我也领情,
  赶上那猪羊向啊前行,
  一心爱戴朱总司令,
  一心拥护咱八呀路军。
  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
  一心拥护咱八呀路军。
   歌曲介绍
  《拥军秧歌》也称《拥军花鼓》或《拥护八路军》,是一首陕北民歌。该歌曲表达了陕北人民对八路军和朱德总司令的拥护和爱戴,表达了对八路军以及朱德总司令发起的南泥湾等大生产运动的赞颂。

  《保卫黄河》
  作词:光未然作曲:冼星海
  歌词内容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歌曲介绍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由光未然、冼星海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曲调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的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