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淼查看果园套袋情况 通讯员 雷蕾 田伟 记者 孙艳艳
“四年驻村工作的艰辛付出,获得过许多奖励,但在今天拿到省级荣誉的这一刻,我想到更多的是在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和一名扶贫人的骄傲与光荣。”近日,刚刚参加完“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张一淼,胸前佩戴大红花和勋章,手拿荣誉证书,不禁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条信息。
张一淼是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的一名干部,2017年6月接受组织安排,带着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到洛川县交口河镇伏益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那一刻起,建设美丽乡村的“诗”在张一淼的脑海里,“远方”则在张一淼的扶贫路上。
精准帮扶暖民心
张一淼来到伏益村不久,就将村子走了个遍,了解民情,知晓民意。
在此过程中,张一淼了解到有不少贫困户的孩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在村创业又苦于没有资金,家人们为此而犯愁。
“有一天晚上8点多,贫困户屈小红来到队部说想聊聊天。在交谈中,他说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四处奔波也找不到工作,让我帮他想想办法。”张一淼回忆道。
“我是农民出身,特别理解农民的不易,能帮肯定要尽量帮。”张一淼回到延安多次给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领导汇报说明情况,得到局里的大力支持。通过统一考试,最终屈小红的子女屈文强、屈超来到延安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班。如今,屈小红逢人就说他们家能有今天的日子全凭张书记的关心和照顾。
张一淼还与交口河镇政府争取,安排公益性岗位7人、专岗1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申报,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
此外,张一淼和村“两委”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摘帽要求,层层分解任务,针对每户致贫原因,制定精准帮扶策略,落实帮扶责任,家里有残疾人员的就帮助落实低保和助残补助,家里缺劳力、缺资金的就帮助解决生产就业,家中有在校生的就帮助落实贫困生雨露计划助学金……经过不懈的努力,2018年伏益村顺利退出贫困村行列,村里23户6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招招巧除“拦路虎”
村集体经济收入,是整村脱贫考核的硬性指标。伏益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这是挡在整村脱贫路上的一只“拦路虎”。
面对现状,张一淼和村“两委”敢想敢干,积极探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思路,发动党员干部、经济能人和村民代表集思广益,收集村民群众意见建议;用好用活国家产业扶贫政策,保证村集体经济稳定获得红利。
“最初,村集体经济就是个空壳子,虽然400多亩的集体果园被承包出去,但钱要不回来,基本上没有收入。”张一淼说。为了消除影响村级党组织正常运转的这一大瓶颈,张一淼和村干部一起努力,想方设法最终理顺了集体果园合同,追缴回拖欠费用。
两年多来,张一淼积极主动对接,千方百计给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协调20万元资金建成15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把废弃闲置的面粉厂利用起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延安鲜原町包装制品厂,生产苹果发泡网;协调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投资83万元,扶贫专项资金30万元,村里自筹资金10万元,修建了一座冷库。如今,伏益村的村集体年收入达到了18万元左右。
着眼长远打基础
改善村级基础设施,既是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更是事关伏益村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张一淼和村“两委”为此想了不少办法。
为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张一淼与包扶单位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积极争取资金286.7万元,给村上安装了72盏太阳能路灯,修建了2500余米砂石化生产路,还投资10万元改厕119户;协调洛川县农税局、农经站、城管局、供水公司等单位,拓宽了村委会道路、常家塬小组巷道,硬化了常家塬小组生产路,修建了1个活动广场,解决了屈榜印、焦海录、屈株等贫困户的自来水入户问题,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家门口的巷道原来特别窄,卖苹果、拉肥料等都不方便,拓宽后大车都能通过,去果园的路变成了水泥路,再也不怕雨天走泥坑了。村里还给装了路灯,建起了广场,环境越来越好了。”伏益村常家塬小组村民常会成高兴地说。
如今,走进伏益村,硬化一新的巷道两旁绿树成荫,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夏天午后,老人们休闲纳凉,孩子们在打闹嬉戏,年轻人扭动着身姿跳起了广场舞,一盏盏路灯照得整个村子灯火通明,也照亮了村民的心。提起张一淼,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
醉过方知酒浓,扶贫方知情重。在伏益村的四年时间里,村民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踏实肯干的第一书记。张一淼也在这希望的田野上,播种希望,收获喜悦,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