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起县周湾镇边塞蓝湖龙舟大赛举行 ● 市民们在广场锻炼 ●碧水蓝天的南沟村 站在山顶上远眺满眼皆是绿 记者 王锋 通讯员 温巧莉
夏日时节,绿满全城。站在胜利山顶俯瞰吴起大地,洛河缓缓流淌,犹如一条蜿蜒的玉带,穿城而过;大街小巷绿树成荫,百花齐放,满眼青翠,生机盎然;县城四周群山环绕,青翠欲滴……这一幕幕赏心悦目的美景,凝聚着吴起全县上下铆足力气改善环境质量、下足功夫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
近年来,吴起县以强有力的举措保障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推动吴起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篇章。
1 掀起“绿色革命”
在吴起县的大吉沟里,坐落着一座国家级展览馆——全国退耕还林展览馆。馆内一张遥感植被覆盖图格外醒目,从图上来看,吴起县域被清晰地勾勒出来,生态环境的改变得益于1998年起在吴起大地掀起的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
吴起作为历史重镇、革命老区,已彪炳史册。据专家研究,汉代以前,吴起县是林草丰茂、牛羊塞道地区,生态环境较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地群众为了繁衍生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年年倒山种地、满山放牧,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是当时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人垦畜踏,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不堪重负,农村经济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牧越荒、越荒越牧”的恶性循环“怪圈”。
1998年,吴起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大胆作出了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逆向开发战略决策,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并于当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县整体封山禁牧。1999年一次性退耕155.5万亩。
“山是和尚山,沟里无水流,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回忆往昔,家住白豹镇王湾村的马贵富觉得苦不堪言,“从1998年退耕还林后环境慢慢变好了,天蓝地绿水清,每天我和老伴都要在家门口附近走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很愉悦。”
资料显示,2013年,吴起县以“十道川22条流域”为重点,以生态脆弱区和县乡驻地为框架,以“门帘地”“插花地”为突破口,凡是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全县累计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21.3万亩。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5万亩。
这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使吴起县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授予“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全国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结合试点示范县”“退耕还林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等荣誉。
“我县是全国退耕还林实施县中封得最早、退得最快、面积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县份,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的一面旗帜。”吴起县林业局局长崔江勇说。
2 刷新城市颜值
6月25日清晨,雾锁山头、空气清新,家住吴起县洛源街道宗圪堵社区的王志粉每天都在洛河边的公园散步。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每天要走上两趟。她钟爱洛河水的清澈和道路两旁的青翠,迎着夏日的微风,总会让她流连忘返。
以前的县城道路狭窄,河水浑浊。为改变这种环境,吴起县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城乡面貌大变样”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曾经的“脏乱差”变身如今的“洁净美”。
“现在县城的公园越来越多,绿化越来越好,春天百花齐放,夏天绿树成荫,秋天五彩斑斓,冬天银装素裹,一年四季都有着不一样的风景,我们在小县城也能享受到大城市的生活环境了。”王志粉说,她每天早上散步,下午在公园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很舒心。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一组组鲜活的数据折射出惠民工程;一张张优异的成绩单展示新担当。吴起完成县城主街道拓宽改造和建筑物外立面改造,新增大型公园3个、城市绿地3.2万平方米,硬化背街巷道7.5公里,新增停车位1580个,维修人行道、缘石坡750处,更换维修路灯900余盏,城市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2020年,我县启动6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其中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尾水回注利用、20座生态坝建设工程、4.8公里建成区雨污分流工程均已完工。”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吴起分局副局长高磊说,吴起县还加强对油气开采区、油泥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重点敏感区域防渗措施管理,建设地下水监测井并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2020年以来,全县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1831个,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全县上下多措并举,确保一河碧水出吴起。
夏日炎炎,唯有清澈见底的河水、漫山遍野的绿色能给人“降降温”,漫步在胜利山下、洛河之滨,昔日的黄土高坡已绿满山川,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3 林下养出“致富鸡”
走进吴起县白豹镇韩台村白治军的养殖场,一眼就能看见大小各异、毛色光亮的土鸡不停地穿梭于树林间,各自悠闲地觅食。
“现在我家的鸡日产蛋200多颗,每颗鸡蛋1.5元,每只鸡最高能卖到120元,我家的人均纯收入在不断增长,从今年1月份到现在,我家依靠养鸡和农家乐的毛收入已近10万元。”吴起县白豹镇韩台村村民白治军说。
白治军家有4口人,因其妻子患病、供孩子上学,导致其家庭经济困难,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2015年,白治军被识别为该村精准扶贫户。在包扶领导及镇村干部的帮助下,结合农户自愿的原则,白治军发展了林下土鸡养殖,当年他家就摘掉了“贫困帽”。白治军先后被评为吴起县劳动模范、全市脱贫攻坚脱贫之星等。
白治军的养殖场位于韩台村李渠子组,紧邻吴华公路,交通便利,距白豹镇政府驻地14公里,距最近的集市1公里。养殖场依托退耕还林成果,将鸡仔放养在林下,让其觅食野草、昆虫等天然活性食物,不仅降低了饲养成本,而且杜绝了有机饲料及抗生素的使用,从而提高了肉、蛋的品质。同时,鸡仔在林下分散饲养,排泄物通过自然降解,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让土壤更肥,更有利于经济林果的生长及挂果,实现林果业和养殖业的双重增收。
白治军的养殖场现有标准鸡舍4间共80平方米,散养场所1.2万平方米,目前,饲养柴鸡、芦花鸡、乌骨鸡、红玉王肉鸡共3000余只,其中待出售的各类肉鸡有近2000只。
2016年,白豹镇党委积极协调,为白治军申请项目资金5万元修建了一座大棚,白治军利用自家院落开办了农家乐,主营鸡肉剁荞面、鸡肉摊馍馍等特色小吃。同时,还将鸡舍的鸡粪还田,用于种植各类瓜果蔬菜,销售之余供给农家乐所需食材,自给自足的方式既达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又优化了生态环境,实现效益最大化。
“白治军家农家乐的鸡肉味道鲜美,土鸡蛋营养丰富,我经常带亲戚朋友来吃饭,顺便购买一些土鸡蛋,以后我还会光顾的。”前来就餐的焦先生说。
4 幸福日子进村来
“现在依靠乡村旅游,我家过上了好光景,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这样的日子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6月24日,吴起街道南沟村60岁的建档立卡户刘贵正悠闲地在大树下乘凉。刘贵告诉记者,去年村里举行了第一次全体村民分红大会,他家分到了4200元,今年7月村里还会分红。想到这些,刘贵乐得合不拢嘴。
刘贵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入股的事情,起初他并不愿意,认为村子就是个穷山沟沟,发展乡村旅游是天方夜谭。在村干部一遍遍地上门劝说下,刘贵同意拿出3万元试试。3年时间过去了,南沟村现在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刘贵不仅领取到了分红,还在度假村里打扫卫生,每月能挣1000元。
南沟村位于吴起县城东南25公里处,村域面积48平方公里,境内分布有绵延数十公里的秦长城,有农业学大寨时期建设的水库湿地,有退耕还林以来形成的茂密林草植被。长期以来,受限于落后的发展理念和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南沟村一直处于贫困边缘,耕地空置、村庄空巢、产业空心的“三空”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基本为零。2018年,南沟村注册成立了吴起县秦风水韵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7月,入股的村民领到第一次分红。
“2020年,我们村分红总额32.16万元,其中成员分红是每人100元,384户1300人,共13万元;公益慰问5户,每户2000元,共1万元;现金入股35人,分红18.16万元。今年以来,我们村已收入50多万元,7月还将举行分红大会。”吴起县秦风水韵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志雄说。
有了好的开端,如何让村集体经济长期发展下去,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成了村里的大事。经过考察研究,村上决定将南沟村打造成周边区域生态度假的重要目的地,把市场重点瞄准周边自驾散客和旅行社团客,打造以南沟水库为中心的“一心八点”景区。目前,已建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生态度假村,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选路子、改革发力搭平台、壮大集体促振兴”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今年以来,南沟村共计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收入50多万元。
“1996年我村人均收入660元,去年我村人均收入1.68万余元,在过去的25年里,我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5倍,这都是好生态带来的好日子呀!”谈及收入,闫志雄高兴地说。
看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村民们都有了新的打算,有的计划开店,有的想自费增加新的游玩项目,有的决定把自家的土特产拿出来销售……
现在,像南沟村这样村集体经济发展红红火火的村子在该县越来越多。下一步,吴起县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乡村振兴、生态旅游等,进一步美化生态,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