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小兵(右一)向游客分享“七大”故事 记者 高乐
开栏语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可歌可泣的百年历史,是共产党人前行的动力。当前,我市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正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也积极响应,学党史、讲党史,悟思想、聚共识,进一步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出来的巨大政治热情转化为推动政协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用实际行动献礼建党百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本刊开设“政协委员讲中共党史”栏目,邀请各级政协委员结合自身履职工作讲述学习党史的所思所想所获,引导更多的人重温党的光辉历程,让更多的党员群众忆初心、守初心。
走进党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杨家岭,第一眼就望见巍然矗立着的中央大礼堂,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座礼堂召开的。
在这座礼堂背后,有着怎样曲折动人的故事?“七大”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民盟延安市委副主委、延安大学教授张小兵。凭借多年的历史文化研究经验,张小兵将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娓娓道来。
记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已经召开了19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19次大会中,“六大”与“七大”之间相隔了17年之久。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七大”迟迟不能召开呢?
张小兵:事实上,党的最高领导层对召开“七大”,曾有过多次动议和酝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又不得不再三向后推迟“。七大”多次延宕的最大因素是动乱和战争。
实际上,早在1931年1月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就曾有过准备召开“七大”的动议。但此时苏区一直忙于反“围剿”,之后进行长征,长征结束不久又发生了“西安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党中央工作重点。所以,中共中央一直无暇顾及“七大”召开。
1937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并成立了“七大”筹备委员会,但此时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任务繁重,再加上王明会后即前往武汉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等原因,这个委员会并未开展实际工作。
193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开会,讨论关于召开“七大”的有关事项。任弼时在会议结束后前往苏联向共产国际作了汇报。当年的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召集“七大”的决议,对“七大”报告的起草、议事日程、代表分配及产生办法等问题,作了若干规定和明确指示。1939年6月和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先后两次向各地党组织发出选举“七大”代表的通知,并要求当年9月1日前确定代表人选。但不久国民党顽固派接连发动了两次反共高潮,我党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领导军民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和粉碎日寇扫荡上,召开“七大”的事又一次被搁置起来。
1941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于当年5月1日召开“七大”,但不久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中共中央和各根据地又把精力放到反“扫荡”和克服困难上。1943年7月17日,中央书记处向中央政治局提出在8个月到9个月内召开“七大”的建议。8月1日又发出了《关于“七大”代表赴延安出席大会的指示》。后因中央政治局重新召开整风会议,已经启动的会议进程再次中断。直到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召开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正式决定了“七大”召开的日期和议程,为“七大”召开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虽然“七大”最终顺利召开了,但鲜为人知的是,出席会议的700名代表是历尽艰辛才到达延安的。由于战乱,代表们去延安的路程可谓困难重重,险象环生,有的甚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但对党的忠诚、对延安的向往,使代表们历经艰险汇聚到了宝塔山下。
记者:“七大”会址肃穆而庄重,其背后经历了哪些曲折?
张小兵:与“七大”开会的时间数度变更一样,会议地点的确定也是反复了多次,最终才落脚延安杨家岭的。
起初,中央考虑由于日军飞机经常轰炸,我们又没有有力的防空武器,所以会址应该选在比较隐蔽的地方,于是就选在了安塞县。但安塞交通不便,距离延安太远,且物资匮乏,代表们的食宿和交通无法解决,所以就放弃了这一方案。
之后,又选择了离延安较近的枣园。枣园树木密集高大,便于防空,距离延安也不远,物资供应也没问题,于是开始动工修建窑洞和礼堂。但后来发现,选择的枣园后沟地方太小,住不下那么多代表,且这地方只有一口水井,而且水质很差,难以满足几百人同时吃水用水,最终只好又放弃了这一方案。
经过中央综合考虑,会址最后定在了杨家岭。这里地势开阔平坦,并有很多现成的窑洞,基本上可以满足代表的住宿,只需建一座开会用的礼堂就可以了。
杨家岭原来有个礼堂,因火灾被烧毁,但地基尚在,于是便请来设计人员重新设计。1941年底开始在原地基上动工修建。由于当时召开“七大”还处于保密阶段,很多人觉得在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大兴土木是铺张浪费,为此还向中央提出了不同意见。1942年礼堂完工,礼堂体现了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外观为苏式设计,内部为陕北窑洞石拱设计,这也是当年延安唯一的有木梁和木柱的大型建筑物,可容纳千人开会。
因为党的前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是在别人修建的房子里开的,所以当朱德看到礼堂时很感慨地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开代表大会。”
记者:为什么说“七大”在百年党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七大”留下的精神哪些值得继承和发扬?
张小兵:“七大”历时50天,主要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二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了党章;三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在走向成熟。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经过24年的奋斗,特别是经过空前规模的整风学习,使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第一次大的历史性飞跃,是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民族解放事业从探索行进向胜利前进的伟大转折。“七大”也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在新时代,“七大”给我们留下的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有很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批评和自我批评)、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党员的权利义务和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传承、弘扬和发展的,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