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温巧莉
盛夏的清晨,漫步在洛河之滨的长征广场,满眼蓝天白云,河水清澈见底,漫山林草茂密,人们真切感觉到吴起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吴起县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点,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近年来,吴起县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科学治理 守护一片蓝天
“以前这里经常有沙尘暴,有时候晴空万里,突然会刮起遮天蔽日的大风,让人睁不开眼睛。现在环境好多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生活在这么美的环境中,大家心情都舒畅了不少。”吴起县石油小区居民马强说。
近年来,吴起县深入实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推进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全县已完成91台35蒸吨/时以下燃煤锅炉拆改工作,安装在线监控9套;2018年以来,淘汰老旧车辆77辆,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200余辆;城区道路实行“全方位、定时段、机械化”清扫,建设工地全面推行“六个百分百”标准;建立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目前已精确核发排污许可217家;调整产业结构,淘汰建筑行业落后产能企业7家;全县296家餐饮店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建立9个废旧农膜回收点,累计回收废旧农膜2.6吨,补贴秸秆饲料化机械104台。
据统计,今年截至6月底,吴起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49天,综合指数为4.32,蓝天白云已经成为吴起的“标配”。
多措并举呵护一河碧水
“县上按照‘刚性治标、系统治本’的治水思路,紧盯断面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目标任务,积极落实‘控污、截污、清污、减污、治污’五大工程,确保一河碧水出吴起。”吴起县水务局局长宗明远介绍道。
吴起县强化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三水统筹”,通过项目建设、养殖搬迁、城区截污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有效处理等措施深入推进工业源、生活源和农业源“三源”治理。已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尾水回注利用、20座生态坝、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站)18个、6.8公里的雨污分流工程等22个水污染防治治理项目建设,让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节约循环利用,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完成全县加油站双层罐改造17座,禁养区养殖场全部搬迁,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20个,建成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助试点5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1%,使全县人居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通过碧水保卫战,金汤出境断面水质发生了喜人变化,Ⅲ类水质比例从2018年的8%提升至2020年的41.6%,劣Ⅴ类水质自2020年全面消除。
持续发力 守护一方青山
在吴起县的大吉沟里,坐落着一座国家级展览馆——全国退耕还林展览馆。馆内一张遥感植被覆盖图格外醒目,从图上来看,吴起县域被清晰地勾勒出来,吴起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变,这都得益于吴起县实行的“退耕还林”政策。
1998年,吴起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大胆作出了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逆向开发战略决策,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并于当年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县整体封山禁牧。1999年一次性退耕155.5万亩。
资料显示,2013年,吴起县以“十道川22条流域”为重点,以生态脆弱区和县乡驻地为框架,以“门帘地”“插花地”为突破口,凡是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全县累计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21.3万亩。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5万亩,全县林草覆盖率达72.9%。
吴起县还加强县域生态功能区环境质监测量及评估,加快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吴起县对胜利山红色景区等旅游景点进行规范管理,对景区的生活垃圾、污水按规范进行收集处置,加强河道挖沙治理及水生态修复,完工20座生态坝建设,种植水草50亩,完成二道川三位一体治理,种植水草150亩。
抬头,是醉人的“吴起蓝”,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生态环境保护只有起点,没有终点。14万吴起儿女将继续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奋力开创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