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东明在某项目工地现场工作 ● 高东明生前与妻子宋莉萍在拉萨 ●高东明生前(中)在延安新机场建设现场 ● 高东明在延安新机场建设时的留影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机场建筑室全体人员祭奠高东明 记者 赵秉瑜 延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说:“我们深切怀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2021年7月1日,是建党节,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日。这天的清晨,宋莉萍女士和她的几位亲朋好友来到延安“四八”烈士陵园,因为这一天也是她的丈夫牺牲纪念日。她的丈夫叫高东明,是延安市荣誉市民,时任原空军兰州设计室高级工程师、空军延安南泥湾机场迁建工程指挥部指挥长。
三年前的这一天,高东明在南泥湾机场建设中因公殉职。那一刻,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使命。他也成为延安人民心中的英雄,成为一名永久“居住”在延安的市民。
献花、默哀、鞠躬……随后,朋友打开手机,聆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盛况,里面传出习近平总书记那铿锵有力、激动人心的话语:“我们深切怀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顿时,一股热泪从宋莉萍的眼中涌了出来“,共和国没有忘记,党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东明,你的汗水、你的热血没有白流,延安人民永远记得你!”
1“咱要对得起延安人民” “你和这座城市生死与共它的腾飞和发展
寄予了你的美好祝愿……”
——宋莉萍诗歌《我为牺牲丈夫代言述说》
七月的“四八”烈士陵园鲜花锦簇,松柏翠绿。在一座黄白相间菊花簇拥的墓碑前,我们看到遗像中身着蓝色空军服的高东明,意气风发,目光坚定地目视前方。
时隔三年,亲友们在怀念之余,想起高东明忘我工作的那些日子,更加惋惜他生命的离去。2018年7月1日,高东明在延安机场迁建工程施工现场检查督导时,从高空坠落,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
高东明的生命虽已逝去,但他的“热心肠”,他“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却永远如启明星一般,闪耀在延安这片红色热土的上空。
2013年7月,高东明被抽调至空军延安机场迁建工程指挥部担任指挥长,全面负责机场迁建工程建设任务。
延安南泥湾机场是典型的湿陷性黄土高填方机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最大填方深度近100米,最大填方边坡高度达120米,工程技术难度大,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没有可直接借鉴的成熟经验。
面对这些挑战和困难,高东明硬是用自己的两条腿,走遍了机场覆盖范围内的13条沟壑,掌握了场区地质地貌情况。
“在我心里,高指挥长是最专业最优秀的指挥长。是他用自身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带领大家攻克了技术难关,高标准、快速度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原空军延安机场迁建工程指挥部战友王华(化名)说。
王华与高东明都是从原兰空抽调至空军延安机场迁建工程指挥部的,主要负责财务工作。提起与高东明共事的日子,他似乎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回忆。
干得好不好,全靠头羊领。高东明作为工程总指挥长,他身兼数职。刚到指挥部时,工程管理人员只有高东明一人,他不仅要协调处理机关、政府、设计、民航、施工等单位之间的事情,还要每天坚持去工地现场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协调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让延安南泥湾机场能按时校飞、试飞并投入运营,高东明曾三次放弃部队转隶机会。面对部队三次转隶,身边的战友们都在各谋出路、各寻其位,高东明却无暇顾及自己何去何从,毅然选择留在延安,留在延安机场建设一线。尽管身边有不少亲朋好友曾劝说他自主择业或回去原单位工作,但都被他一一回绝,甘愿当个“光杆司令”。
王华也曾两次面对部队转隶,本想离开延安回原单位工作,却都留了下来。他说,自己之所以能坚守延安机场建设,是高东明的干劲感染了他。直到现在,他的耳边还时常回响着高东明对他所说的话,“如果你也走了,我这个延安机场迁建工程还能干得下去吗?咱要对得起延安人民!”
从2012年6月开始筹备进驻事宜到牺牲,整整六年,高东明没有节假日,不分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热,冰霜雪雨,始终率部走在最前面、干在最前方,把施工现场当战场,时刻牢记军人职责,一心想着要把延安新机场建好。
人民呼唤英雄,时代召唤榜样。高东明用生命铸就的新机场,在他去世后的14天校飞成功,11月8日实现了如期通航。如今,延安南泥湾机场已成为延安走向全国、全世界的新起点。
2“他是平易近人的老大哥”
“你是一名军人虽然不能在地面上冲锋陷阵
但在诗的远方从来没有离队……”
——宋莉萍诗歌《我为牺牲丈夫代言述说》
“高所长平时特别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就像一个老大哥一样照顾着我们。”提起高东明的牺牲,胡晓杰的眼眶湿润了。
胡晓杰是高东明原兰空勘察设计院的同事,这是她第三次专程从兰州来延安祭拜他。在高东明牺牲之前,胡晓杰没有来过延安。她也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竟是以这样的缘由来到延安。
胡晓杰说,高东明曾多次邀请她带着孩子去延安“做客”,好似他是一个地道的延安人。每次一见到她,高东明总会说,“延安真的是个好地方。我现在在延安工作,欢迎你带着孩子来延安游玩,感受一下革命圣地的氛围。吃住你不用担心,有我这个延安朋友在。”
胡晓杰眼里的高东明是一个好领导、好大哥。他从来没把自己当成“领导”,而是跟大家一样凡事身先士卒、亲力亲为。“高所长很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工作中也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擅长的高精尖技术教给我们。我们遇到困难,他都能给出意见和办法。”胡晓杰说着说着眼眶湿润了。
最念念不忘高东明的还有方立(化名)。他也是高东明原兰空勘察设计院的同事,与高东明共事了八年。在方立的心里,高东明是不计个人得失,胸怀大爱的“老大哥”。2011年,方立准备结婚,因单位人员多,公用房紧张,一时半会申请不下公用房。无奈,方立只能想着先租房住。
高东明得知这一消息后,想方设法为方立申请到了公用房,还找人帮忙收拾房子,为夫妻二人解了燃眉之急。
时至今日,回首往昔,高东明的话语依旧萦绕在方立耳边:“实在分不到公用房,就把我的公用房让给小方两口子住。我一个人住哪里都无所谓。”
“这么多年以来,我在高所长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品质,这是不可多得的财富。”方立感慨地说。得知高东明牺牲的那一刻,他只能用“懵”来形容,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么好的一个人、一位大哥,就这样突然离去了。
祭奠现场,大家对高东明的不幸去世都深感痛惜。而他身边簇拥的鲜花和满目的水果与糕点,也见证了亲友的怀念和他的好人品。
3“等新机场建好后我再好好陪你”
“深爱你的‘丑小丫’爱妻将永远在你身边
延续你的使命传承你的精神……”
——宋莉萍诗歌《我为牺牲丈夫代言述说》
“与你结缘,确属偶然,偶然得让人悲切……”清晨的陵园安静肃穆,凝视着爱人高东明的遗像,聆听着好友的颂词,宋莉萍摘下眼镜,轻拭着眼角的泪水。
眼前的宋莉萍一身素衣、脸庞清瘦,柔和的目光中透出坚定。她颈前怀表式的项链让我们不禁多看了几眼。原来,她佩戴着的项链吊坠里是爱人高东明的照片,也是墓碑上的那张照片。三年来,这张照片一直陪伴着宋莉萍。
对于宋莉萍,高东明从未离开过,他的灵魂早已与她相融。他们之间的爱情和生活点滴里,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
高东明牺牲的前两天,他们还在计划着未来。“我说想来延安,老高说太忙了,不能好好照顾我。等延安新机场建好后,再好好陪我。”
丈夫的离去,对宋莉萍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宋莉萍的母亲时常会劝说她,“三年了,你应该忘了他。”但在宋莉萍的心里,高东明并没有离开,只是“定居”在了延安。
“高东明在哪儿,我的家就在哪儿。以前我是一个特别爱旅游的人,现在对我来说,延安就是最美的城市,是我的第二故乡。”
这已是宋莉萍第30次来延安,每一次,她的心情都是不同的。但每每看到延安人民去看望丈夫高东明,看到延安人民散发出的“大爱”,宋莉萍的心底满怀着无比的欣慰、温暖和感激。
宋莉萍说,丈夫牺牲后的某一天,他的战友在延安乘坐出租车,无意间询问司机是否知道高东明。没想到,司机竟能说出高东明的事迹,这让他很是感动。那一刻,宋莉萍觉得延安真得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地方,因为延安人民的心里还记着高东明。
“现在想想,老高之所以三次转隶都没有离开延安,就是因为他与延安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宋莉萍的话语,道出了高东明坚守延安的六年里,早已把自己与延安的建设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联结在了一起。
爱人的离去,让宋莉萍成长了、升华了,去思考活着的意义。她一心想为延安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在她看来,纪念高东明、感恩延安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公益。
2018年,宋莉萍为陵园捐赠了价值2万多元的柏树苗,并资助了延长县小学10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同年,宋莉萍还与延安市红十字会签订了捐献器官的协议。
2021年,建党百年,高东明牺牲三周年,宋莉萍参加了由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延安市教育局联合开展的“礼赞英烈 奋进新时代”有奖征文活动,并将代高东明交纳的34800元特殊党费用作为此次征文活动的经费。她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英烈故事,继承英烈精神,也通过这种方式深切纪念缅怀丈夫高东明。
“以前老高在的时候,就特别支持我做公益。现在我坚持做公益,更多的是对老高一种精神的延续和升华,还有对延安这块红色热土的崇敬。”
倒下的是身躯,筑起的是精神。高东明牺牲后,延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追授高东明“延安市荣誉市民”称号。
高东明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军人的神圣职责,用生命演绎了对党和祖国的赤胆忠诚,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无愧延安市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
精神不朽,风范永存。高东明永远活在延安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