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看台上观赏田园生态风光 参加半程马拉松赛的选手为活动的成功组织点赞 通讯员 吴龙迪
“事实证明,跟党走没错,听党话才能把日子过红火。”富县直罗镇胡家坡村73岁的老党员刘保楼感慨地说,村上响应号召,通过发展水稻和水稻田园综合体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推平玉米地,恢复水稻田
胡家坡古名“护驾坡”,因秦王李世民北征突厥,路过直罗,尉迟敬德驻兵于此护驾而得名。这里生产的“直罗贡米”,米粒长而饱满,口感软糯且香甜。
2001年的一场水患,让胡家坡村的稻田设施几乎被损毁殆尽。村民为了生计,只能一边种植易成活的玉米,一边外出打工,收益远比不上种植水稻。一度富饶的胡家坡村,由于主导产业遭受打击、人口外流等因素的影响发展迟缓,被戴上了“贫困村”的帽子。
2015年,直罗镇号召村民恢复稻田种植。“一开始大家对重新发展水稻产业还不太放心,当我们给大家算完账,不少人就心动了。”胡家坡村党支部书记赵玉亮说。
一亩玉米最高产量1300斤,纯收入700元。而一亩水稻产量1200斤,纯收入2940元,收入是玉米的4倍。高额的回报让村民心动不已,但还缺少最直接的动力。
2015年,胡家坡村支部委员会发动支部成员带头种植水稻,既为大家“打个样”,也给村民吃颗定心丸。
“当年水稻卖到4块多一斤,村里炸了锅,不少人主动找村干部,要求改种水稻,请求组织帮助改造自己的旱地。”时任胡家坡村主任的肖兵峰回忆说。
200亩、500亩、1000亩、2100亩……胡家坡村的水稻面积至今已恢复到2100亩,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5100元提高到2020年的15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6480元增长到2020年的10.72万元,胡家村实现“摘帽”脱贫。
不仅要能吃,而且要能看
2018年,为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直罗镇决定以胡家坡村为中心,打造“田园综合体”,让这片稻田不仅要能吃,而且要“能看”。为此,支委会没日没夜地搜集相关材料、搞水稻种植技术研究、到全国各地去考察,再逐门逐户为村民讲政策、谈前景。“看看如今的盛景,这都是田园综合体建设顺利进行的结果,村民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直罗镇组织委员屈洋说。
“我们按照‘红色直罗、绿色发展’的思路,通过打造田园综合体,结合直罗烈士陵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石泓寺石窟等地标,推进我镇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农民朋友发展副业,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直罗镇镇长吉振锋说。
如今,插秧节、开镰节、溜冰节、稻田乡村游、“秦直之路”杯半程马拉松赛……一次次的乡村特色庆典,一场场的精彩赛事,为胡家坡村带去的不仅是高涨的人气,而且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这几年举办的这些活动,吸引来大批周边群众和外地游客,人挤人热闹得很,村里的小卖部、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红火了。”胡家坡村村民陈百录说。
“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坐二十来桌客人,收入七八千块钱,现在游客越来越多,下一步我还准备外出学习,提升一下自己的厨艺,把这个农家乐办好。”胡家坡村农家乐老板娘刘小妮说。
高质量农旅发展,胡家坡村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2019年,胡家坡村累计接待游客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0万元,2020年入选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