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10日
追寻红色记忆触摸革命岁月
——永坪革命纪念地一览
    ●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一角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后院
    ●刘志丹旧居

  记者 徐睿晗
  延川县永坪镇地处延川、子长、宝塔三个县(市、区)交界地区。这里是土地革命时期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所在地,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首府,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无数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追寻革命道路。
  1935年9月16日,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从川道西边走过来,刘志丹率领的红26军、红27军从川道东边走过来,两军部队在如今的永坪镇会师街进行了见面会师,会师后的三军合编为红15军团,战斗力大幅提升,先后取得劳山战役、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一起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安放在西北创造了条件。
  永坪镇政府和群众为了纪念永坪会师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在永坪镇最繁华的十字路口,建起了永坪会师雕像,在工农红军旗帜的照耀下,徐海东和刘志丹紧紧握住了双手,身后的战士们喜笑颜开,热情相拥,生动再现着当年的会师场面。而雕像背后这段重要的红色历史,则被保留在附近的永坪会师纪念馆内。
  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等共产党人带领一群仁人志士,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27军,开辟了陕北和陕甘边两块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西北革命根据地。7月3日,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陕北省政府机关迁驻永坪镇。10月5日,中共驻北方代表团、中共陕甘晋省委、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陕北省政府机关由永坪迁驻瓦窑堡。
  1935年7月3日至10月5日,永坪镇一直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永坪会师纪念馆以这段历史为主要脉络,将馆内分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形成,永坪会师,第三次反围剿以及陕北肃反等五个板块,大量图文、实物资料,向前来观光、学习的游客诉说着上世纪的红色往事。
  除此之外,土地革命时期的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两处旧址也被修复保存下来。
  永坪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位于石油沟,在1935年7月至1936年6月底期间,这里曾是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所在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大革命失败后全国仅存的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陕北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安定县(今子长市)白庙岔召开。随后,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宣告成立,这标志着陕北根据地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35年7月3日,西北革命根据地已连成一片,为方便指挥,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机关从子长迁驻永坪。
  当年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下设的纺织厂、苏维埃银行、警卫处、兵工厂、保卫局监狱等5处重要旧址均被修复保留。
  永坪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位于背坪村,1935年2月7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于赤源县冯家稍墕(今属子长市涧峪岔镇),7月3日迁驻永坪。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是西北红军的最高指挥机关,旧址原是当地一位百姓的宅院,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共9孔窑洞。第一个院落的3孔窑洞分别是军委警卫班住所、陈列展示室和商品服务部,第二个院落的6孔窑洞分别是吴岱峰、刘志丹、高岗、习仲勋、刘景范以及当时房东的旧居。
  在陈列展示室,陈列着当年西北革命根据地兵工厂自行研制的边区造枪支、手榴弹、地雷、大刀等革命战争文物,以及红25军到达永坪时红军战士的衣物等。
  如今,这些承载着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旧址和文物,都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滋养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行。据了解,延川县现有革命遗址29处,其中列入省保单位的有12处。延川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李小飞介绍,近年来,延川县积极挖掘红色资源,深入挖掘馆藏文物的相关特征,以满足大众对红色文化的精神需求。“下一步,我们将修缮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串联红色景区,制定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每一位来延川的游客,都能接受到革命历史的熏陶和洗礼,助推延川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献礼党的百年华诞。”李小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