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③ ② ④ ⑤ ⑥ ⑦ 通讯员 杨婷婷 记者 王锋
“文明实践有重点,多彩志丹有亮点……”6月19日,在志丹县时代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正在进行音乐快板表演。尽管烈日当空,炙热难耐,但欢快的快板击打声和朗朗上口的说唱还是吸引了附近的群众不断聚集,他们或坐或站,都在认真观看这场文化盛宴。此时,在60公里外的金丁镇赵沟门村委会院子里,村民们也在积极参加村上“新时代乡贤会”志愿服务队组织的村容村貌大整顿活动。
在志丹县,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隔三岔五便会轮番上演,让人目不暇接。作为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第二批500个试点县和第三批10个重点联系县,试点以来,志丹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志丹实际,推出了“红色故事会”“百姓小喇叭”“文明大篷车”“新时代乡贤会”“百姓大舞台”“新时代夜校”“农民家庭会”“新时代新民歌”等8个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的特色项目,推动城乡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开创新局。
1 从党史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
教育,是国之根本,要从娃娃抓起。为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发挥“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红色思想”的正能量作用,志丹县坚持让党史教育走进学校课堂,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摇篮。
“为了让红色基因根植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唱一首红色歌曲,讲一个红色故事’是我们每周升旗仪式上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这个环节我们已经坚持了10年。”中国工农红军刘志丹红军小学校长李良洲说。
刘志丹红军小学多年来始终以“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做红色传人”为内容,开展“四红”教育,让学生们受到红色基因的感染和教育,真正了解红色革命史,并把他们的革命精神用到学习中。同时,还在全校广泛开展党课教学活动,坚持把少年党史微课堂作为全校师生知党史、听党话、跟党走的教育主阵地。
“作为一名刘志丹红军小学的学生,我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学习他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好好学习,为做一名新时代的红军战士而努力奋斗。”刘志丹红军小学的学生崔津瑞说道。他脊背笔直,语音昂扬,俨然已成为了一个新时代的红军小战士。
学校里,学生们学党史、感党恩、厚植爱党爱国情;学校外,志丹县同样在不断探索实践,寻求最容易让群众接受的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引导人们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践行延安精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学党史年。我今天也不讲什么理论知识,只讲发生在我们志丹的故事,比如党中央毛主席在保安的故事,刘志丹、习仲勋闹革命的故事......”近日,在志丹县双河镇向阳沟村的知青小院,志丹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办公室主任韩东站在村民中间宣讲身边党史,教育村民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
今年65岁的何祥是一名老党员,听说县上要来讲发生在志丹的党史故事,他早早就来到村知青小院想和志愿者共同探讨交流。“这样的红色故事会非常好,不像原来一个人在上面讲得神采飞扬,下面观众昏昏欲睡。因为讲的都是刘志丹、王子宜、曹力如等志丹人闹革命的故事,大家不仅熟悉,而且喜欢听,更有互动环节,效果很好。”何祥说。
像这样的党史“课堂”,在志丹县的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均能见到。近年来,志丹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从红色文化优势转化抓起,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精准对接百姓需求,跳出原来单一、枯燥的教室授课模式,通过“红色故事会”“新时代夜校”“乡村喇叭”“百姓大舞台”“农民家庭会”等平台,结合生动鲜活的身边事、身边人,以陕北说书、红色歌曲、器乐演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讴歌党、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熏陶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品德,有效破解当今社会爱国主义情怀不浓、红色基因传承滞后的问题。
2 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加油鼓劲
“我原来种两棚菜,一年大概收入2万元左右。后来在任华的帮助下跟着一起种了小瓜,现在一年大概能收入四五万元。”说起现在的产业发展,志丹县顺宁镇保娃沟门村村民任美升满脸的高兴。
他所说的任华是保娃沟门村“新时代乡贤会”的志愿者。2018年,志丹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后,保娃沟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新时代乡贤会”志愿服务队,动员乡贤能人积极为村子发展建言献策,出钱出力。已经种过几年大棚、有着丰富经验的任华主动申请成为“新时代乡贤会”志愿者,想凭着自己的大棚种植经验,带着村里的乡亲一起走向富裕。
成为“新乡贤”后的任华大胆探索,积极尝试引入了几个新品种,都很成功。尤其是其中的一个小瓜新品种,不论是口感还是销量都比老品种要好很多。“这棚小瓜元旦前后上市,去年收入了7万元,今年应该也能有这收入。”任华笑着说。
在任华的带动和技术指导下,附近的村民也跟着他一起种植,收入都翻了番。去年,任华试种的一棚火龙果也成功挂果,卖了近2万元。任华成了十里八乡的红人。
如今,任华还成立了大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蔬菜水果种植、加工、包装、贮藏和销售及电子商务服务等业务。
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了,还要让他们的精神富足起来。2018年以来,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抓手,志丹县将试点工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红色旅游等重点工作相结合,突出常态化,突出融合发展。
“原来村民坐在一起不是拉闲话就是打麻将,再看看现在,都在聊产业、聊文化。”说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来的好处,志丹县义正镇花石安村村民徐向光赞不绝口,“还有过红白事,原来都爱讲排场、搞攀比,花钱多,人受罪。因为过事而背负债务的人太多了。现在,都按照村上红白理事会的婚丧嫁娶规章制度和酒席标准,家家户户一个标准,省事更省钱了。再把省下的钱拿来发展苹果产业,又是一笔收入。”
花石安村自成立红白理事会并制定出了婚丧嫁娶规章制度和酒席标准后,全村所有的酒席都严格按照标准置办。而这种省钱省事的红白事办理新风尚,如春风般徐徐向周边村镇吹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效仿和追捧。
3 “小喇叭”传播时代“好声音”
“嗒嘀嗒、嗒嘀嗒……今天要为大家播报的是接种新冠疫苗的注意事项……”下午6点30分,金丁镇胡新庄村的小喇叭准时响起。
“我没上过学,眼神也不太好,就耳朵还灵得很。村上装上小喇叭后,村里的志愿者讲故事、讲政策、讲道理,我一边干活一边听,啥也不耽误。”胡新庄村64岁的张建忠一边听着小喇叭,一边在菜园子里拾掇着。
陕北地区山大沟深,人口居住分散,山岭村偏远村较多,村庄空心化严重,留守人员年龄较大、识字不多、阅读困难,要在全县广辐射、全覆盖地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需要大量人员,耗费大量资源,投入大量经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志丹县适时推出了“百姓小喇叭”志愿服务项目。在人口分散的村组户户安装一个小喇叭,采取“男女老少齐动员,人人都是广播员”的办法,户户推荐1名志愿者,把新思想编写成贴近群众生活、易于理解的广播稿,每天播报半小时,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用大白话说天下事,让群众听得懂、听高兴、真点赞,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教育,真正打通了心理、学理、道理上的“最后一公里”。
“只要小喇叭一响,群众都不需要聚合,就能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真正做到了生产生活和学习教育‘两不误’,实现了群众的教育全面化、常态化。”金丁镇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谢鸿说。
在推出“百姓小喇叭”的同时,志丹县还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了“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项目,整合利用现有的车辆、人员、阵地、演出设备等资源,从社会中招募“会讲、会演、会说、会唱、会帮、会劝”的“多面手”志愿者,瞅准“过喜事”“过集市”“过会”“过节”等一系列群众聚合多、易召集的“好日子”,组合式开展传思想、普法律、讲家风、演节目、放电影、搞慰问、送荣誉等15项志愿服务活动,让广大群众在一场活动中获得多样服务,在一次参与中享受多种体验,既对上了老百姓的口味和喜好,又节省了运行成本。
“下一步,我县将紧紧抓住被确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十个重点联系县之一的重大机遇,聚焦‘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总要求,瞄准群众需求,注重实际实效,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基地建设、特色案例推广等重点工作,让文明实践活动更有温度、更有生命力。”志丹县委书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李建强坚定地说。
图① 刘志丹红军小学举行庆“六一”红色故事会图②“文明大篷车”志愿者走进集市为群众义务理发图③ 金丁镇赵沟门村“新时代乡贤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图④“红色故事会”走进双河镇向阳沟村的知青小院图⑤ 旦八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农民家庭会图⑥ 麻地坪社区开展“新时代夜校”活动图⑦“文明大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