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范世莲:“把产业越做越大,让日子越过越好”
记者孙艳艳通讯员 范筱霞
    ●范世莲整理大棚

  “把水渠修在棚子跟前,还都设置了闸口,随手一提闸就能浇水,现在种菜方便得很。”记者见到范世莲时,她和丈夫正在给自家的蔬菜棚里修水渠。
  今年58岁的范世莲是甘泉县桥镇乡刘老庄村村民。刘老庄村处于甘泉和志丹的交界处,属于甘泉县较为偏僻的村庄,村民都是“靠天吃饭”。2006年新农村建设实施后,村子移民搬迁,范世莲一家也搬进了新村,本来家里人多地少收入微薄,加之大女儿读大学、二女儿读高中、小儿子读初中,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2007年,刘老庄村先落户后建大棚的政策实施后,范世莲积极报了名。“我们当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就想着种植大棚能增加点收入。”范世莲说。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种植大棚,膜、架子等等都要自己拿钱购买,家里没钱只能找亲戚朋友想办法借。“实在没办法,我还贷了近2万元的贷款,这才把无刺黄瓜苗栽上。”说起刚刚种植大棚的艰难,范世莲记忆犹新,“那个时候,我早上5点多就进棚,天天都钻在大棚里,插架绑蔓样样都要操心。”
  精心的务作,无刺黄瓜的生长还算顺利,看着黄瓜一天天长大,范世莲在心里暗自高兴,谋划着上市后的好光景。当天晚上,她回到家里信心满满地吃了个饱饭,准备好好睡个觉第二天早早起来去摘黄瓜。
  但天不遂人愿。当天晚上,气温骤降,范世莲第二天到棚里一看,黄瓜全部都被冻坏了。
  范世莲告诉记者,那个时候的她真是万念俱灰。以前虽然“靠天吃饭”,但一年下来基本上收入1万左右不是问题,可那年她不但没有收入还欠下了账,让本就困难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范世莲多次想放弃大棚种植,但随着政府实施大棚种植的政策越来越好,建立蔬菜大棚示范基地,水泥硬化路铺到大棚门口,还定期邀请技术人员指导,再加之一些补贴政策,想到几个孩子上学的花费越来越大,自己前期已经投入了那么多又开始种植大棚,范世莲下定决心要一直坚持下去。
  就这样,范世莲又向别人借钱买来无刺黄瓜苗。栽上不久后,却发现出现了蚜虫。有人让她打农药,但范世莲说,无刺黄瓜是无公害绿色蔬菜,施肥都是农家肥,坚持不用农药。最后,她找到了县蔬菜服务中心的技术员,让他们帮忙进棚指导,顺利解决了问题。
  大棚里种植无刺黄瓜,由于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不少村民都不看好,范世莲却打算坚持下去。她每天都到黄瓜前,给黄瓜拍照,看着黄瓜一天天长大,那种感觉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一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棚里终于结出了第一根无刺黄瓜,这让范世莲欣喜不已。看着瓜蔓上一根根长势喜人的黄瓜,范世莲似乎看到一片丰收的景象展现在面前。
  2008年,种植大棚有县上、乡上的蔬菜技术员一直进棚指导,加上范世莲精心的务作,“当年黄瓜卖了4万余元,一下还清了欠账,娃娃们上学也不愁了。”范世莲笑着说道。
  近几年,产业发展的政策也越来越好了,专业技术员一直都进棚指导,让范世莲也学到了不少种植技术,如今的她务作无刺黄瓜更得心应手了。“现在,我平均每年的收入有8万元左右。”范世莲高兴地说。
  如今,依靠着大棚种植,范世莲家的日子过得幸福美满,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已经成家。考虑到儿子马上也要结婚,2020年,范世莲在县城给儿子全款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新房。
  “今年,我的收入已经超过了11万元。我打算把房子简单地装修一下。”范世莲笑着说,现在技术各方面都掌握了,她对以后种植大棚也更有信心了,还准备扩大面积增加种植的种类,把产业越做越大,让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