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一条隐秘的山沟,是中共七大的“前奏”,也是中共中央五大书记的秘密住所——
水草湾,游弋在历史的深处
    ● 礼堂外景
    ● 石砌墙壁
    ● 礼堂内景
    ●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住过的窑洞
    ● 主席台的小侧门
    ● 毛泽东住过的窑洞及其院落

  记者牛敏
  这是一条隐秘的山沟,你根本想不到,在荒野小路的尽头,在群山环抱的大湾里,会出现一片磅礴的空间,走进去,那里别有洞天。
  这是一个不容忽略的地方。它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不仅仅是曾经为七大做过准备,修建了一个大礼堂,它还在一个特殊的时期里,作为中共中央五大书记的秘密住所,承载了中国革命的重托。
  这一次带我去水草湾,任晓林依然费了很大功夫,才找到那条进山的小路。
  他对我说,去年他第一次去,是把车停在路边,翻过一个铁丝网隔离带,转过一个巨大的山体滑坡崖面断层,沿一条山野小径走到沟底,再跨过一座矮小的石桥、一潭死水浸润的苇草塘,然后过两个“S”形山弯……
  尽管就在熟悉的枣园后沟,尽管离“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并不远,可就算在延安当地,也很少有人知道水草湾这个地方,更别说了解这里曾发生了什么。
  1 一条隐秘的山沟
  任晓林是延安大学教授,也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平时喜欢研究史料,踏访旧址遗迹,着力追寻荒草野径中的历史真实。去年6月,他去过水草湾之后,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写下一篇文章,文中感叹:“历史给水草湾一个惊讶,也让它错过了一个辉煌的出身……”我就是在他的文章里第一次了解到水草湾的故事。
  今年8月初的一个下午,我按图索骥,决定去水草湾实地探访,结果在枣园后沟里兜兜转转半日,始终没找到地方,最后只好求助任晓林教授帮我带路。
  这的确是一条隐秘的山沟,即便站在进山的路上,四野望去,树木参天,包裹着群山,四下无人,寂静非常,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几声鸟鸣,只见一条荒野小径,崎岖而蜿蜒地通向大山深处。你根本想不到,步行10余分钟后,在荒野小路的尽头,在群山环抱的大湾里,会出现一片磅礴的空间,走进去,那里别有洞天。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残损的大礼堂,礼堂没有顶,只有由大块石料垒砌而成的墙体,所有门窗和过梁都是石拱形,整体结构很完整。入口处两道门槛,一道是正门,半圆分布的三个小石拱门套在一个大石拱门上,第二道是一个单独的大石拱门。两道门槛之间是一处宽敞的回廊。穿过回廊,正前方是礼堂的主席台,主席台旁边有通往后院的侧门。主席台下空旷的大厅就是会场,目测至少可容纳二三百人。会场两边各有一个侧门,方便进出。会场里支撑大梁的柱子已经不在,只留下四个树桩似的石头底座。
  这座礼堂的设计在今天看来并不复杂,但对1940年的延安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礼堂的设计者叫杨作材,和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的设计者是同一个人。鲜为人知的是,这座礼堂本来也是为召开中共七大专门修建的。
  对,你没有听错,就是著名的中共七大。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共七大的会期曾五次延迟,开会的地址也三次变动,大多人并不知道,在选址杨家岭之前,安塞李家塌、枣园水草湾,都是七大的“前奏”。
  2中共七大的“前奏”
  1939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预备在1940年春召开七大,延安开始为接待各地代表和召开七大做准备。当时会议选址首要考虑安全问题,因为从1938年11月29日起,日本飞机频繁轰炸延安,对当时的军民生产生活构成了威胁,而预备参加会议的代表们,都是各大战区党政军群的重要领导,全是党的精英,容不得任何闪失,所以开会的地方必须隐秘而安全。
  最初会议选址在距离延安30公里以外的安塞县李家塌。李家塌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四周高中间低,就像是天然塌陷进去一样,非常隐蔽,而且只有一条小道可以进出,目标小,安全是有保证的。会址选定后,短短三四个月时间,会场以及代表们居住的窑洞基本都修好了,结果七大延期。
  会议延期后,筹备工作有了更充足的时间。1940年5月,主管筹备工作的任弼时、李富春到安塞李家塌实地考察,觉得这里虽然地形隐蔽,便于防空,但离延安太远,交通不方便,数百人聚此开会,物资供应不好解决。而且七大延期后,有一部分代表已经抵达延安,被安排在中央党校学习,从延安到安塞李家塌30多公里路程,当时条件下,代表们从中央党校到李家塌开会,出行也是一个问题,最后就放弃这个地方。
  放弃了李家塌,筹备组开始在延安城周边的各个山沟考察,最终选定了枣园后沟。这里距枣园社会部驻地两公里,距延安城10公里,沟内西山下背阴处有一块儿地,当地人称水草湾,坐西面东,南北有小山梁遮挡视线,周围树木繁茂,十分隐秘,难得的是山下还有一股泉水,可以解决吃水问题。大家都认为这是个理想的地方,于是决定在此修建大礼堂,筹备召开七大。
  大礼堂修得很快,1940年6月开工,8月就建成了。建成的礼堂从平面看像一架飞机,进门的大石拱处还设计了一个二层观礼台,可坐30余人,正对着主席台,中央首长可以坐在上面看戏。
   3被遗忘在山野中
  80多年后的今天,我站在水草湾的礼堂前,用手抚摸历史的残垣,在砂石的粗糙和坚硬里,仿佛感受到历史的幕布在悄悄拉开,让人不由得屏住呼吸。绕着礼堂外围走了一圈,我从主席台侧门进入礼堂,然后经过会场,最后从正门入口处走出来时,禁不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经历了一次时光穿越。
  80多年前修建礼堂时,为了省时省工省钱,墙壁全部用石头垒砌,石料就地敲山采集,顶部以木质结构加盖。据说,当时延安城里有一座中古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为避免毁于敌机轰炸,便将木质梁柱部分拆除,这批木质上乘的梁柱最后就用在了水草湾的大礼堂上。
  礼堂建成后,水草湾的一些不足逐步暴露出来。首先是这个地方过于狭小,一旦开会,数百名代表云集,不仅解决不了住宿问题,而且连活动的场地都没有;其次是水源不足,山下的一股泉水,水量太小,不得不在附近打一口井,结果井打成了,却发现水质比较差,不能满足上千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七大再一次延期了,这座礼堂只好暂时搁置,之后成为西北公学培训干部的地方。再后来礼堂的木质盖顶被拆掉,木料移作他用,只留下石头垒砌的墙壁轮廓。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七大最终选择了杨家岭。由杨作材重新设计的苏式风格融合陕北窑洞特点的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朴素而壮观,可容纳千人。1945年召开七大时,朱德很感慨地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开代表大会。”
  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因此与中共七大一起,被载入史册。
  而水草湾的礼堂因为错过了七大,终究被遗忘在山野中,任凭雨打风吹去。
   4五大书记的秘密住所
  从2017年开始,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对水草湾旧址进行修复:把破损的墙面补起来,为失去了盖顶的礼堂加一个塑钢保护棚……闻听此讯,80多岁的原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刘煜,忍不住又去水草湾看了几回。在革命纪念馆工作了一辈子,他对延安各个地方发生的革命故事都了如指掌,对每一处革命旧址都牵肠挂肚。
  刘煜始终认为,水草湾是个不容忽略的地方。它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不仅仅是曾经为七大做过准备,修建了一个大礼堂,它还在一个特殊的时期里,作为中共中央五大书记的秘密住所,承载了中国革命的重托。
  的确,一座与七大擦肩而过的礼堂,并不是水草湾的全部。
  礼堂外的山脚下有一条小路,沿着小路绕过一座山梁,眼前便出现一片开阔的环形山坳,山坳里依山而建的共八孔窑洞,左边六孔,右边两孔,中间一块平整的空地上,长着几排挺拔的白杨树,枝叶青翠。刘煜说,这是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朱德曾经的住处。
  顺着八孔窑洞一旁的山坡再往上走,又转过一个小山梁,还有一个独立安静的小院落。院子因为闲置太久,荒草萋萋,长得有一人高了。门口的大柳树大概是年代久远,已显出老态,沧桑而空洞的身躯顶着一头弯弯曲曲的枝叶,像是被烧焦了似的。倒是院子里呈“7”字排开的十孔窑洞整整齐齐的,保存完好。这就是毛泽东和家人,以及工作、保卫人员住过的院子。
  1944年,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往枣园。不久,敌人的侦察机发现了枣园有中央机关驻地,为安全计,书记处的几个领导就秘密地搬到水草湾居住。因为是秘密搬来,所以一般人并不知情。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只知道中央书记处在枣园,实际他们是住在水草湾。
  刘煜说,水草湾当时修建礼堂,还在附近挖了很多土窑洞,预备给七大代表们居住,五大书记搬来后住的就是这些土窑洞。窑洞本来有上百孔,后来大部分因为年久失修都倒塌了,而五大书记住过的这十八孔窑洞,能完整地保留至今,是因为文革时期他们曾给这些窑洞重新接了石口。
   尾声:
  走出水草湾,已是傍晚时分,落日的余晖穿过树叶缝隙,斑驳的洒满下山的路。重新回到进山路口的时候,我回头再望,只剩一片莽莽青山,复又什么都看不见了。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想必这里的沟沟岔岔都写满了故事,只是可能真的太多了,多得我们甚至来不及逐个捡拾,被遗忘的不只是一个水草湾。
  还好,我们有许多像任晓林一样的历史追寻者,像刘煜一样的党史研究者,不管是水草湾的礼堂、五大书记秘密住过的窑洞,还是其他湮没在荒草丛中的历史密码,终有一天都会被一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