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鸿
近来,陕西作家高鸿的报告文学收获颇丰。年初《匠心筑梦》(载《人民文学》2021年第1期),以翔实的材料、感人的事迹再现了一个平凡而非凡的大国工匠形象,为普通而崇高的大国工匠立传。紧接着,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水无穷处——南浔笔记》(以下简称《水无穷处》)荣获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授奖词说:“水无穷处,润泽万物。水乡南浔,文化胜地。作品让历史现实的南浔,在真实生动的呈现中有了个性丰盈的文学形象,很好地传递了南浔独特的魅力。是南浔和文学的双赢,是红花绿叶美美与共的结合,是南浔生动的文学‘史志’。”
当我对这部35万余字的《水无穷处》进行了文本细读之后,感觉到这不是写一时一地一人一事的报告文学,而是对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这座千年名镇进行了全景观全覆盖式的讲述,这是在博览南浔各类史志典籍、在深入30多家企业进行采访,整理数百万字资料的基础上,再经过研读思辨后所作的时代性、国际化、创新性真情表达。全书囊括了南浔经济、商业、缫丝、社会、人文、书画、教育、创新产业、德行、尚德、工匠精神、实干兴邦、一带一路等等。可以说,既有精神传承,又有物质更新,包罗历史与现实万象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学报告。以文学的方式,讲述如此丰富厚重的内容,没有花费十倍百倍的功夫,断不能完成这部鸿篇巨制,更不可能荣膺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的桂冠!
报告文学是时代和历史的一面镜子,受到现实和社会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被称作是一种时代文体。高鸿的《水无穷处》,以笔记这种相对自由灵动的笔触,倾情讲述了南浔这块风水宝地的古往今来,这座名镇跨越了世代的风雨,这里的名人异常的坚毅、果敢与潇洒。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南浔的大地上,就真正印证了这句古语。其实,在长三角经济文化圈内,著名的乡镇并不少,我们所熟知的就有周庄、朱家角镇、西塘古镇、乌镇、盐官古镇以及“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的前童古镇等等。但是,南浔是一个不平凡的地方。要在这里发现和挖掘出它的与众不同,必须检索它的历史遗存,透过历史的景深和发展的脉络,才能厘清并挖掘出它内在的精气神。
优秀的报告文学很讲究选材的。好的选材是成功的一半。南浔历史丰厚,工农商学研百业俱兴。从何处下手?高鸿选择曾获得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金奖的“辑里湖丝”为切入点,抓住这个鱼米之乡的富庶因缘,徐徐掀开丝绸之府里的丝绸故事,桑蚕文化的源远流长,繁盛的缫丝业,造就了钟灵毓秀的风华绝代,而“辑里人家”的“湖丝梦”,竟牵连出“丝绸战争”——鸦片战争的深层次问题,是大英大清两个帝国经济的侵略和被侵略。这场战争因鸦片而起,其导火索正是“丝绸贸易”,所以高鸿把这称作“丝绸战争”。“百年世博一丝牵”,从1851年到2010年,160年的时间跨度,被洁白如光、细若游丝、柔软如云的“辑里丝绸”缠绕裹挟。高鸿先生扑下身来,把南浔捧在手上,仔细端详,历数它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杰出的人物,繁荣的业态和不朽的传奇。一件件,一宗宗,令人神往和肃然起敬。《水无穷处》把握住南浔的往昔今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南国水乡故事,给人以别开生面之感。“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南浔的独特之处在于,在几乎相近的水乡风景、江南习俗之外,还有许多别的水乡所不具备的重大历史文化印迹。比如,曾经富甲天下的“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的传奇故事,像嘉业堂藏书楼,刘墉、张静江、张石铭故居,百间楼、小莲庄等凝固的建筑群上存附着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创业故事。小南浔连接着大上海,出身寒门的顾福昌诚实经营,以质取胜,仁义传家,持续数代。顾福昌的后人顾乾麟1939年任怡和公司总经理时就承继其父亲“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遗训,以父亲的名字创立“叔苹奖学金”,资助贫寒学生,起初是学杂费,逐步扩大到学生医疗费、优秀学生的膳宿费,甚至出国留学可资助出国费等。顾福昌一生简朴,捐赠不断。直至1995年10月去世前又捐出1000万港币,委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负责增值,以年增值额作为“叔苹奖学金”的经常开支。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就是第六期“叔苹奖学金”获得者之一。这样真实的南浔故事可谓感人至深,凸显出南浔人质朴高贵的灵魂,令人久久难以忘怀!选择这样的经典故事,也使得以刘家、张家、顾家和庞家为代表的“南浔派”浙商不同寻常、高光闪烁!
优秀的报告文学是很讲究结构艺术的。当年徐迟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至今令读者仍不忘怀,其精美的结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说实话,当下很多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作品的短板之一就是在文学表达上缺乏精巧的构思,要么材料堆积,随意码放;要么粗放剪裁,缺少美学设计。说白了就是有报告,没文学。面对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斑驳陆离的社会现象,报告文学家不能满足于照相式的反映社会事件和题材,而应该既要眼光独到地选材,又要有独具匠心地构思。高鸿遵照“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材料和南浔人丰厚的业绩,在南浔“深耕细作”,善于驾驭题材和把握组织材料,用精巧的构思来镜像透视南浔这块神奇的大地。《水无穷处》采用了史的纵向书写和志的平行归纳相结合的写法,纵横交错、条分缕析地梳理出南浔的神奇造化。全书六卷二十五章,每一卷分三、四、五、七章不等。第一卷静水流深,第三卷大国工匠,第五卷龙跃云津,主要是采用纵的写法。其中,第三卷大国工匠中的第九章“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从“笔祖”的传说到湖笔的渊源,再到善琏湖笔的“三义四德”、杨松原的“四十八年一支笔”,纵讲湖笔的历史,而第十章济济群英则横向分别讲述各专业门类精英的传奇人生。第二卷风云际会,第四卷匠心独运,第六卷逆风飞扬,主要是采用横的讲述家族产业奋斗和龙头企业的辉煌业绩,也不乏历史的回眸和今昔对比。总之,纵的讲述中有横的历史切片显示;横的内容叙说有纵的时空事件展现,纵横捭阖,五彩纷呈,美不胜收。
可以说,高鸿的《水无穷处》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历史与现实的斑斓画卷,像是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又似南浔经济文化人文地理的“无韵之离骚”!在写法上,有的地方像是在讲故事、写小说,有的地方则是如史笔、散记般地“忆往事,思来者”。笔走龙蛇,行云流水。
好的报告文学家,在报告事项、聚焦事件、历数家珍时,具有鲜明的国家意识和主旋律追求。在亲临现场、实地采访中感悟家国情怀。作家要有哲学的高度和国际化的视野以及崭新的维度,他的作品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一个地区有没有几位像样的文化名人,是判断这个地区文化水准的重要标准。在《水无穷处》中,高鸿集中扫描了文化底蕴深厚的南浔,这里不但是“湖丝之源、院士乡里、鱼米之乡、文化之邦”,而且是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称,真是名人辈出,名不虚传。近现代涌现出体育教育家徐一冰、林学家梁希、飞机设计师徐舜寿、地质学家章鸿钊、两弹一星功勋屠守锷、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著名作家徐迟等大家。高鸿把南浔杰出的精英人物写得活灵活现。运用小说构思、情节串联、细节点画,真实还原出屠守锷、潘镜芙、章鸿钊等科学巨匠大咖的执着追求、卓越贡献和精彩人生,塑造出有深度和力度的高尚的人物形象,具备很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进入新世纪以后,南浔日新月异,浙商优秀的基因发扬光大,电梯、电机、电磁线和地板之都,成为南浔产业的支柱。仅洗衣机电机就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以上,就可以看出南浔人的创新魄力和抢占市场发展的势头。而这一切要归功于南浔人思想的解放和“工匠精神”的深入骨髓。
高鸿紧紧把握住南浔人的精神特质,他们凭借着工匠精神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中流击水,勇立潮头。南浔人没有独享老天的恩赐——“水”财(南方人认为水就是财)环绕,而是依靠自己的坚韧不拔、勤劳奋斗,才创造出如此惊天动地的业绩。南浔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美好的地域条件结合起来,书写出最美好的文字,描绘出最灿烂的画卷。南浔是浙江发展的缩影。在一定程度上讲好了南浔故事,也就讲好了浙江发展的故事。而浙江是中国发展的优秀样本,在很大程度上讲好了浙江的现实故事,也就讲好了中国发展的故事。毫无疑问,高鸿的《水无穷处》是讲好浙江故事的经典之作,在用报告文学讲好中国故事、唱出中国最美声音方面,蕴含着一种榜样示范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此书作为南浔丛书之一,其封面设计是浓淡相宜的水墨画,给人一种韵味悠长的意境和感觉。这个充满魅力的南浔令人神往,何时我也走一走啊!